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閱讀20本,比不上別人閱讀1本:掌握這3個方法,做一個閱讀達人

央視名嘴張泉靈曾寫過一篇刷屏級爆文《這個世界拋棄你,連聲招呼都不打》。

我讀完最大的一個感受是,如果不學習,不跟進這個時代的腳步,真的會被拋棄。

羅振宇也說,我們身處一個學習的時代。

但每個人的時間有限,教學資源有限,我們該怎麼學習呢?

閱讀。

這可能是,現代人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之一了。

你看,美團的王興,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查理芒格等牛人,都是靠學習逆襲的大咖都是閱讀達人。

那我們又該怎麼閱讀?或者有沒有一個高效的閱讀方法論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閱讀20本,比不上別人閱讀1本:掌握這3個方法,做一個閱讀達人

01

讀書多就是讀書讀得好嗎?

當我們說某人讀書“讀得好”時,我們心中會有一個作為衡量的標準。

而太多時候,“讀得多”被等價為“讀得好”。

實際上,我們應該用讀的“質”作為這個標杆。

一個讀得很廣泛,卻讀不精的人,與其值得讚美,不如值得同情。

就像霍布斯所說:“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樣讀那麼多書,我就跟他們一樣愚蠢了。

沒錯,讀書以多少本為目標,正是偏離了方向。

我讀的很廣泛,卻只有幾本書隻字不差的閱讀,幾乎每一本書都快速略過,然後又找另外一本,撿起來就用市面上的那些速讀法,開始囫圇吞棗式的速度閱讀,1個小時就看一本。

閱讀20本,比不上別人閱讀1本:掌握這3個方法,做一個閱讀達人

這其實就是快餐式閱讀,這樣閱讀永遠難以從書中獲取思想,即使你從書中摘抄了金句,段落,但是你沒有理解它,當你運用的時候,也難以用你的思想解釋。

知乎上有個問答:Q:“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A:“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的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當時,我對這個答案感到一驚:哇,這個答案真的是好答案,和我的觀點一模一樣,我以為的是,讀過的書,總有一天會用起來的。

然而,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我們讀過的書,學過的知識並不會全都變成“我身體的骨頭和肉”,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成為這兩種情況之一:

  • 1、真正的內化。這是真的化為“我的骨和肉”,比如學習筷子,比如學習游泳,學騎自行車,這些東西在開始,感覺有點難度,但是熟練之後,各種動作已經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腦海裡,可以做到收發自如,對知識的調用隨取隨用。
  • 2、“哦,我看/學過。”當我們翻看我們的收藏(知乎、微信等等),以及讀過的書,在腦海裡突然閃現一下,咦,我好像看過?大腦有種恍惚的感覺。

如果只停留在看過的層面,我們的閱讀層次是無法提升的,那我們應該做怎樣閱讀才能提升閱讀層次呢?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給出了非常漂亮的解答。

閱讀20本,比不上別人閱讀1本:掌握這3個方法,做一個閱讀達人

02

閱讀者的4個層次

這本書中,介紹了閱讀者的四個層級。這四個層級逐步遞進,高層次的閱讀能力包含低層次的閱讀能力,如同金字塔。

1.初級閱讀者

初級閱讀者,有基本的理解文字字面意思的能力,能夠隻字不差的閱讀,從頭至尾讀完一本書。

現在很多人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夠,看文章囫圇吞棗,對基本的字面意思都不理解,以致在各大平臺上,作者寫的文章,極易受到攻擊。

李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之路專欄裡,多次強調:一定要隻字不差的閱讀

為什麼李笑來老師反覆強調呢?

因為,很多人連最基本理解文字字面意思都做不到,連初級閱讀者都算不上,怎麼可能好好讀完一篇文章,又如何能汲取到作者的思想呢?

2.檢視閱讀者

檢視閱讀者,就是我們常說的能夠快速閱讀的人。檢視閱讀者,看一本15萬字的書時,能夠半個小時就飛速看完,大體瞭解所讀的書的結構與主旨,知道這本書談了什麼。

我之前就是用檢視閱讀來讀書的,到現在,才知道我自己錯了。

為什麼這麼說?

檢視閱讀的最大作用就是:「判斷這本書對你沒有用,有用的話,有多大的用,值不值得你精讀」。

當我們是初級閱讀者的時候,每一本書都隻字不差的閱讀,讀上好幾個小時,極其消耗時間。

我們都知道,壞書的比例遠遠高於好書。如果你隻字不差的讀了一本書,然而,它對你沒啥用,那你是不是就浪費了大量時間?

為什麼,不是所有你見過的書,都值得你讀?

