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刷臉就能吃飯”,威海社區食堂被老年人齊稱讚

今年8月,威海市委書記王魯明到威海市環翠區鯨園街道調研和以普通黨員身份到鯨園街道長征社區報到時,均提到要建社區食堂,為老年人提供服務,並提出,在環翠區率先推開社區食堂全覆蓋後,在全市推廣。

為讓社區食堂建設早日落地,讓老年居民儘早享受到便捷服務,環翠區責成區民政局牽頭組織轄區5個街道相關負責人外出考察、學習,制定社區食堂建設實施方案。目前,環翠區1號社區食堂開張在即。

社區食堂建在哪?怎麼建?如何既保障居民利益,又能調動參建企業的積極性?文明威海聚焦社區食堂建設系列報道,及時展現社區食堂建設情況及居民受益情況,推動這一民心工程走進更多社區。

“你去居委會辦卡了嗎?”

“辦了,我和老伴都辦了,到時候懶得做飯就去食堂吃!”

“刷臉就能吃飯”,威海社區食堂被老年人齊稱讚

進入10月,類似這樣的對話在鯨園街道長征社區裡經常聽到,社區食堂成為社區老年人見面時聊的最多的話題。老人們話中的卡是“就餐優惠卡”,食堂就是即將開放的社區食堂。

“刷臉就能吃飯”,威海社區食堂被老年人齊稱讚

作為環翠區1號社區食堂——長征社區食堂,它已成為該社區裡70歲以上老年人共同的期待。

第一次試吃,老人們就喜歡上了

9月30日上午,市區少年路上一家閒置已久的路邊店突然熱鬧起來,店面是新裝修的,裡面整齊擺放著桌凳,店內不時飄出濃濃的飯菜香。臨近中午,三三兩兩的老人結伴而來,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食堂工作人員精心製作的飯菜:幹炸裡脊、醬燜刀魚、香菇油菜、燉大菜、米飯、小米粥……

原來這是長征社區食堂正式開放前組織的免費試吃活動,當天鯨園街道邀請近70名老年人試吃,以徵求對食堂環境和飯菜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刷臉就能吃飯”,威海社區食堂被老年人齊稱讚

10月18日上午,長征社區活動室,負責社區食堂籌建的鯨園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董少灃、長征社區黨總支書記劉佳鑫,和幾名社區老年居民代表坐在一起,就即將試運行的社區食堂再來聽聽大家的意見。

“刷臉就能吃飯”,威海社區食堂被老年人齊稱讚

雖然時間過去了半個多月,但大家對那次試吃依然津津樂道。“菜式豐富,環境整潔,服務熱情……”74歲的陶俊平一張嘴就甩出一連串點贊。陶俊平說,當天,他和老伴一起去試吃,要了一葷兩素。幹炸裡脊,咬一口,噴香酥脆!燉大菜,鹹淡合適,非常適合老年人的口味。服務人員工作起來井然有序,熱情細心,讓人心情舒暢。“平時,我和老伴中午在家只做一道菜,吃剩下的晚上熱熱再吃。有了社區食堂,不僅頓頓吃新鮮的,而且葷素搭配營養充足,既方便老人,也讓兒女們省心。”陶俊平笑著說。

“刷臉就能吃飯”,威海社區食堂被老年人齊稱讚

“食堂員工門口站,招手笑臉迎老人;往屋安排桌和凳,冒氣熱菜端上前;員工對待似親人,希望兒女別牽掛……”說起社區食堂,75歲的張文平聲情並茂地朗誦起自己寫的打油詩,其他老人紛紛鼓掌,說他的詩道出大家共同的心聲。

“刷臉就能吃飯”,威海社區食堂被老年人齊稱讚

隨後,老人們給出不少寶貴建議:蔬菜和油一定得保證質量,老年人吃的不多,圖的就是個放心;應做到提前訂餐,因為大家不可能頓頓去吃,提前確定就餐人數才能不浪費;就餐的人這麼多,為確保大家不等位,是否能做到錯時就餐……最後,大家一致希望,社區食堂為的就是解決老年人的就餐問題,一定要堅持辦下去。

