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走遍平凡之路的阿里巴巴,如今佔天時享地利聚人和

走遍平凡之路的阿里巴巴,如今佔天時享地利聚人和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時隔7年後迴歸港股,再次締造了股市神話——首日股價大漲6.59%,市值突破4萬億港幣,次日股價再漲3%,股價接近200港幣,超越騰訊成為新任“港股之王”。這次,阿里巴巴宣告自2012年6月6日退市(6月20日終止交易)後,上演了王者歸來。人人都想中標阿里的港股資格,這像極了5年前在美國上市各大券商排隊認購馬雲創始的這家公司的情形。但是,從2007年赴港上市,2012年被迫退市,2014年因為合夥人制度被港交所拒絕,遠赴美國實現4000億美元的市值,最後再次迴歸香港交易所,阿里的這一番經歷,跨越了多少山川大河,用不平凡的經歷走出了一條平凡之路。阿里迴歸香港首日能夠超越騰訊,晉升新一屆“港股之王”,更是佔天時享地利聚人和的多重因素的結果。

首次赴港創造神話,但退市結果卻有些尷尬

2007年10月,阿里巴巴B2B業務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從每股1.74美元(13.50港元)掛牌價格,卻收於5.15美元(39.95港元),超額認購256倍。阿里巴巴第一次向外界講述了B2B業務的故事,“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成為了當時很多中小企業主的希望。

走遍平凡之路的阿里巴巴,如今佔天時享地利聚人和

但除了剛開始股價大漲之外,隨後的幾年來股價一直波動,在2012年6月宣佈退市時,市值為260億美金,這與其5年前上市首日的市值257億美金,竟然只增長了3億美金!這或許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結果。

佔天時享地利聚人和,上市首日憑這些成為港股之王

在我看來,阿里巴巴這次重回港股,首日大漲就成為港股之王,顯然是佔天時享地利聚人和的多重因素的結果。

首先,佔天時,這次赴港上市是在中國經濟引領全球的大勢之下的迴歸。回顧阿里2007年赴港上市的情形,當時正是中國經濟已連續四年保持10%的高位增長大好時機,香港迴歸十週年,以及深奧進入最關鍵一年的時期。這些大勢為阿里成功赴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1978年,中國GDP總值為3679億元,在全球排名第10。而2018年,中國GDP總值達90.03萬億元,已經連續多年佔據全球第二位。這11年來,中國的GDP總值增長了245倍,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8%提高到15%以上。尤其是在最近五年來,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一大批優秀的中國互聯網巨頭,扮演著中國新經濟引領全球趨勢的角色。

作為阿里新任掌門人的張勇,在阿里重回港股時表示,過去十年來帶動了整個亞洲經濟的增長,中國正在進入“新消費時代”,雙11背後真正的力量,正是中國新消費崛起的力量。可以說,沒有中國經濟、中國模式在全球範圍的發展,阿里無法承受如此大好天時,完成這次華麗的轉身。

其次,享地利:港交所終於屈服了,承認同股不同權的合夥人制度。2014年當阿里準備再次在香港上市時,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港交所的股權制度限制。

2018年4月,改革後的港交所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小米、美團這樣的新經濟公司能夠完成上市,都來源於港交所開放政策,同樣,這也為阿里迴歸港交所掃清了最後障礙。今年5月29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接受採訪時回應阿里巴巴回香港上市的消息稱,非常積極地表示,“我們非常歡迎阿里回香港上市”,“這是不出意外的,遠走的人總有一天回家,我覺得回家是肯定的,只要我們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可以說,港交所的開放和李小加的積極態度,都為阿里迴歸提供了優厚地利條件。

走遍平凡之路的阿里巴巴,如今佔天時享地利聚人和

而一些細節因素,也讓港交所對吸引阿里赴港,起到了積極作用。比如前段時間,香港交易所在提出收購倫交所失敗,這也讓其有了一定的打擊,急需一些振奮人心的消息來提升信心。在經歷蜂擁而至的上市潮後,今年優秀新上市公司屈指可數。這些都一定程度上讓阿里這次迴歸更加眾望所歸。香港上市背靠中國大陸,當中國投資者成為全球主力軍,數億投資者都在翹首期盼著迴歸,這就是一次順勢而為。

第三,聚人和:阿里2B和2C業務均誕生新增長點。12年前,阿里巴巴將B2B業務首次搬到港交所上市,創造了當時百度+騰訊之和的市值。而如今,阿里巴巴早已不再是B2B業務為主導,天貓雙11誕生十一年來,每年均刷新GMV新紀錄,今年更是創造了2684億的歷史新高。從2009年第一個雙11至今的十一年來,這個改變數億用戶的全球購物盛會,早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而作為更早誕生的淘寶,也成為改變人們日常消費的平臺之一。

走遍平凡之路的阿里巴巴,如今佔天時享地利聚人和

此外,阿里巴巴在近些年孕育出來的新業務,如螞蟻金服、阿里雲、釘釘等業務,以及海外lazada等,都遠遠超出了當初B2B規模。雖然,阿里迴歸香港的上市主體依然與在美國上市的業務相似,並不包含上述大部分新業務,但其孵化新巨頭的能力,早已被投資市場充分認可。尤其是在2C業務已經陷入增長瓶頸的這幾年,阿里憑藉在2B業務的阿里雲、螞蟻金服、釘釘等業務,成為了超越騰訊,雄踞亞洲第一的優勢。

追本溯源,阿里這些業務的高速發展,其實均來自對人們生活、理財、娛樂、工作等多種習慣的改變而帶來的價值增長。當中國用戶的消費能力引領全球的時候,中國互聯網巨頭們是最大的受益者。

阿里究竟能漲到多少?翻倍並不是奢望

發行價176港幣,開盤價就漲到了187港幣,這與5年前在紐交所的阿里IPO首日何其相似——發行價68美元,開盤價92美元。如今,阿里在紐交所的股價為194美元,市值超過5200億美金,與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之後,位列全球第六大市值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那麼,在港股呢?阿里究竟能漲到多少?

走遍平凡之路的阿里巴巴,如今佔天時享地利聚人和

我並不能作出身份肯定的預測。但從阿里在美國上市5年來的增長來看,翻倍或許是比較理性和保守的預測。對比阿里的老對手騰訊在港股的表現,我認為阿里的增長趨勢依然非常巨大。2004年騰訊在香港上市,首日股價為3.75港幣,此前經過分拆,變成了335港幣,股價翻了近500倍,成為上一任港股之王。但騰訊依然有可增長的極大空間,微信的社交之王優勢,遊戲和金融領域的地位也處於領先地位。那麼阿里呢?手握螞蟻金服、阿里雲、釘釘等強勢業務,它的故事依然足夠吸引人。

阿里的7年後迴歸之路並不平凡,但卻可以用朴樹那首《平凡之路》來描述,“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