因為,你難以判定它是好書還是壞書。

你只有通過檢視閱讀,快速將該書過一遍,大體瞭解書講了什麼,對你有沒有用,有多大用,先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你再決定是否一字不差的閱讀它。

看似花半個小時篩書很浪費時間,但是,從長久的讀書來看,這樣做反而會幫你節省很多時間。

閱讀20本,比不上別人閱讀1本:掌握這3個方法,做一個閱讀達人

3.分析閱讀者

分析閱讀者,即精讀一本書的讀者。當然,前提是你通過第二步找到了一本好書。

分析閱讀階段,你不僅要隻字不差的閱讀本書,而且,要會和作者對話。

這就比第一層級高很多了,能增進你對書的理解。你可以問作者,並且自己回答,或在書中找到答案。

比如問以下幾個問題:

這本書講了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本書有哪些觀點突破了我的認知?有哪些和我之前的認知類似?

作者這麼講,有什麼道理?作者有哪些觀點是我不同意的?作者的觀點,是對的嗎?如果是對的,怎樣應用於生活中呢?我同意作者的某些觀點,我能把它分享給誰?怎樣把作者的觀點提煉出來,作為我的觀點?

對於一本書,你可以提出很多問題,但主要取決於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那麼,現在,回答怎樣讀書才算作好呢?

答案是:分析閱讀。

所謂的一年泛讀100本,不如精讀10本,正是如此。

4.主題閱讀者

主題閱讀者有什麼特點呢?

其實很簡單:同時讀多本同一主題的書。

但是,這樣的讀者很少,因為很累很苦,但也是你入門一個學科分支或一個行業的高效法門。

  • 首先,你得是一個能夠理解字面意思的人,能做到隻字不差的閱讀;
  • 其次,你能夠快速閱讀,在你選擇的多本同一主題的書裡面,挑選對你用處最大的幾本書。
  • 最後,你用分析閱讀,不斷的提問,解答,再提問,再解答,加深自己對書中知識的理解。

比如,如果你想入門有關於心理學這個學科的一個分支:社會心理學。

那麼你可以找這個分支的書籍,你在網上可以找到幾十本。

你已經是一個能夠隻字不差閱讀,並理解字面意思的人,那麼,可以用檢視閱讀,對這十幾本書,每本書花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快速過一過,再決定要究竟要讀哪幾本書。

其實,這就是一個同一主題,優中選優,精選書籍的過程。

最後,被你篩選出來的,決定要用分析閱讀精讀的,才能給你最大的幫助。

閱讀20本,比不上別人閱讀1本:掌握這3個方法,做一個閱讀達人

03

不僅僅是讀書,而且要讀以致用

僅僅讀書就完事了嗎?

如果這樣做了,又回到了知乎上的那個讀書是否忘記的問題。

我們通過閱讀,終究是要改變自己的,最終的目的應該是學以致用。

只讀不用,就如同只輸入不輸出,這樣,我們極容易變成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改變是做出來的,不是看書看出來的。

當你真正地學以致用時,你的生活的改變會更快,成長自然就更快。

比如,《意志力》一書,讓我知道,人的意志是有限的,但可以鍛鍊,慢慢提升。

書中有說道:生活中可以做一些自己不習慣的事,吃一些自己不習慣的飯菜,走一些自己沒走過的路,敢於挑戰未知。

那麼,我們就可以將它在生活中踐行,通過實踐來檢驗它是不是真理,豈不美哉。

閱讀20本,比不上別人閱讀1本:掌握這3個方法,做一個閱讀達人

再比如,在《關鍵對話》一書,提到,人們心裡想的是10分的話,說出來的常常是7分,但對方理解的常常只有3分。

那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呢?

那就是:

問問題時,多問是否選擇類問題,多換位思考。

如果有不確認的地方,可以和對方說:「我這麼說,是對的嗎?」「我這麼說,有問題嗎?」「說一段話,然後問對方,你確認是這樣的嗎?」。

多使用問詢式問題,以獲取他們的確認。

這就是提升自己溝通能力的好辦法。

又比如,在《驅動力》一書中,有個詞語,叫做「胡蘿蔔加大棒」。

這是一種激勵手段,但是它的作用微乎其微,對於自身的提升沒啥用。

然而企業最愛這麼搞,拿金錢、股份來促使員工努力工作,但這無法真正激勵員工。

其實,自我的提升靠的是自我內部驅動。

自己的心裡要想著能把事情辦好,才能真正付諸行動。

不然,也只會是敷衍了事,應付任務。

特別是學習,現在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沒人會逼你學。

只有靠自己的內部驅動,才能長久的堅持不懈的學習。

我們又可以將這種驅動力應用在生活裡。

在生活中,不斷的向內激勵自我,以自身內部為驅動,給自己加油鼓氣,來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

閱讀20本,比不上別人閱讀1本:掌握這3個方法,做一個閱讀達人

大家早已知道,「輸入 - 思考 - 輸出」這個閉環。

這個閉環不僅僅是應用在寫作上,應用在生活中,改變自己,使得自己成長得更好也很重要。

知易依然行難。

寫作之路會艱難,但成長之路會更艱難。

若擁有自我驅動的力量,也能披荊斬棘,突破自我。

你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