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我所理解的程序員的出路

程序員這一行,做得久了,大體上有 3 種出路:1、技術大牛。2、技術管理,CTO,3、創業。

一條路走到黑的技術大牛

先說說第一種:技術大牛。如果對技術研究非常深入,並且喜歡技術應用所帶來的成就感,那麼完全可以一條路走到黑,成為技術大牛。這類牛人可以在公司中擔任要職,技術專家類崗位,同時可以靠知識付費,寫作掙錢,興趣可以掙個財務自由,變成一個自由職業者。這方面的例子非常多,如大名鼎鼎的廖雪峰老師,阮一峰老師,還有許多極客專欄的作者,他們都是在自己的領域研究很多年,有很多幹貨輸出。

當然,極客專欄上的技術大牛,自己所處的公司光環也有一定的加成作用。如果目前仍在一家不起名的公司,那就需要找些參照物來提升自己的名氣了,寫作是個很好的方式去向外界展示你自己,有了一定的名氣之後,就可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技術能力,從而可以讓自己服務於更多的人,這樣自身的成就感,價值感都會正向激勵自己做的更好。

寫作能力不行,那代碼能力應該不差,也可以編寫市場上需求強列的軟件來展示自己,難點在於如何發現自己具有優勢這一領域的需求。這一方面呆叔是個非常好的榜樣,不過呆叔的寫作能力超強。

我所理解的程序員的出路

自然而然的技術管理。

我認識不少程序員,他們一開始編碼能力超強,後面就帶新人,然後自己升為項目經理,技術管理,於是就花更多的時間來做管理,來安排任務。隨著所管人數越來越多,於是崗位也越來越高。

這一出路,看起來風光,其實充滿風險。如果有一天公司倒閉、裁員,一個平庸管理者的競爭力應該比不過一箇中等的技術一線工程師。因為工程師到哪就可以直接開幹,就像臺式機的配件,兼容性較好;而一個管理者就非常依賴原有公司的環境,換個公司,管理水平能否發揮出來還未可知。

因此,做技術管理,當務之急就是提升自己的兼容性。如何提升呢,那就是管理相關的知識,技術,如MBP等等。

我所理解的程序員的出路

創業。

有好點子,又懂技術,綜合能力較強的程序員,創業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創業未必說是開公司。只要能發現需求,解決問題,獲取報酬,我覺得都是創業。技術人創業的成本不會太高,一臺電腦,一個團隊,一個 Github 倉庫,幾個人就可以幹活了。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淺見,無論何種出路,都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持續不斷的學習。

我所理解的程序員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