10.03 太平天國真的指望2萬北伐軍就可以攻取北京嗎?也許我們都誤會了

太平軍攻取天京後,僅僅派出2萬軍隊北伐,最終全軍覆沒,這被認為是一個“不可理喻”的決定。

“漸圖北伐”是太平天國高層的共識

作為立志推翻大清的組織,太平軍很早就對“如何北伐”進行過激烈的討論。

在攻取武昌之前,由於條件不成熟,大家的爭論都還屬於“遠景”。

攻取武昌後,關於進軍的方略大家產生過激烈的分歧。

太平天國真的指望2萬北伐軍就可以攻取北京嗎?也許我們都誤會了

尋找根據地,漸圖北伐,是高層一致的意見。沒有任何人認為可以偏師北伐成功。

《發逆初記》記載,石達開建議先入川,再從四川分略南北;

《盾鼻隨聞錄》記載,“女賊卞三娘”,建議攻取襄樊,以襄樊為忠心,進取河南,進據中原腹心。

羅大綱曾建議:大駕駐河南,然後可渡河。以河南為業,進行北伐。

洪秀全本人,早在廣西時期都十分欣賞胡孝先的主張:入關中、取咸陽為業。(從關中、咸陽這樣的用詞,可知洪天王充滿了“浪漫氣質”···)

從這些討論可見,一直以來 ,太平天國的高層對北伐的難度都有一定的認識,他們的分歧在於選擇何處為根據地,沒人想過僅靠2、3萬人就能“掃北”。

洪秀全、楊秀清都曾想親自北伐

《李秀成自述》中提到:攻破金陵後(尚未定都),洪秀全原本想留兵建設金陵,親自率領大軍進入河南,被一位湖南水手勸阻。(這個事情曾被廣泛引用,作為太平軍在攻破武昌後,選擇東下金陵的重要理由。但事實上,這個事情發生在攻取天京後,是否定都金陵的爭論中

太平天國真的指望2萬北伐軍就可以攻取北京嗎?也許我們都誤會了

洪秀全、楊秀清都曾想過親自指揮北伐。

楊秀清也想過要留下部隊把守金陵,“而自往攻河朔”

顯然,攻取金陵後,洪秀全、楊秀清在攻取金陵後,都考慮親率主力用於北上作戰,仍然把北上滅清作為主要的軍事任務。

只是,因為種種原因,太平軍決心定都金陵後,楊秀清需要統籌全局(洪秀全就不說了),不便親自北伐,這才作罷。

既然如此,洪、楊又怎麼可能會一轉眼就認為林鳳祥那2、3萬人足以滅清呢?

林鳳祥、李開芳是先鋒隊

在任命上,林鳳祥、李開芳所部也只是北伐軍的先鋒。

太平天國真的指望2萬北伐軍就可以攻取北京嗎?也許我們都誤會了

如果沒有根據地就全軍北伐,一旦遇到桂林、長沙這種久攻不下的局面,大軍隨時崩潰。

從林鳳祥與李開芳的信件中,我們可以反覆看到:從北伐軍一出發開始,就在等待著後續部隊。

1853年5月29日楊秀清給林鳳祥的指示中提到:左軍和右軍已經被安排在守護天京的戰鬥中。要求林鳳祥等不要等待,繼續北上!

可見:林鳳祥、李開芳作為先鋒,後續有部隊前往是早已計劃好的!

按照李開芳的自述,北伐軍攻到直隸後就暫停了進攻。困守靜海、獨流,是收到命令,堅守,等待大軍。

因此,自始至終,林鳳祥、李開芳都只是打先鋒!

作為先鋒,林鳳祥這2萬多的部隊一直打到直隸,京城門口駐紮下來等待大軍,已經完成了任務!只是因為傳說中大大部隊一直沒來,才最終兵敗!

等不來的主力部隊

可是,正如楊秀清的信中所反映的,南線的威脅使北伐可能的後續援軍遲遲未出發。

普遍認為:楊秀清兩次試圖組織援軍支援北伐軍,1支是曾立昌,(1萬餘人),1支是秦日綱。這可能是誤會。

曾立昌的職位、爵位都低於林鳳祥。他可以算是真正的援軍,是救命去的!

而秦日綱不同,他被任命為燕王!顧名思義,燕地所有戰事的總指揮是秦日綱,他才是應該統帥大軍的人!

與之類似的是:胡以晃被任命為豫王!

從名字上看,秦日綱負責直隸、山東戰場的指揮,胡一晃負責從皖北攻略河南,這是當時楊秀清的企圖。

當然,這個企圖還沒開始,就失敗了!

意外因素髮生,所有計劃無法實施

秦日綱北伐大軍不出動,大家都拿出他“北路官軍多,兵單難行”的話作為原因,這是不客觀的。

太平天國真的指望2萬北伐軍就可以攻取北京嗎?也許我們都誤會了

顯然,太平軍一旦支持西征,北伐就會受挫,反之亦然。

關鍵因素是:太平天國無力同時支持西征、北伐。

從上圖可見:一旦太平軍增援北伐,西征就會缺乏支持,反之亦然。

楊秀清時期,法令森嚴,即使是諸王也不敢抗命。秦日綱後來田家鎮大敗後,更是被罰為奴。

這種情況下,假如楊秀清明令秦日綱北上,秦日綱又怎麼敢單純以自己的困難而不執行呢?

顯然,是因為西征軍的挫折,導致秦日綱“兵單難行”。

1854年2月,湘軍在湖南大敗西征軍。由於太平軍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兵力分散,湘軍發起了猛烈的反撲。

正是因為原本計劃北上的部隊被調往西征前線拒敵,才導致秦日綱“兵單難行”!

在整個北伐、西征戰爭中,大清確實十分空虛。

即使在北伐軍在腹心之地停留不前,大清從各地調兵鎮壓時,所調集的野戰部隊最多時也就3、4萬人。

而西征戰場,在湘潭之戰前,即使是最優秀的清軍將領也只能在南昌、廬州等地死守,幾乎沒有發生過像樣的主力作戰。

因此,楊秀清對於大清虛弱的本質是認識準確的:表面上強大、號稱百萬之眾的大清,實際上幾乎沒有可戰之兵!

可是,楊秀清或許只是從軍事上看到了大清虛弱的現實,卻沒有深刻理解大清的潛力。

太平天國真的指望2萬北伐軍就可以攻取北京嗎?也許我們都誤會了

北伐、西征軍遭受的主要挫折。

羸弱、無能的綠營、八旗確實很長時間內沒有給北伐軍制造足夠的麻煩,但是,大清組織的團練卻常常讓北伐軍頭疼不已。

而與僧格林沁、勝保相比,幾乎所有“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是團練主導的!

最後,也是團練出身的湘軍、淮軍徹底滅掉了太平天國!

即使國力衰落時,中國的戰爭潛力也是極為驚人的。

太平軍的將帥在軍事上並不弱於大清,但他們卻始終沒有深刻認識中國的社會現實,沒有把這些潛力爭取到自己一方來。其最終的覆滅,也就不言而喻了!

遺憾的是,大清僅僅在鎮壓太平天國時期部分地釋放了戰爭潛力,在抵禦外侮的戰爭中,從來沒有釋放過這種潛力,以致於對外戰爭連戰連敗!

最終領導中國走出屈辱的軍隊,他們與對手的裝備差距比大清、太平軍更大,條件也更艱苦。但是,他們深刻地洞悉人民戰爭的潛力,充分武裝、動員人民,打造了新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