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康有為隱居上海期間,家眷眾多、開銷很大,所用錢財從何而來?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失敗後被迫潛往異域,並籌建“保皇會”。關於康有為的這段經歷,吳昌碩為他刻過印,文曰:“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周遊大地,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

康有為隱居上海期間,家眷眾多、開銷很大,所用錢財從何而來?


1913年12月,康有為結束流亡生涯,返還故里廣東南海,擇地安葬母親和胞弟康廣仁的遺骸。

1914年6月,康有為抵達上海,很快相中“辛家花園”(今新閘路1010號中華新村),便立即租賃,年租金為一千四百四十銀元。

1921年春,康有為在上海愚園路置地十畝,仿“辛家花園”的風格,造起豪華的園林式住宅“遊存廬”。

1923年,康有為遷居青島匯泉灣畔,購宅居住,題其宅為“天遊園“。

自1914年6月開始至1923年遷居青島為止,康有為隱居上海期間,無論是在“辛家花園”或“遊存廬”,家中成員都很龐雜,他妻妾成群並有六個未婚子女,進行侍候的有十個女僕和三十餘個男僕、廚師等僱員,還有兩個卷著白布包頭、滿臉絡腮鬍子的印度門衛;此外,前來寄居的門生故舊川流不息,少時十餘人,多時三十餘人,他一概款待如賓。

康有為的日常開銷極大,如家中每月僅伙食費就超過四百銀元,他因常與外界聯繫每年電報費達上千銀元。據說康有為在五十五歲以後,每年花費不下兩萬銀元(摺合今人民幣八十萬元左右)。所以,梁啟超曾稱康有為“廣廈萬間,絕食分甘,略無愛惜”,從中亦可看出他的晚年生活優裕從容。

康有為隱居上海期間,家眷眾多、開銷很大,所用錢財從何而來?


康有為要應付這麼浩大的開銷,錢從哪裡來呢?

其中一部分,是他在海外流亡時用“國民憲政會”(由“保皇會”改組)給的經費作投資所得;還有一部分,是他在滬通過出售自己的書法作品所賺。

康有為隱居上海期間,家眷眾多、開銷很大,所用錢財從何而來?


康有為七十歲誕辰,身著清朝禮服與六位太太、門人留影

從現在所見的康有為“書法潤格”,可看出“賣文售字”成了他晚年重要活動之一。康有為曾多次在報刊登載賣字潤格廣告,還在上海、北京各大書店放置“康南海先生鬻書潤例告白”,他的書法價格:“中堂七尺者三十元(銀元),每減一尺減二元,每加一尺加二元;小橫額三尺內二十元。磨墨費加一(元)”;至於為廳堂樓閣題寫匾額,價格就更高了。康有為對中堂、楹聯、條幅、橫額、碑文雜體都有求必應,書法格調古樸高雅,或渾厚雄健,或瀟灑奔放,或飄逸流動,或拙中見巧。當時的官僚、財主、軍閥、富商為附庸風雅,趨之若鶩,紛紛收藏康有為的字書,據說他的此項收入每月就達一千銀元左右(摺合今人民幣四五萬元)。

康有為隱居上海期間,家眷眾多、開銷很大,所用錢財從何而來?


康有為故居

正因如此,社會上曾屢屢出現假冒康有為的書法作品,如無錫富豪榮德生在太湖邊修建“梅園”時,託人捎潤筆費五百銀元,到上海請康有為題寫“香海”兩字,下署“南海康有為”,製成匾額,掛在閣前;後來,康有為遊覽“梅園”,無意中發現這不是自己的手筆,主人愕然,立即又以潤筆費五百銀元要求當場揮毫替換贗品,他寫完又在原匾額下題詩云:“名園不愧為香海,劣字何堪冒老夫;為謝主人濡大筆,且留佳話辨真吾。”

今日頭條正在舉行“2019生機大會人氣榜”投票活動,請各位親友點擊文後“生機大會人氣榜”右側之“為我投票”,為作者投出您寶貴的一票!每人每天限投五票,可連續投出五票!

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