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本文由 原創首發,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全文一共2456字,閱讀大約需8分鐘。

文 | 北枳醬

“我只是個孩子……”

之前江蘇衛視綜藝節目《歌聲的翅膀》裡,一個9歲的小男孩張耀傑把自己的心緒和壓力寫進了歌詞裡。

一首原創歌曲《我只是個孩子》唱出了所有孩子的心聲,感動了現場所有評委與觀眾。

這首歌曲也一度被環球時報和人民日報等官博轉發。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從歌中我們可以聽出,別人家的小孩考試第一,鋼琴十級,一口流利的英語等都成了孩子的壓力。

而這恰恰就是生活中的真實寫照。在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個完美的小孩,可自己的卻好像不盡如人意。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所有父母的期盼。於是,"別人家的孩子"時常被家長們掛在了嘴邊,多少孩子活在了"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下。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經對1863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57.7%的家長坦言,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

另一項對2009名家長進行的調查顯示:

83.4%的受訪家長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

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父母隨口進行的比較,會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不好的種子。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01、孩子的自信在父母的比較中摧毀

芒果臺真人秀節目《少年說》中有一期,一個初中的女孩兒走上了勇氣臺吐槽媽媽。

她在臺上高呼:"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會給我這麼大得壓力,因為我媽媽在對比。"臺下觀看的同學們好像都感同身受,露出了同情的表情。

女孩越說越激動,最後帶著哭腔喊出:"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可是發自肺腑的聲音,感動的也只有自己和看客。

臺下的母親不為所動,仍然堅持自己的比較是客觀的,是孩子沒有領悟到重點。最終這一場對母親的告白是在女孩哭著跑下臺中告一段落。

我們相信這位母親無疑滿心在為孩子考慮,但是這種盲目的比較卻正在一點點擊垮這個孩子。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心理學上有一種攀比叫"負性攀比"心理,它指那些消極的、伴隨有情緒性心理障礙的比較,會使個體陷入思維的死角,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就像女孩說的:"我知道別人很厲害,你們老是在這裡打擊我,我就一定會覺得自己很差。"

鄰居家有一個小姑娘,不僅長得可愛,而且性格很好,每次遇到,她總會笑嘻嘻的和我問好。

今年小姑娘六歲了,成為了一名小學生。進入了學校,考試總是少不了的。一次在電梯裡,聽到她媽媽問她考試成績,小傢伙得意地說自己考了98分,本以為能得誇獎,結果等到的是媽媽的詢問:"班上有100分嗎?為什麼別人能考滿分,你卻不行呢?"

我清楚的看到小姑娘眼眸裡的光黯淡下去。

孩子的自信來自於父母的讚賞和肯定。過分誇獎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就是在突出自己孩子的弱點。久而久之,會讓孩子開始否定自我,失去自信。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02、父母頻繁的對比導致孩子更叛逆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能幹。"沒說出的後半句就是"再看看你,一無是處。"

"你看看別人學習多好。"潛在含義就是"再看看你,差得一塌糊塗。"

父母的對比往往是想通過這樣一種激將法來刺激孩子,讓孩子以別人為榜樣,朝著更好的方向去發展。結果卻事與願違,更多的可能是激發了孩子的叛逆心。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我有一個弟弟,今年剛上大學。他的成績一向差強人意,而他父母恰好就是那種每天把別人家多的孩子掛在嘴邊的人。

我記得從他初中開始,每天吃飯的時候,餐桌上常年不變的內容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而你如何如何不爭氣。青春期的孩子多少有些叛逆,終於有一天,餐桌變成了戰場。

這個十幾歲的男孩兒爆發了,狠狠地放下碗筷怒吼道:"既然別人那麼好,你們就去讓他當你們的兒子吧!"說完摔門而出,離家出走了。

他出走的那幾天和我聊了很多,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其中那句:我感激他們給我生命,但是他們接受不了這樣的我,又何必讓我出生。

他並不是一個很叛逆的孩子,可最終也扛不住一遍遍的被拿去比較,被變相貶低。

不要高估孩子的承受力,更不要低估語言的殺傷力。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03、教育孩子,比比較更重要的是這幾點

孩子是帶著滿滿的愛意來到父母身邊,在他們看來,一百分都不足以形容爸爸媽媽的好。反觀家長,似乎卻總在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好。可是往往家長是在用別人的優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比。

想要激勵孩子,讓他變得更出色,做好以下三點,比和別人做比較更有效。

1、看到孩子的閃光點

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說過: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賞和鼓勵。

每一個孩子都有閃光點,這方面比別人差,某些方面會比人好。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看到孩子的長處,幫助他認識到自身的優點,指向明確地肯定他的長處,從而使他自信十足。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2、身教比言傳更有效

楊瀾談到教育時說: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讓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

家長們總是在說別人的孩子好,卻忘了思考那些好孩子的家長都做了什麼。

國民才女武亦姝2017年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時憑藉淵博的文化底蘊實力圈粉。後來以613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再次引起轟動。

很多人都在慨嘆她成功時,卻忽略了她的爸爸媽媽放棄了棋牌,放棄了手機,一回到家就和她一起讀書的事情。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需要先成為那樣的人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3、允許孩子走得慢一點

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跑得快的是兔子,最終勝利的卻是烏龜。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雖然慢,但是他依然也有自己的節奏。

我曾讀過一首小詩: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

其實孩子就像小蝸牛,教育孩子就像是牽著一隻蝸牛散步,而人生就像是一場馬拉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行走軌跡,睿智的父母應該讓他按照自身的規律慢慢成長。

盧梭也曾說過:教育兒童必須符合其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徵,否則會導致不良後果。

最動聽的教育不是別人怎麼樣你就應該怎麼樣,而是孩子你慢慢來。

寫給中國家長:當心!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在澎湃新聞對陶虹的一期專訪中,陶虹談到家庭教育,她說:

對於大家來講,最重要的還是要承認自己孩子的獨特性吧。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別人比,沒有可比性。

天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愛要講究方法,不當的比較只會毀了孩子。父母對孩子有所期待固然重要,但人生終究會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大家好,我是 ,關注我!大家一起探討孩子的教育學習成長問題!

如果你是家長,我建議你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