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

富有傳奇色彩的父子二人

使命追求貫穿中國近、現代史。

從辛亥革命到建設新中國,

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到改革開放,

二人自始恪守

“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的初心和情懷。

他們就是著名愛國僑領

——莊希泉 莊炎林父子。

透過他們坎坷曲折的歷史,

我們不難發現,

一代又一代華僑

為祖國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他們的命運更與中華民族的

屈辱史、革命史、發展史、開放史緊密相連。

時至今日,

這份與中華民族永不泯滅的血緣關係,

仍是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活水之一。

01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莊希泉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莊炎林

莊希泉,祖籍安溪縣龍門鎮人,

1888年9月9日出生於廈門;

莊炎林,莊希泉的兒子,

1921年11月21日生於上海。

莊希泉18歲隨父到上海經商,

在當時的反清志士聚會的“泉漳會館”

結識了很多進步人士。

辛亥年,青年莊希泉

受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之影響,

加入中國同盟會。

懷“知之則必能行之”的信仰心,

他受革命軍政府之託,

奔走南洋各埠,

為民族復興募餉,

後又赴新加坡辦實業、興教育。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莊希泉與夫人餘佩皋

1924年國民黨改組後,

莊希泉與夫人餘佩皋在廈門雙雙加入國民黨,

開展抗日民主運動並因此而入獄,

備受折磨,

經多方營救才得以出獄。

蔣介石叛變革命後,

莊希泉夫婦毅然退出國民黨組織,

在我國上海、福建及菲律賓等地

開展反蔣抗日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

莊希泉先後在香港、桂林、重慶等地

從事抗日活動。

尤為感人的是,

他在廣西期間,毀家紓難,

與時任中共地下黨員的兒子莊炎林

冒險潛入已被日寇佔領的香港,

將二十多箱家產設法搬運出來,

變賣所得全部捐給當時的中共廣西省工委,

支援抗戰。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在父親的影響下,

17歲的莊炎林就參加革命,

曾先後在廣西、廣東、上海等地

抗戰、打游擊和做地下工作,

九死一生。

02

新中國成立前夕,

莊希泉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

以中共中央特使身份,

前往新加坡面邀陳嘉庚,

回國共商國事大計。

1949年,

他被任命為中僑委副主任,

與何香凝、廖承志、陳嘉庚等,

協助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僑務政策。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1950年莊希泉(右二)代表海外華僑向毛主席獻旗

1956年,莊希泉協助陳嘉庚

參與籌備成立全國僑聯,

當選為副主席。

陳嘉庚病逝後,

他先後擔任第一屆全國僑聯代主席、

第二屆全國僑聯主席。

新中國成立後,

莊炎林先後在福建省的共青團、文教、

宣傳、水電、省政府等部門工作,

後調到對外經濟聯絡部。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1959年,莊炎林在建設中的古田溪水電站一級大壩前

1975年春,

因莊炎林有帶過大型隊伍搞建設的經驗,

組織上考慮派他到非洲坦桑尼亞

主持修築坦贊鐵路等幾十個經濟援建項目。

莊炎林放心不下年邁的父親,

耄耋之年的莊希泉卻安慰他說:

你放心地去吧,

這是國際主義事業,

我身體很好,

相信十年是沒有問題的。

這對在血雨腥風中從事革命的父子,

再一次離別。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1976年,莊炎林陪同坦桑尼亞總理卡瓦瓦參觀坦贊鐵路

坦桑尼亞環境艱苦,疾病流行,

又缺醫少藥,

援建人員中有近百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懷著一顆為國爭光的赤子之心,

莊炎林帶領一批又一批援外人員,

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

歷經3年多時間,

堅持到勝利完成任務才回國覆命。

03

黃昏夕陽美,落日更輝煌。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

莊希泉曾三次申請入黨

黨組織鑑於他在黨外工作更為有利

的考慮,

未了其心願。

1982年12月18日,

年逾九十有四的莊希泉第四次提出入黨申請。

這一次,黨中央很快就批准他入黨,

並且不用預備期直接成為中共正式黨員。

一生宿願終實現。

在他的入黨宣誓儀式上,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廖承志說:

他很早就是一個黨外的布爾什維克,

我們一直把他當做自己的同志看待!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1982年,95歲莊希泉在寫《入黨申請書》

對外開放初期,

北京及國內大城市嚴重缺乏

接待海外遊客的星級飯店,

旅遊住宿成了對外開放的瓶頸。

莊炎林臨陣受命,

負責突破這一瓶頸。

他以建設旅遊飯店作為

引進僑資、外資的突破口,

成功引進了數十個僑資外資合作的大型項目,

如北京建國飯店、長城飯店、上海虹橋飯店等。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1985年,莊炎林陪同習仲勳(左2)、谷牧(左5) 參觀麗都飯店

甘當改革開放“馬前卒”的莊炎林,

排除干擾、堅決認真執行中央政策,

克服重重困難,

促進中國旅遊業的深入改革。

1989年,莊炎林被中央任命為

全國僑聯黨組書記、僑聯主席

父子先後擔任全國僑聯主席,

與“僑”結下難解之緣。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1989年,全國僑聯第四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合影

改革開放至今,

已經結出燦然碩果。

在這裡面,

無數僑胞僑企僑資

發揮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連外國一些經濟學家也禁不住

以既羨且妒的口吻發出感嘆:

我們如果也有遍居世界各地的愛國僑胞,

那該多好!

中國僑聯父子兩主席:“永愛中華,此志不渝”

供 稿:安溪縣紀委監委

編 輯:葉 欣

來 源:《父子僑領─莊希泉 莊炎林百年傳奇》(鍾兆雲、易向農著)

《父子僑領畫傳─莊希泉 莊炎林世紀傳奇》(馬珂主編)

《安僑之光》(陳克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