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从清朝崛起,为何一直在山海关啃砖头,没有绕道进入山海关

我们读明末的历史会发现一件事,从万历末年努尔哈赤起兵到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清朝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一直在山海关外打圈圈。如果穿越到那个时代,为什么清军没有从其他的隘口进入中原呢?今天我们就可以说说这个问题,其实没各位想的这么简单。

纵观整个历史,清军有没有从其他的地方进攻过呢?有,崇祯刚登基就有过。崇祯二年,当时的清军就绕长城进入了明朝北京腹地。这件事,在历史上有个叫法是己巳之变。这事,真的也是该着袁崇焕倒霉。一年前还与崇祯皇帝侃侃而谈,要五年平辽,这才一年就让清军打到家门口了。这么个事,其实怪就只能怪崇祯,何必这么着急。也是崇祯皇帝太年轻,又没有在年轻时候接受过帝王之术的教育,所以才有最后袁崇焕的悲剧。我们还是回到这场战役。

从清朝崛起,为何一直在山海关啃砖头,没有绕道进入山海关

这场战役就是当时满清皇太极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三个方向越过长城来进攻北京以及京畿地区的战役。由于明军常年以山海关一线防御为重点,所以对于其他几个隘口的防御较为薄弱,从而给了清军突破的机会。在战前,袁崇焕就两次上书,要求崇祯皇帝加强对蓟门的防守。不过,当时并未得到崇祯的重视。所以,才有了这次己巳之变。

在十月二十六日,满清军队突破喜峰口以来,突然诡异般的停止了行动。而此时,京师已经戒严,崇祯已经下诏勤王。驻守在辽东的袁崇焕火速率兵救援,除去必须在宁锦防线防御的必备兵力,袁崇焕救援兵力达到两万人。而此时,袁崇焕命令名将赵率教率领四千骑兵马不停蹄前往遵化。因为遵化是京师东面重镇,如果能够在这里堵住清军,就可以保住崇祯的安全。但是,前边我们说了,清军诡异的停止了前进,为何?因为在这里埋伏明军。十一月初二,明军赵率教部在遵化的路上遭到清军伏击,四千骑兵全军覆没,名将赵率教身中流矢而亡。我们这里为赵率教默哀一分钟,一代名将就这样死在了清军的手上。

从清朝崛起,为何一直在山海关啃砖头,没有绕道进入山海关

在遵化外赵率教被清军伏击之后,清军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在随后的时间,清军开始绕过明军所有城防直奔京师。而袁崇焕在京师门户蓟州抵御清军,并且大量派出侦察兵侦查满清军队的动向。不过,留意到满清军队越过蓟州直奔京师的战略动向后,袁崇焕并没有尾随清军。我们这里可以看出袁崇焕的职业素养,确实可以称为一代名将。由于前边赵率教中伏,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这个时候追击满清军队,可能也会遭遇伏击。所以,袁崇焕直接前往河西务驻防,因为这里可以直接拱卫京师。而此时,拱卫京师的部队也开始大量集结于京畿地区。

在京师附近,主要有三支部队:驻扎顺义的满桂,驻扎在密云的尤世威以及在蓟州附近的袁崇焕。除了这三支勤王部队外,还有京营以及京师其他卫戍部队。由于京师常年没有战事,所以武备废弛,军队缺乏训练。崇祯此时,启用已经年过七旬的孙承宗为主将主持京师防御。在京师城墙上,崇祯派官员和太监督战,训练京营部队。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战于德胜门外打响,而作战部队就是满桂的大同军以及宣府的侯世禄的部队。满桂此人是大明一员勇将,时常身先士卒。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满桂也时常受伤。满桂的履历中,宁锦大捷有着他的身影。在此次德胜门的战斗中,满桂同样身先士卒。战斗惨烈到何种程度,最后满桂身负重伤,随一百多人在京师瓮城中休息。

