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見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

綜述 本報記者 李成剛

1997年,黨的十五大勝利召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再認識,為整體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鋪平了思想認識的道路。鄧小平設計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之路在這一年承上啟下、統一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系建設和思想建設全面鋪開、整體發力。

逢此時,坐落於北京西長安街旁邊、北太平路上的一家並不起眼的報館——《中國經濟時報》,見證了這一年風起雲湧的改革思想浪潮——馬洪、邢賁思、劉國光、董輔礽、吳敬璉、厲以寧……那些站在中國改革理論思潮前沿的經濟學家們,紛紛在這塊還顯稚嫩的經濟媒體上抒發自己的見解,並使之成為當時改革思想交流辯論的一塊亮眼陣地。

1997年前後,對社會主義的重新認識、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解讀,事實上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從爭論到共識的中間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重新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黨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成為理論界研究的熱點。黨的十三大明確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定了黨的基本路線。到1997年,黨的十五大用九個“發展階段”,再次全面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由手工勞動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包含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和半自然經濟佔很大比重,逐步轉變為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歷史階段;是由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後,逐步轉變為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歷史階段;是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逐步轉變為全體人民比較富裕的歷史階段;是由地區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後的發展,逐步縮小差距的歷史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歷史階段;使廣大人民牢固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自強不息,銳意進取,艱苦奮鬥,勤儉建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精神文明的歷史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

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鄧小平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誌,中國的市場化進程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歷經十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自下而上地推動了市場經濟改革的起步,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計劃與市場之於社會主義的關係已經有了重大突破。因此,到1997年前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已經具備了整體全面推進的基礎。如果要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劃分一下前進階段,1978年到1983年可以說是市場化改革開始起步;到鄧小平南巡講話,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取得了初步進展;而上世紀90年代,則是中國市場化改革的全面推進階段;進入新世紀,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進入深化、攻堅階段。

1997年,在黨的十五大召開前,中國經濟時報有幸與國內外讀者分享了知名學者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中國改革發展的精闢論述。

時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的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專訪時表示要“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只有一種,不存在社會主義性質的市場經濟或資本主義性質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姓“社”姓“資”的問題,“對我們的改革非常不利”。

時任中宣部理論局副局長的李君如研究員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專訪時說,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發,克服了姓“公”姓“私”問題給我們造成的困惑,這是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又一次重要的解放思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專訪時表示,“我們應當根據鄧小平理論對‘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性問題的回答和我國18年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確立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追求社會公正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是社會公正+市場經濟”。他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方法定義為五個方面:鼓勵對公有制採取多種實現形式、國有經濟收縮範圍進行戰略性重組、支持和鼓勵各種非國有經濟成分的發展、對各種經濟成分採取一視同仁的政策、運用多種政策工具,防止兩級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十五大代表、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厲有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專訪時表示,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這些論斷預示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將有歷史性的重大突破。

……

著名經濟學家、政府官員、企業家……在1997年,在中國經濟時報這扇小窗口,對他們密集的專訪、報道,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解讀,使這份剛剛創刊不久的報紙媒體,一時走在思想解放的潮頭,備受關注,甚至引起了國際媒體的注目,頗有“洛陽紙貴”之意。

初級階段理論發展、國企改革、股份制、金融機構改革、匯率利率改革、民營經濟從“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對外開放,中國經濟時報將視角伸向每一個熱點領域。在1997年前後,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的歷史時期,中國經濟時報不負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歷史見證者和記錄者的責任,確立了她的風格和品位,那些波瀾壯闊的歷史時刻,開始伴隨著她迅速成長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