王書記兩下基層,都提到要建社區食堂

長征社區食堂位於少年路16號南側,紅色牌匾上寫著“環翠001”的序號,代表著這是環翠區第一個由政府主導建設的社區食堂。食堂佔地23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70餘人就餐。社區食堂雖然不大,但說起它誕生的過程,裡面飽含著不少人的努力。

“刷臉就能吃飯”,威海社區食堂被老年人齊稱讚

今年8月15日,市委書記王魯明到鯨園街道調研時提出,要建設社區食堂,方便群眾生活,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並提出要在環翠區率先推開社區食堂全覆蓋。8月26日,王魯明以普通黨員身份到長征社區報到時再次提到,抓精緻社區建設,首先要瞄準居民群眾的需求,老舊小區老年人多,要多研究老年人的需求。比如,老年人多數都是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要能跟得上,老年人買不了菜、做不了飯,要儘快把社區食堂辦起來。小食堂能解決大民生。

環翠區快速行動,責成環翠區民政局牽頭組織轄區鯨園、竹島、環翠樓、孫家疃、嵩山等5個街道負責人,去煙臺、青島等地學習和取經,並制定了今年環翠區社區食堂建設方案。

取經結束後,鯨園街道率先響應,對街道的16個社區的場地、運營公司以及居民年齡構成比例等情況進行排查摸底,最終選擇了長征社區率先試點。因為這裡老年人數量較多,需求明顯,且社區中正好有一個閒置食堂,可以再利用。

建設社區食堂,大家都說好

地點敲定了,社區食堂怎麼建?

董少灃也在前去學習和取經的隊伍之中,他說,在考察學習的案例中,有的是“村改居”辦社區食堂,因為集體經濟基礎較好,前來就餐的居民補貼多;有的不僅服務社區老年人,而且向社會開放;有的是一日供應三餐……“不同的地方情況不同,關鍵還要聽取民意,因地制宜。”董少灃說。

“刷臉就能吃飯”,威海社區食堂被老年人齊稱讚

為此,長征社區召集網格協管員和社區骨幹進行商議,想聽聽大家的想法,結果大家都覺得建設社區食堂這個做法可行。後來,長征社區又隨機抽取了30位7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調查,大家對此都十分期待。

於是,根據前期調查並結合外地做法,鯨園街道初步確定長征社區食堂開放人群為70歲以上老人。隨後,社區將這一消息逐門張貼,並挨家挨戶通知。目前,社區裡70歲以上的700餘名老人,已有300餘人報名。

從細節入手,讓服務心貼心

9月30日的試吃雖然反響不錯,但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為給老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讓他們吃得更舒心,社區食堂根據老人們的試吃體驗及管理需要,增上了人臉識別系統,並對內部設施進行了改造。

“刷臉就能吃飯”,威海社區食堂被老年人齊稱讚

“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既便於12349統一管理,也方便老人就餐。老人來打飯時,即使忘記帶卡,也可以刷臉吃飯。”董少灃說,目前,長征社區食堂先向70歲以上老人開放,下一步根據實際運行情況,適時調整早晚餐及社會化開放事宜。

“原來打飯的位置設在餐廳通向廚房的地方,老人們要經過一個有點小坡度的臺階,且中間有個洗手池,老人們很容易被洗手池裡濺出的水滑倒。現在我們將打飯的位置挪到餐廳,環境更加安全。”社區食堂負責人林戰文介紹。同時,社區食堂還重新更換了吊頂燈等,讓就餐環境更加明亮。考慮到部分老人腿腳不便,社區食堂還將安排專人在老人們前來就餐時進行引導、攙扶,保障老人就餐安全。牆上還將印製各式安全提醒標識,提醒老人們注意安全。地面還將鋪設防滑墊。

“預計社區食堂近期將正式試運行,最近每天都有不少老人前來諮詢,大家都期待著能早日來此就餐。”林戰文介紹,社區食堂人臉識別系統已安裝好,正處在居民信息採集階段。待信息採集完畢後,就可正式試運行,為社區老人提供就餐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