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经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专业人士能举例说下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

爱说话的农村大妹子


完全竞争市场只是经济学为了研究市场经济运营机制的一个理想模型,现实中所有的市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完全竞争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由于没有摩擦,市场中供给等于需求,商品价格为均衡价格,并且是纳什均衡,这意味着此时价格是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最有价格,任何价格的变动都不会同时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改善。

一般而言,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品这些市场都不是完全竞争市场。股票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拍卖也可以实现完全竞争市场价格,也可以算作完全竞争市场。


大问号家


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或自由竞争市场,是指一个行业中有非常多的生产销售企业,它们都以同样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同类的、标准化的产品(如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市场。卖者和买者对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均不能控制。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由于买卖双方对价格都无影响力,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企业的任何提价或降价行为都会招致对本企业产品需求的骤减或利润的不必要流失。因此,产品价格只能随供求关系而定。[1]

中文名 完全竞争市场

外文名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别名 纯粹竞争市场

条件特征

①存在大量买者和卖者

由于存在着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与整个市场的生产量(销售量)和购买量相比较,任何一个生产者的生产量(销售量)和任何一个消费者的购买量所占的比例都很小。因而,任何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无能力影响市场的产量和价格。任何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单独市场行为都不会引起市场产量(即销售量)和价格的变化。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就是:任何购买者面对的供给弹性是无穷大,而销售者面临的需求弹性也是无穷大的。

②产品同质性

市场上有许多企业,每个企业在生产某种产品时不仅是同质的产品,而且在产品的质量、性能、外形、包装等等方面也是无差别的,以致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通过自己的产品具有与他人产品的特异之处来影响价格而形成垄断,从而享受垄断利益。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购买哪一个企业的产品都是同质无差别产品,以致于众多消费者无法根据产品的差别而形成偏好,买者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时不关心生产厂家和品牌[2] 。也就是说当各种商品互相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时,就很容易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③资源流动性

指任何一个厂商可以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地进入某个市场,或是退出某个市场。即进入或退出市场完全由生产者自身自由决定,而不受任何社会法令和其他社会力量的限制。由于无任何进出市场的社会障碍,因此,当某个行业市场上有净利润时,就会吸引许多新的生产者进入这个行业市场,从而引起利润的下降,以致于利润逐渐消失。而当行业市场出现亏损时,许多生产者又会退出这个市场,从而又会引起行业市场利润的出现和增长。这样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生产者只能获得正常的利润,而不能获得垄断利益。

④信息完全性

市场信息是完备的。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可以无成本地随时获得或掌握着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特别是市场上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充分信息。[3] 这样每一个消费者和厂商都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完全的信息,做出自己的最优的经济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知道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按照这一既定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这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通畅而可能导致的一个市场同时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情况。所以,任何市场主体都不能通过权力、关税、补贴、配给或其他任何人为的手段来控制市场供需和市场价格。

供给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的均衡点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如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卖者和买者众多,没有任何一方能够操纵市场价格。所以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由给定的价格水平P出发的水平线就是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企业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一价格水平。换句话来说,如果厂商的价格高于P0,消费者就不会购买该企业的任何产品而转去别的厂家购买。而只要厂商愿意接受这个价格,完全可以想卖多少就卖多少。但这并不表示交易量会据此放大,因此厂商生产多少产品是视其成本结构而决定的。因此,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水平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因此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水平线表示,无论销售量如何变化,企业的销售价格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每增加一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增量始终等于单位价格。因此,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价格P=平均收益AR=边际收益MR。对于完全竞争企业来说,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是一样的。

供给曲线

短期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供给曲线实际可以用边际成本MC曲线来表示。从理论上讲,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会先减少后增加。这是因为当产量很小时,企业的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随着企业雇佣更多的员工,生产设备的利用效率增大。当设备利用饱和时,需要增大生产规模才可以扩大产量。因此,边际成本的递增多是由于在生产中某一要素的限制导致产出和投入成本不能等比例的上升所引起的。

而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在向右上方倾斜时,必定穿过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最低点。这个最低点是厂商的停止营业点。因为当产品价格低于AVC时,表示企业在不考虑固定成本的情况下,起边际收益甚至达不到平均可变成本,流动资金入不敷出,将停止生产。因此,短期供给曲线一般用短期供给曲线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部的部分来表示,即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表示了商品价格和厂商短期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商品价格越高,厂商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产量越高。

长期供给曲线

短期供给曲线假定生产要素不变,但是长期情况下,当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时,整个行业的产量的的变化可能对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根据行业产量的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将完全竞争行业分为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

行业类型

行业简介

行业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

一种该行业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

一种该行业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

一种该行业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短期长期均衡

短期均衡

当边际收益MR与边际SMC曲线相交时,即意味着需求曲线与短期供给曲线相交,得到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条件:MR=SMC。MR曲线和SMC曲线的交点E为均衡点,相应的均衡产量为Q',此时厂商会获得最大利润或者最小亏损。当价格P>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时,平均收益为EQ',平均成本为FQ'。由于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厂商获得利润(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因此,如果已知一个厂商的成本函数C=1000-4Q。可以求导得到其边际成本MC=4,这也恰恰是该企业的边际收益MR和企业产品售价。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P>AVC)

厂商的需求曲线d相切于SAC曲线的最低点,这一点是SAC曲线和SMC曲线的交点,同时也是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E。在均衡产量Q'上,平均利润等于平均成本,厂商利润为零。此均衡点被称为厂商的收支相抵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P=AVC)

长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的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4]