从清朝崛起,为何一直在山海关啃砖头,没有绕道进入山海关

第二战是在广渠门打响,此时的袁崇焕带领威名赫赫的关宁铁骑与清军作战,祖大寿奋勇抗敌。在之后袁崇焕本部遭遇进攻时,袁崇焕身上被射的如刺猬一样照样应战。因为袁崇焕身上穿的是重甲,所以并没受伤。随着时间的退役,救援大兵赶来,清军撤退,被追击数十里,最后死伤甚众。

接着,随着广渠门的再度失利,清军返回南苑修整。在之后的几次战斗中,两军发生拉锯。不过,崇祯自毁长城,袁崇焕下狱,之后祖大寿带领关宁军逃回锦州,京畿地区没有野战能力。最后,清军纵横于京畿再无阻拦。此战也为明朝京畿地区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在此后,轻车熟路的清军还多次从长城隘口入侵京师,为崇祯所苦恼。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多次侵扰却不曾占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来通过辽东地区的地理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山海关辽西走廊入关

这条路是最习惯,也是最为常用的一条路。山海关是明朝徐达开始修建,一直修建到崇祯末年。在这个过程中,徐达、戚继光、孙承宗都有完善。山海关不只是一道关,是有七座城池连接。山海关因为北边是燕山山脉及其余脉,南边是大海,所以得名山海关。而在燕山余脉到大海之间,就是辽西走廊,最狭窄的地段就是袁崇焕以及后来辽东将领所守的宁远城。在他的前边就是背靠燕山的锦州城。正是这样三座城池,构造了整个辽东防线,使得清军难以逾越。在宁远城下,有着太多的亡魂,比如满清的努尔哈赤就死于宁远城下。

从清朝崛起,为何一直在山海关啃砖头,没有绕道进入山海关

整条关宁锦防线,直到明朝灭亡都没有被攻破,而关宁铁骑也从未被击败。最后是投降了满清,与李自成激烈战斗在山海关一线。

第二、喜峰口卢龙道入关

这条路也是一条比较著名的道路,当年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道路。不过这条道路在明末并不好走,因为在雨季时候,整个卢龙道相当泥泞,沼泽遍地。而且,两侧就是大凌河谷地,一旦中伏后果严重。

第三、古北口入关

这条路就是要经过蒙古的科尔沁沙地,然后再走回凌河谷地经过赤峰最后到古北口来入关。这条路也非常困难,因为整个道路很多地方只能只身通过,无法通过车马,这样运输还是很困难的。如果皇太极想从这条路进攻京师,基本可以说是有来无回。因为清军的主要优势在于骑兵,而非步兵。在山地中行走,只能走人而无法走马,况且如果到了京师重要攻城吧?所以,这条路根本无法走通。

从清朝崛起,为何一直在山海关啃砖头,没有绕道进入山海关

第四、居庸关入关

这是一条最远的路线,其走法就是从沈阳进入内蒙古地区,最后绕张家口进入燕山的居庸关隘口。这条路相当远,要绕行一千多里。

这几条路都要在崇山峻岭中行走,尤其最后一条要绕行一千多里,且辎重粮草根本无法补给。所以,清军几次绕道进攻京师都规模较小,根本没有大量兵力进攻。有人说,可以靠以战养战。要知道,清军有时候在京畿地区呆上几个月。如果说以战养战也是有极限的,毕竟补给还是要靠物质的囤积。所以,古代打仗不是每年都可以大规模作战。最典型的长平之战,但是赵国四十万人聚集在长平。为什么赵王要急于进攻?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赵国饥荒,赵军要赶着回去种地收麦子。如果继续这样拖下去,赵国来年就要人吃人了。所以,我们可以说战争不可能脱离物质基础。

从清朝崛起,为何一直在山海关啃砖头,没有绕道进入山海关

山海关在京师与满清沈阳之间,两者距离山海关均为四百里。所以,明军得山海关就可以守住华北,进可收复辽东。而满清得山海关就可窥视中原,骑兵优势便可发挥的淋漓尽致。山海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自满清得天下以来山海关地位大幅度降低。在这里,再也没有重兵把守,只有一个千总率几百人驻守。而有意无意,乾隆时期更是裁撤山海关将其纳入地方,山海关就这样变成了今天的旅游景点。


  • 《明史》
  • 《袁崇焕传》
  • 《明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