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孩子的好口才 从家庭对话开始

孩子的好口才 从家庭对话开始

猜你喜欢1分钟前

海淀、昌平区教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

家门口办名校,北京百位校长亮实招!

教师惩戒权,教育部邀你出主意

走起!带娃去画北京的冬天

孩子的好口才 从家庭对话开始

近期的一档《主持人大赛》节目,选手们作为主持人的表达,被诸多网友赞为“张口就是满分作文”。他们之间的PK,也被人称为“神仙打架”!

最近由当当和艾瑞咨询公司联合发布“2019家长的成长焦虑白皮书”,调查显示,有88%的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他们期望孩子能言善辩会社交。

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也是望子成龙,从小给孩子报口才辅导班;一些家长也想让孩子拥有好的表达能力,但觉得孩子性格内向,不知如何引导;一些家长觉得孩子也没少看书,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孩子就是嘴拙,属于“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还有家长觉得无所谓,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是首位的。

良好的表达

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意义?

除了报班

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孩子的好口才 从家庭对话开始

心理分析

孩子沉默寡言或是怕说错

彭博(著有《好口才伴我成长》):有些家长认为,学习如何表达与我们无关,应该是政治家、演说家、领导者去重视的,我们只要懂得日常交流即可。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尺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每个人都要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与他人沟通交流必不可少,想让对方接受你的想法、

建议,那么,我们就要懂得口语表达。

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叫涵涵的小朋友。他在学校里不怎么和其他同学交往,而且胆子比较小,有时候明明作业写得很好,可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却由于紧张时常出错。我跟涵涵单独聊天时,一开始他很紧张,不怎么说话。后来我们聊到喜欢看的书,他才渐渐打开了话匣子。因为感兴趣,紧张感就会消除,表达也趋于正常。所以,涵涵不是不会表达,而是心态的问题。

一个人“沉默寡言”与其现有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和孩子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习成绩上面,忽视了对口语表达这种能力的培养。孩子们一头扎进题海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导致孩子不爱与人交流,更不敢当众讲话。

这是一个需要表现力的社会,提升表达能力,能够提升人格魅力,好的口才可以成就一段不凡的人生。

孩子的好口才 从家庭对话开始

名师支招

表达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杨毅(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副校长):其实,表达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密切相关。它们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口才”好的孩子往往在其他方面也不错;却不能就此认为是因为“口才好”,才会各方面都好。单一的口才或语言训练,不能解决孩子的“表达”能力。表达,是在思维、合作、实践、创新的需要中不断提高的。

表达能力是在实践生活中不断提高的。表达能力是孩子面对未来的必备能力之一,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但是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获得能力。比如,外出独立与人交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要给孩子“倒出茶壶里的饺子”的时间。

另外,表达能力应该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不要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家长应该更关注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帮助他发挥特长,助力他自我表达,不断成长。有的人语言简练,有的人语言优美,有的人语言生动,有的人语言幽默,表达也不仅仅限于语言,亲切的眼神、礼貌的微笑、恰当的动作……都可以传递出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丰富多彩、各有特色,才是我们“表达”的魅力所在。

孩子的好口才 从家庭对话开始

名师支招

培养思维、注重创造

练就好口才

闫竞(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教育处主任):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表达越来越得到家长的重视,但是并不是要成为“上班族”才能锻炼出好的口才。

我们平时所说的表达是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阅读的综合运用。从概念上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行为。在这里,几个关键点值得家长注意,第一是思维,第二是语言行为,第三是创造。

相信所有家长都知道孩子们的思维是可以培养的。平时和孩子的交流过程其实都可以是思维的培养过程,比如阅读、观察、想象、劳动、倾听等等活动中,家长要放低姿态,用询问、困惑、分析、设置障碍、感悟等方式调动孩子的思维,让他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锻炼思维品质,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孩子要把他的思维过程清楚、准确的表达出来就需要动用他的语言行为,这是随着孩子年岁的长大逐渐提升的,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做个安静的倾听者,不要做抢答者、代替者,要让孩子有充分的表达空间。创造是表达的终极成果。孩子把自己的思维进行了逻辑加工,加入的自己进一步的思考,加入了情感的渗入,加入了同情心、同理心,让自己的表达能够说服人、打动人、影响人——这就是创造。

良好的表达可以准确的传递信息,促进人与人的交流,疏通情感沟通的渠道,让孩子们未来的生活更自由、更轻松、更幸福,这不是任何机构能够代替的,这是父母的责任与智慧的体现。

孩子的好口才 从家庭对话开始

专家建议

语言发展始于家庭

语言训练贯穿生活

李昱(北京市少年宫朗诵表演艺术团团长):锻炼孩子的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提高,应该说家庭的教养方法直接关乎于孩子语言的发展。作为从教20余年的校外语言教育工作者,我很愿意跟家长们分享个人的观点。

首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养方法直接关乎于孩子语言能力的高低。从出生伊始,一些父母只关注食物口感好、有营养易消化等因素,甚至于孩子长出牙以后吃水果还要榨成汁。过于精细的食物严重影响了孩子口腔的咀嚼力量,长期让孩子食用过于精细的食物会导致幼儿期孩子说话无力、吐字不清等状况的发生。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语言发音长期处于漠视状态。所谓的漠视状态就是对孩子发音的准确性、音量和发声方式方法的漠视。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比如,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分,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喊叫、不要撒娇式的说话等等。对于叠音词的使用也要有控制。孩子要吃饭就要正确表达,不要说成“吃饭饭”,尤其是孩子进入幼儿园阶段后,这样的表述对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和心理成长也不利。

其次,父母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锻炼与发展。

语言表达离不开大脑的思辨,二者不可分离。思维敏捷与否自然影响了孩子的语言表达。

父母要正确地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多看多听多交流。不要轻易地批评和指责孩子,更不要和其他孩子简单去攀比,毕竟家庭教育的环境不一样,孩子的先天生理状态也不一样。例如,先天的音色、音质、音量,后天的语言环境和基本词汇量等。

再次,语言训练要贯穿于日常生活。也就是家长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助力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从看和听开始,边看边说、边听边说是很好的方法。切记孩子语言的重复和模仿仅仅是一段时期的需求,更重要的语言培养要从有自我创新独立意识的语言进行。例如,从听故事——模仿讲故事——创编故事,不断强化语言对孩子的思维能力提升。

抓住每一次机会让孩子去锻炼。上街买东西的时候让孩子去进行简单的沟通,聚会时也是孩子很好展示自己的时机。利用游戏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例如:家庭内的组词比赛、绕口令比赛、看图说一说、儿歌表演、成语接龙等游戏都能提高孩子的语言兴趣,达到锻炼的目的。

充分利用学习内容进行语言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校孩子有可能会养成不好的发声和语言习惯,例如大喊大叫、拖音朗读等。鼓励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家长也可以根据课文角色参与其中的朗读,加强语言的角色意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好口才 从家庭对话开始

文字:王小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