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假定完全竞争市场价格为P。,短期内因为生产规模给定,厂商只能在既定的SAC1和SMC1下,根据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SMC,厂商选择最优产量Q1,利润为较小的阴影面积。在长期中,根据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厂商会达到长期均衡点E2,并且选择SAC2和SMC2曲线所代表的最优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获得较大阴影面积的利润。

长期中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厂商在长期生产中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生产要素在各个行业之间的调整,生产要素总会流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行业,也总会从亏损的行业流出,使得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利润为零。

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

  

类型特征

市场类型划分和特征

市场类型

厂商数目

产品差异程度

对价格的控制程度

进出一个市场的难易程度

接近哪种市场

完全竞争

很 多

完全无差别

没有

很容易

一些农产品

垄断竞争

很 多

有差别

有一些

比较容易

一些轻工业,零售业

寡头

几 个

有差别或无差别

相当程度

比较困难

钢,汽车,石油,电信

垄断

唯 一

唯 一产品,且无替代品

很大程度,但常常受到管制

很困难,几乎不可能

公共事业[4]

收起

作用

促使微观经济运行保持高效率

完全竞争市场全面排除了任何垄断性质和任何限制,完全依据市场的调节进行运行,因而可以促使微观经济运行保持高效率。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生产效率低和无效率的生产者会在众多生产者的相互竞争中被迫退出市场,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则得以继续存在,同时,又有生产效率更高的生产者随时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生产效率更高的生产者则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因而,完全竞争市场可促使生产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高效率的生产。[6]

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完全竞争市场可以促使生产者以最低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类型条件下,每个生产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而他们要想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就必须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也即必须按照其产品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时的产量进行生产。生产者以最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高产量的产品,这是一种最佳规模的生产,这样的生产也就投有浪费任何资源和生产能力,因而,这样的生产过程也就是一种促进生产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6]

增进社会利益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竞争,在引导生产者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也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利益。这是亚当·斯密的重大发现及著名论断。他认为,市场竞争引导每个生产者都不断地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他们所考虑的并不是社会利益,但是,由于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企业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例如,假若每个生产者都努力使其生产的产品价值达到最高程度,其结果必然使社会的年收额有很大的增长,从而也就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增加。[6]

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资源能不断地自由流向最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生产部门,在资源的不断流动过程中实现了资源在不同用途间、不同效益间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组合间的有效选择,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从而也就会太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与配置效益。

消费者及消费需求满足的最大化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价格趋向等于生产成本。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它可以形成对消费者来说最低的价格”, 而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利润比其他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利润要小,所以“在纯粹竞争的情况下,获利最大的是消费者”。同时,完全竞争市场还“可以使消费需求的满足趋向最大化”。

尽管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是,研究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仍有其积极的意义。分析研究完全竞争市场形式,有利于建立完全竞争市场类型的一般理论,当人们熟悉掌握了完全竞争市场类型的理论及其特征以后,就可以用其指导自己的市场决策。例如,生产者就可以在出现类似情况时(如作为价格的接受者时等)作出正确的产量和价格决策。更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完全竞争市场类型理论,可以为分析研究其他市场类型提供借鉴。例如,在对有关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竞争与效率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完全竞争市场类型理论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起到借鉴作用。[6]

缺陷

(一)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很难成立,因而,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也必须在具备了严格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而在现实经济实践中,难以全面具备完全竞争市场的所有前提条件,因此,实际上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经济实践中很难出现。完全竞争市场只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市场经济理论过程中的一种理论假设,是他们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这样,没有实践意义就成了完全竞争市场形式的最根本的缺陷。在这种根本缺陷的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还具有其他许多与前提条件相对应的具体缺陷。

(二)完全竞争市场所必须的有大量小企业存在这个条件既不可能也不适用。在现实经济实践中,即使进入市场非常自由,由于其他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进入市场中的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多。即使市场中已存在有大量的企业,这些企业也只能是小企业。在有着大量小企业的情况下,市场中的商品价格就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其一,小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不能进行规模生产,存在着规模不经济,生产成本高。因而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高。其二,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潜力小,这是因为小企业无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的效率难以有较大的提高,这样其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难降低。即使能够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也无法达到规模生产,这时其生产成本不仅不能下降反而还会上升。

(三)完全竞争市场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自由进入使效率更高、产品更能适合消费者需要的企业不断涌进市场,而那些效率低、产品已不能适应消费者需要的企业则不断地被淘汰退出市场。小企业在进步和外来干扰的冲击下很容易在竞争中失败,成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正常的和经常的现象。那些因在竞争中失败而退出市场的企业,其整个企业的设备与劳动力在仍然可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被迫停止使用,这样,不能不造成宝贵的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四)完全竞争市场中完整知识的假设是不现实的。一般情况下,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只能具有不完整的知识。生产者对其在现实市场中的地位、将来发展的动向及影响市场的各种因素的信息等等知识,都不可能完整地掌握。只能经常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进行活动。消费者,不可能全面掌握特定市场上全部产品的价格、品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市场信息也不可能畅通无阻而且非常准确。所以,市场参与者都不可能具有完整、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市场知识,完整的市场知识只能是不现实的理论假设。

只有农业生产等极少数行业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因为在农业生产中农户的数量多而且每个农户的生产规模一般都不大,同时,每个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及其在整个农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都极小,因而,每个农户的生产和销售行为都无法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只能接受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如果有的农户要提高其农产品的出售价格,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不会因此而提高,其最 结果只能是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如果农户要降低自己农产品的出售价格,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不会因此而下降,虽然该农户的农产品能以比市场价格更低的价格较快的销售出去。但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这样,农户降低其农产品价格的行为就显得毫无实际意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