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代人的智慧超前兩千年!現代人用的地暖,古代只有貴族用得起


大家好,我是老馮。最近北京實在太冷了,秋褲羽絨服都裹上,還是覺得涼意十足。只有在辦公室和家裡的時候,才覺得暖和。我就在想,咱們現代人的取暖設施這麼高級了,還是覺得冬天冷。那古代人是咋取暖的?我相信,瞭解完古代人的取暖歷史,你會和老馮一樣,為他們鼓掌。因為古代人的取暖設備,居然超前了我們兩千多年!

新石器-火塘。 火塘這種取暖、做飯的方式,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期。是東南亞和少數民族的取暖和做飯的唯一方式。這種取暖方式,只需要在室內挖出一個坑,在四周壘上磚頭,就可以在中間生活取暖,還能做飯。

三國-火盆。 火盆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取暖器具,據史料記在,火盆起源於黑龍江,在三國時期開始使用,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時至今日,在一些北方的農村,火盆依然是冬天取暖的設備之一。而且火盆和許多民俗有關,譬如在結婚的時候新娘需要跨火盆去晦氣。


春秋-燎爐。 到了春秋時期,燎爐的出現,又提升了供暖效果。燎爐燒煤炭取暖,在燎爐的上面放上炭箕,火可以一直燃燒不滅,而且方便加新碳。

秦朝-壁爐。 到了秦朝,秦始皇專門找能工巧匠做了壁爐取暖,這樣冬天洗澡也很舒服。當時,宮內還有火牆。火牆是北方暖氣的雛形,它採用的是火地取暖的模式,把在牆體或者床體做成中控的結構,和爐灶相連,燒柴通過牆體向整個室內輻射熱量。

漢朝-火牆。 到了漢朝,火牆還在延續使用,並且爐子改進了不少。爐灶和排煙道在室內曲折而行,後順著牆體通向室外。這樣做可以可以增強熱量,提高室內的溫度。在西安閆家村漢代建築遺址中,就有這樣的火牆呈現。到了漢武帝時期,黃宮內還建了一座溫室,專門給皇帝和貴妃們在冬天居住。 貴族們還可以用原石青瓷火爐暖手,好幸福!


唐代-暖爐。 手爐最早出現在唐朝,興盛於明清,至清末後衰落。像宮鬥劇《甄嬛傳》中,皇后、貴妃們都人手一個暖爐。手爐中可以放置取暖的碳灰,還可以放香薰和藥材,精益小巧的設計,是當時貴族們冬天取暖和把玩的物件。

清朝-地龍。 在古代,鋪設地龍作為取暖設備,是一件耗資巨大、工程繁雜的設施。所以清朝時期,只有皇宮內才有資本使用。地龍是盤旋在故宮地下的一條加熱管道,煤作為燃料,為皇帝和貴妃們供暖。

普通人家-燒火盆。 而普通人家呢?只能使用三國時期的火盆取暖,主要燒柴火。但是火盆極易發生火災,後來改良成了火爐,可以降低火災的發生。

70年代-爐子。 到了現代,70、80年代的北京,當時都用爐子做飯、燒熱水,冬天供暖也靠它。取暖主要靠煙管,在屋裡設計一個管道,達到熱度擴散,從而起到供暖效果。不過,這種供暖容易發生煤氣洩漏,後來北京進行煤改電後,大部分家庭都有了暖氣。

90年代-地暖。 居民從平房搬上樓後,家裡的暖氣設備又增多了,不止有暖氣片,還可以鋪地暖。而地暖,就是早期皇宮貴族用的地龍。但是它的工藝經過百年的改良,從鋪設工程到花費,家家可以鋪,費用都能接受。

現在,生活在南方的家庭,沒有集中供暖,也可以實現個體供暖。比如安裝壁掛爐,或者使用輔助供暖,像電暖氣片、空調等。而貴族用的暖手寶,到了今天,幾十塊錢就能買到一個。比起過去的貴族和平民,生活在2019年的我們,過得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