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作為畢業多年仍不忘母校的忠實校友,我一直保持著每週登一次網站、點一次微博主頁的優秀習慣,

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對母校,沒那麼愛了。

在熱搜推了一條別人家學校軍訓照片時,我在背景右下角不經意之處發現一件迷惑的事:

這怎麼是我們的校訓???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為保護該校隱私,照片片僅做示意

連校訓都可以撞衫嗎?

我打開該校官網,發現真的撞了!

尷尬的是這個學校比我們學校有名。

為了緩解這種心碎,我主動搜尋起全國高校校訓,結果發現:

全國80%高校校訓撞衫了!

我的高中校訓是“學優品萃”,大學校訓是“XXXX”(保密,很常見那種)。

我原以為這是獨一無二的記憶,是每週升旗、每學期開學時校長、班主任都會談的那個詞,是多年後我依舊可以喊出來的那個詞。是我記憶中的一部分。

但數據告訴我這是騙人的:“德”“勤”“信”“實”“行”“忠”“博”“篤”這種詞在校訓裡非常常見。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隨機排列以上單字,你就可以得到一個國內大學的校訓!

唯一可以安慰人的是,這是普遍現象,據網易新聞錄入統計國內2631所高校校訓後發現:校訓重名不是個別現象。

“德”“學”“行”“求”等是大家最喜歡用的單字。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 以上20個關鍵字可以覆蓋到全國60%高校的校訓(圖片整理來自網易新聞)

“創新”、“求實”、“篤行”、“勤奮”是大家最喜歡用的詞語。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以上20個關鍵詞語可以覆蓋到國內75%大學的校訓(圖片整理來自網易新聞)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這句校訓是大家最喜歡用的校訓,被全國各地26所高等院校

“團購”使用

“學以致用”“求實創新”,也是重複次數很多的校訓(看完以上,你們學校撞槍了嗎?)

校訓“撞衫”很尷尬嗎?

如果說大學本身帶有知名度的話,大學校訓也是有的。

清華大學校訓和它本身一樣,那句“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廣為人知,更多大學的校訓則根本想不起來。它的老鄰居北京大學更是連校訓都沒有(對,不是“思想自由,兼容幷蓄”,是真沒有!)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查遍官網及百科,北大真的沒有校訓。

所以,大學校訓重要嗎,重名尷尬嗎?

答案是肯定的。

據“百度百科”介紹,校訓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它既是一個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而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一個大學的“個性簽名”

在這方面歷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具有天然優勢,和文人墨事一樣,這句“簽名”背後往往帶有辦學歷程、家國情懷的一段的故事。

比如清華大學校訓源自於1914年梁啟超先生在清華做的“君子”主題演講,期間他以《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內容,激勵清華學子,不僅要有發憤圖強的陽剛稟賦,還要擁有品德高尚的陰柔品質。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比如上海交大校訓“飲水思源”,源自於建校30週年校慶校友為母校捐建自流井的故事。

蘇州大學的“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源自1923年元月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墨寶。

除了這些自帶歷史文化積澱的名校外,部分專業性大學的“簽名”也很有識別性。例如北京林業大學的

“養青松正氣,法竹梅風骨”,北京舞蹈學院“文舞相融,德藝雙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不做假賬”。

從校訓上你就可以看到教學特色和治學理念。

在今天,每一所學校,不管是大學、中學,甚至小學,幾乎都有自己的校訓,它常被刻在進入校園的顯眼位置,常被老師當作入校第一堂課內容,但遺憾的是大多數校訓千篇一律,老生常談,也無法激起學生內心的共鳴。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蘇州大學校訓

為什麼國內大學校訓重合了?

總結起來兩個點:出處狹窄和創辦背景的影響。

一、出處問題

為什麼“德”“行”“篤”“勤”等這些道德要求的字眼出現頻率這麼高呢?

