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歸元,你相信一切皆有定數,所有你失去的和你得到的都會平衡,一點不多,一點不少嗎,為什麼?

Irene_haha


我相信失去與得到都會有平衡,但不是個人,也不是一時。

首先,平衡不是個人的平衡,而是整個世界的平衡。就像這個世界沙漠裡水分蒸發了,有的地方就會下雨,雨水又會匯聚成河流。有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也有新的生命誕生。有人在運動,就有人在休息靜止。

其次,個人也有平衡,但不在於一時,不在於一點。付出肯定有收穫,你努力學習了,成績肯定有提高,但不在於哪場考試。你努力工作,工資就會增長,但不是每個月都會有增長。

最後,不要糾結於一點不多、一點不少。世上沒有絕對,一點不多、一點不少只存在於我們小學的加減法,1+1=2。現實世界沒有絕對,人跟人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喝水都長肉,有的人天天吃肉都胖不起了。不要糾結於付出多少就要收穫多少,重要的是付出,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成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在前進的路上。

木白筆記,帶你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木白筆記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萬物歸元的意思。而明確萬物歸元,就要理解”歸元”的含義。

1.歸元:語出《左傳 北周·庾信 《哀江南賦》:“ 狄人歸元,三軍悽愴。”  金·元好問 《哀武子告》詩:“舊說布衣甘絕脰,今傳史筆記歸元。”  ,這裡指人戰死後,靈魂迴歸本元。

2.佛教語。歸真。謂超出生滅界,還歸於真寂、本元。《楞嚴經》:“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由以上兩個歸元的解釋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萬物歸元指的是:萬物都有生命,也都要經歷生死輪迴。由生到死,迴歸本原。而佛經《心經》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心念的外相,即一念生萬相。因此,人只有置身紅塵外,不在五行中,才能渡劫自己。

萬物既然都要歸元,那麼與一個人的得失又有什麼關係呢?既然你認可了世間萬物都是心念產生,那麼你就不知不覺中相信了靈魂的存在,相信了冥冥中有一種不可知的力量在掌控著一切。因此,人們就得出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行善積德,現世報,後世報等等做人,勸人的佛學,和世俗的文化。就將得與失的關係上升到了萬物歸元的佛學,道家的高度。

我認為如果你相信了萬物歸元,就會完全相信得失平衡。如果,你不相信萬物歸元,只會相信有得有失,但,不會相信得失平衡。就如同一個惡人把一個人殺了,判了無期徒刑。死去的人,與活著的罪犯在現世是不會得失平衡的。但是,如果你相信萬物歸元,你就會相信來世報,你就平衡了。


彩雲飛翔


萬物歸原,你相信一切皆有定數,所有你失去的和你得到的都會平衡一點,不多一點不少嗎?為什麼?

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文化領域創作者嶼森森。一開始看到這個問題,我沒有想回答,但是看到大家的一些答案後,感覺略有偏頗,所以還是決定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如果過分的是理想主義的話,他是平衡的,但是我們就適時來討論,那麼失去的和得到的並不平衡。

下面我來解釋一下原因:

首先,有人說可以用太極來解釋,這種是平衡的。那麼從1點出發,他是否真正的理解太極的意義?

太極是中國道家文化史上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碩果,他的思想在融合了儒道兩家的中心文化,有人覺得太極的陰陽圖就是失去和得到的平衡,有陰亦有陽,有失去就有得到,其實這個理解是片面的。太極出見於《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後見於《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太極的形成是源於莊子的混沌哲學,太極的觀念是迷離恍惚的,看待萬事萬物的現象和本質的人生態度,希望人類活動應順應大道至德和自然規律,順應萬物,卻不拘於萬物。並不是支撐你的失去與得到平衡的概念。


其次,萬物歸原,一切皆有定數,這個概念越來越不符合現代社會。社會上的人類活動都會涉及到失去與收穫,那麼就會有人站出來,覺得這兩部分應該是相等,事實上並非如此。

如果我們把一個生命的週期當做是這個事件的參照整體,那麼人從出生直至後期的發展,他的得到與收穫將是正數,那麼就不存在所謂的平衡,反而是一個不斷疊加的過程,在達到一定程度後便會存在一個分水嶺,有人會持續的增加,而有人將會減少,那麼談何平衡?

我們還有一句古話,所謂:事在人為!


最後,將這個問題帶到現實生活裡,可以很隨意的證明他是個偽命題。

有的人一輩子都在失去,卻並沒有得到什麼,身體也很差。有的人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得到,反而身體很好。你的先天位置可以直接決定了你的活動狀態,那麼,哪裡有平衡?

我是文化領域創作者嶼森森,歡迎大家評論點贊,探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