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太平天国真的指望2万北伐军就可以攻取北京吗?也许我们都误会了

太平军攻取天京后,仅仅派出2万军队北伐,最终全军覆没,这被认为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决定。

“渐图北伐”是太平天国高层的共识

作为立志推翻大清的组织,太平军很早就对“如何北伐”进行过激烈的讨论。

在攻取武昌之前,由于条件不成熟,大家的争论都还属于“远景”。

攻取武昌后,关于进军的方略大家产生过激烈的分歧。

太平天国真的指望2万北伐军就可以攻取北京吗?也许我们都误会了

寻找根据地,渐图北伐,是高层一致的意见。没有任何人认为可以偏师北伐成功。

《发逆初记》记载,石达开建议先入川,再从四川分略南北;

《盾鼻随闻录》记载,“女贼卞三娘”,建议攻取襄樊,以襄樊为忠心,进取河南,进据中原腹心。

罗大纲曾建议:大驾驻河南,然后可渡河。以河南为业,进行北伐。

洪秀全本人,早在广西时期都十分欣赏胡孝先的主张:入关中、取咸阳为业。(从关中、咸阳这样的用词,可知洪天王充满了“浪漫气质”···)

从这些讨论可见,一直以来 ,太平天国的高层对北伐的难度都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的分歧在于选择何处为根据地,没人想过仅靠2、3万人就能“扫北”。

洪秀全、杨秀清都曾想亲自北伐

《李秀成自述》中提到:攻破金陵后(尚未定都),洪秀全原本想留兵建设金陵,亲自率领大军进入河南,被一位湖南水手劝阻。(这个事情曾被广泛引用,作为太平军在攻破武昌后,选择东下金陵的重要理由。但事实上,这个事情发生在攻取天京后,是否定都金陵的争论中

太平天国真的指望2万北伐军就可以攻取北京吗?也许我们都误会了

洪秀全、杨秀清都曾想过亲自指挥北伐。

杨秀清也想过要留下部队把守金陵,“而自往攻河朔”

显然,攻取金陵后,洪秀全、杨秀清在攻取金陵后,都考虑亲率主力用于北上作战,仍然把北上灭清作为主要的军事任务。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太平军决心定都金陵后,杨秀清需要统筹全局(洪秀全就不说了),不便亲自北伐,这才作罢。

既然如此,洪、杨又怎么可能会一转眼就认为林凤祥那2、3万人足以灭清呢?

林凤祥、李开芳是先锋队

在任命上,林凤祥、李开芳所部也只是北伐军的先锋。

太平天国真的指望2万北伐军就可以攻取北京吗?也许我们都误会了

如果没有根据地就全军北伐,一旦遇到桂林、长沙这种久攻不下的局面,大军随时崩溃。

从林凤祥与李开芳的信件中,我们可以反复看到:从北伐军一出发开始,就在等待着后续部队。

1853年5月29日杨秀清给林凤祥的指示中提到:左军和右军已经被安排在守护天京的战斗中。要求林凤祥等不要等待,继续北上!

可见:林凤祥、李开芳作为先锋,后续有部队前往是早已计划好的!

按照李开芳的自述,北伐军攻到直隶后就暂停了进攻。困守静海、独流,是收到命令,坚守,等待大军。

因此,自始至终,林凤祥、李开芳都只是打先锋!

作为先锋,林凤祥这2万多的部队一直打到直隶,京城门口驻扎下来等待大军,已经完成了任务!只是因为传说中大大部队一直没来,才最终兵败!

等不来的主力部队

可是,正如杨秀清的信中所反映的,南线的威胁使北伐可能的后续援军迟迟未出发。

普遍认为:杨秀清两次试图组织援军支援北伐军,1支是曾立昌,(1万余人),1支是秦日纲。这可能是误会。

曾立昌的职位、爵位都低于林凤祥。他可以算是真正的援军,是救命去的!

而秦日纲不同,他被任命为燕王!顾名思义,燕地所有战事的总指挥是秦日纲,他才是应该统帅大军的人!

与之类似的是:胡以晃被任命为豫王!

从名字上看,秦日纲负责直隶、山东战场的指挥,胡一晃负责从皖北攻略河南,这是当时杨秀清的企图。

当然,这个企图还没开始,就失败了!

意外因素发生,所有计划无法实施

秦日纲北伐大军不出动,大家都拿出他“北路官军多,兵单难行”的话作为原因,这是不客观的。

太平天国真的指望2万北伐军就可以攻取北京吗?也许我们都误会了

显然,太平军一旦支持西征,北伐就会受挫,反之亦然。

关键因素是:太平天国无力同时支持西征、北伐。

从上图可见:一旦太平军增援北伐,西征就会缺乏支持,反之亦然。

杨秀清时期,法令森严,即使是诸王也不敢抗命。秦日纲后来田家镇大败后,更是被罚为奴。

这种情况下,假如杨秀清明令秦日纲北上,秦日纲又怎么敢单纯以自己的困难而不执行呢?

显然,是因为西征军的挫折,导致秦日纲“兵单难行”。

1854年2月,湘军在湖南大败西征军。由于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兵力分散,湘军发起了猛烈的反扑。

正是因为原本计划北上的部队被调往西征前线拒敌,才导致秦日纲“兵单难行”!

在整个北伐、西征战争中,大清确实十分空虚。

即使在北伐军在腹心之地停留不前,大清从各地调兵镇压时,所调集的野战部队最多时也就3、4万人。

而西征战场,在湘潭之战前,即使是最优秀的清军将领也只能在南昌、庐州等地死守,几乎没有发生过像样的主力作战。

因此,杨秀清对于大清虚弱的本质是认识准确的:表面上强大、号称百万之众的大清,实际上几乎没有可战之兵!

可是,杨秀清或许只是从军事上看到了大清虚弱的现实,却没有深刻理解大清的潜力。

太平天国真的指望2万北伐军就可以攻取北京吗?也许我们都误会了

北伐、西征军遭受的主要挫折。

羸弱、无能的绿营、八旗确实很长时间内没有给北伐军制造足够的麻烦,但是,大清组织的团练却常常让北伐军头疼不已。

而与僧格林沁、胜保相比,几乎所有“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团练主导的!

最后,也是团练出身的湘军、淮军彻底灭掉了太平天国!

即使国力衰落时,中国的战争潜力也是极为惊人的。

太平军的将帅在军事上并不弱于大清,但他们却始终没有深刻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没有把这些潜力争取到自己一方来。其最终的覆灭,也就不言而喻了!

遗憾的是,大清仅仅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期部分地释放了战争潜力,在抵御外侮的战争中,从来没有释放过这种潜力,以致于对外战争连战连败!

最终领导中国走出屈辱的军队,他们与对手的装备差距比大清、太平军更大,条件也更艰苦。但是,他们深刻地洞悉人民战争的潜力,充分武装、动员人民,打造了新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