國內創辦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是最近120年來的事,在兩千年儒家文化的影響下,高校依舊傾向於從儒家經典《論語》《孟子》或“詩書禮儀春秋”等古文經典章節上,摘取個人品德修養、治學態度的段落作為校訓(和讀書老先生給孫子取名有些類似)。

這當然不是說它們不好,而是偏向古文經典的背景下我國高校多達2000多所,概率問題上會造成字詞重合和格式重合,據網易新聞統計,國內74%的高校都是

“四詞八句”,其次則是4字和9字校訓,這些都是古文格式。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二、時代背景

國內知名高校大多創建於清末或民國時期,除少數未被調整外,這些高校在上世紀50年代初大多被整合改建,當時全國號召向解放軍學習,新辦院校出現

“團結”、“自強”字眼的頻率很高。

70年代末大學重新錄取招生。當時百業待興,“科技創新”成為時代最大要求,這時期創辦的院校“創新”、“求是”的時代字眼出現頻率很高。

2000年左右大學擴招。一大批院校被合併、獨立,不像清末民國時創立的名校,這些新新院校因為生得晚,又保持以前取自經典的習慣,難免和老牌院校校訓重合。同時,對新時期對古文沒那麼講究,“勤奮”、“嚴謹”、“奮進”這樣的樸實大白話大多被採用。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看完以上,你基本可以通過一個大學的校訓來推斷它的歷史和底蘊了。

瞭解之後,我對自己的母校也不怎麼尷尬了,我們無法要求所有大學都像百年名校一樣有廣為人知的校訓故事,有辨別性非常強的氣質。

畢竟和父母一樣,大多數高校對自己的學生抱著最普遍的期望,我理解這份翻遍古籍依舊尋不到新詞的痛苦。

有哪些好的或獨特的校訓?



以前看名人演講或訪談節目,有一個經典的自我介紹句式:

“我的母校是XX大學,我對母校一直銘記在心,畢業十年來我一直以這句話嚴格要求自己……”

這種話讓我捶胸頓足之餘,我也發現好的校訓真的會成為學生做人的準則,在入學時被灌入內心真正接受後會成為一生堅持的精神源泉。

所以好的校訓有哪些呢?

中國美術學院:為藝術戰(解放前),至今讀起來泣血鏗鏘。

中國農業大學: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

協和醫學院:科學濟人道(解放前)。

北京師範大學: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溫州中學:英奇匡國,作聖啟蒙(出自朱自清)。

泰安一中:做一個幸福人(以上三個雖不是大學,但校訓實在太好,列舉出來)

也有一些消失的大學,因為大多是教會學校或戰時建立,校訓帶有一個時代的特色。

燕京大學: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

齊魯大學:爾將識真理,真理必釋爾(出自《約翰福音8:32》)

西南聯大:剛毅堅卓。

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被評為最無畏的校訓,全世界沒有第二所學校作這種“遺言校訓”。

相比於國內大學對個人品德和治學態度的要求和塑造,國外大學更鼓勵學生追求追求“真理“、”自由“和“愛”,出處也大多出自經典,比如古希臘哲學巨典和《聖經》。

加州理工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對真理的追求的最終目的是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哥廷根大學:Zum Wohle aller(為全人類的福祉)

哈佛大學: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與亞里士多德為友,與柏拉圖為友,更與真理為友)

斯坦佛大學: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願學術自由之風勁吹)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劍橋大學: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

牛津大學: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上帝乃知識之神)

帝國理工學院:Scientia imperii decus et tutamen(科學是帝國神聖的守護者)

全國各大高校校訓一覽:北大沒有!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

和了解一個人通過簽名一樣,瞭解一個學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看校訓,辦學風格、教學特點這些都可以包裝修飾,但這短短的一句則不可以,你是歷史悠久還是氣質獨特,你是跟風還是別有所求,都體現在這句話上了。

這句話背後,是一所大學的精神追求。

是一所大學的靈魂。

輸出一個青年,富裕一個家庭,帶活一方經濟。

——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

1.“快30歲,無房、無車、存款不足10萬”負面反饋正在毀掉太多人

2.對方5分鐘不回微信,就能讓你焦慮一天,這屆年輕人太苦了

3.笑哭!漢堡王算錯折扣損失1200萬美元,為什麼美國人數學這麼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