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念旧的毛泽东:与家乡故交张维的友情

  本文是张维夫人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作,选自《毛泽东在上海》,原标题为:《毛泽东与张维的友情》,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在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诞生100周年之际,回忆毛泽东同志关心知识分子、老朋友的深情厚意,回忆他亲切会见和多次函(电)张维,关怀我们全家的情景,使我们再次受到教育和激励。

“毛泽东要张维和赵祖康留在上海”

  张维,字楚珩,1898年生于湖南浏阳,是毛泽东的老朋友。他年轻时就读于湖南湘雅医学院,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回国长期从事公共卫生工作。

  张维学生时代,就同毛泽东相识了。经常与毛泽东、杨开慧在清水塘见面,谈论时局和学生运动。五四运动蓬勃开展,张维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这一伟大运动,担任了湘雅学生会会长,并被推选为由湖南中等以上学校派代表组成的湖南学生联合会首任会长。当时,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发动学生罢课,反对军阀张敬尧,开展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湖南学生在毛泽东领导下,向当时的北平政府发电报,要求撤销张敬尧之职,组织了赴京“驱张请愿团”。张维和他的同学李振翩,作为湘雅的学生代表,同其他各校代表在武汉集中时,一致推选毛泽东为“驱张请愿团”的团长。在学生运动期间,湖南办起了《新湖南》杂志,张维是创办人之一。但是他和几位朋友对杂志办不太好,就写信给毛泽东,邀请他来担任主编。后来在毛泽东主持下,《新湖南》办得很有声色,对湖南学生运动,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以后,这份杂志改名为《湘江评论》,在毛泽东主编下,成了一份闻名全国的杂志。

  张维自湘雅毕业后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攻得硕士学位回国时,正值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当时在国民党内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张维与毛泽东重逢后,结合专长从事公共卫生医疗工作。中国共产党为发展统一战线,毛泽东介绍张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此后便是一别多年。

  1945年,毛泽东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当时张维在重庆。毛泽东在国共谈判紧张、繁忙的间隙,挤出时间在中共驻重庆办事处邀见阔别了近20年的张维。他们老朋友久别重逢,格外高兴。他们回忆过去,互道别后思念,展望祖国的未来,交谈近一个小时。在谈话中,毛泽东曾征询张维,是否一起去延安?张维说:“这次恐难成行,但我会为着中国人民的卫生事业努力做自己的贡献的。我盼望着与你再重逢。”毛泽东说:“好!我们一定会再次重逢。你现在不能去,但同样可以为人民的卫生事业做些工作。”果然,在张维转赴上海担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卫生业务委员会主任期间,以该总署章程中可利用的条款,组织了一批美国援华药品,装上几艘民船,亲自护送到新四军所在的江阴地区,解决当地军民所需药品燃眉之急。以后张维担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旧中国的公共卫生工作极难开展,他对当局的腐败和不支持公共卫生工作很不满。经多次提出辞呈,终得离任。而后拟绕道去解放区。就在这时,在张维身边工作了多年的几个同事,向张维转达信息:“毛泽东要张维和赵祖康留在上海”。上海解放后,才知道这同事中有二位原来是工作在张维身边的中共地下党员。赵祖康与张维是朋友。张维担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期间,他是上海工务局局长。他们两人一起留了下来。

  上海刚解放不几天,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干部崔义田是上海解放后第一任卫生局局长,后升任卫生部副部长。他向张维自我介绍后,讲了来意。他说:“我是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来看望、问候您的,毛泽东同志邀请您出来工作,并让我先听听您的意见。”张维见到毛泽东派来的代表,很感动,说,“我很高兴接受毛主席的邀请,也很愿意在有生之年为人民的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至于做什么工作,我想主要为培养新一代公共卫生人才出力。本来我准备回自己的母校——湘雅医学院,但也可以留在上海。请你转告毛泽东同志,由他定夺好了。”不久,张维接到中央军委有关部门通知,请他出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军队卫生系主任,并明确为一级教授。

为张维母亲80寿辰题词: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毛主席非常关心老朋友,他是很念旧的。”这是张维经常讲的一句话。在新中国诞生将近一周年之际,张维收到了毛泽东9月19日写给他的第一封信。信中说:来信收读,甚以为慰。令堂大人八十寿辰,无以为赠,写了几个字,以致庆贺之忱。在另一张信笺上,毛泽东为张维母亲的80寿辰题词:“王福庆老夫人八旬致庆,如日之升,如月之恒”。我们全家都为之欣幸,尤其张维母亲,收到毛泽东的贺信后,特别高兴和激动。她对张维和我说,“毛主席国家大事那么忙,还写信给我祝寿。你们要告诉孙辈,时时都要记住毛主席的恩情,永远跟着毛主席、共产党”。张维母亲还说,“今天又使我回想起过去毛主席在湖南时,冒着生命危险为革命、为救国四处奔忙的情景。”

  蒋、汪背叛革命后,追捕、屠杀革命者。一次,毛泽东处于危险境地,张维的母亲巧妙地将毛泽东掩护了起来,保护了他的安全。

  毛泽东对张维无比关怀。1957年,张维突患高血压中风。我是张维的妻子,毛泽东得悉后即于4月15日给我发来电报,说:来信收到,深为系念。病情虽重,可能痊愈。尚望安心休养,争取好转。家属诸同志努力上进各节,自当遵嘱帮助,以尽故人应尽之责。请张夫人随时以情况见告。在毛泽东亲自过问下,上海市、虹口区、长春街道党、政领导,第二军医大学各级领导,对张维做了更周详的关心、照顾。华东医院对他作了积极、有效的治疗,张维病情很快得到稳定并逐步好转。张维病后半身偏瘫,右手不能写字,他就练习用左手写。以后每年都用左手给毛泽东写一至二封信,感谢他的关怀。以后左手写字比较灵活了,信也写得长了一些。信中还时常向毛泽东提出有关改进公共卫生工作的建议,并向毛泽东提出自我养生之法等。毛泽东也在百忙中回信表示感谢。

  1961年5月7日,是张维及全家最难忘的日子。继1945年毛泽东与张维在重庆阔别15年后,他们又一次重逢了!

  5月7日下午,上海市委给张维打来电话:“高兴地通知您,毛泽东主席将于今天下午会见您及您的夫人。我们即派车来接,请准备。”张维和我来到锦江饭店会客厅门口,毛主席正缓步朝门口迎来。张维虽行动不便,但在市委领导和我的搀扶下,使劲快步向前,边走边喊着:“毛主席、毛主席!”张维右手不便,毛泽东伸出左手,与老朋友紧紧相握,亲切问候。坐定以后,两人用湖南家乡话拉起了家常。他们一起回忆了青年学生运动及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事的情景,回忆了张维母亲当时对他的掩护,回忆在重庆分别后共同的思念。毛泽东赞扬张维过去为抗日活动积极奔走,……毛泽东对张维说:“你是一位爱国的民主人士。”毛泽东还对张维解放后不辞辛劳地培养新一代公共卫生人才,终致积劳成疾,再次表示亲切慰问。毛泽东看到张维身体状况已有好转,深为欣慰。他对张维说,“你要继续好好休养,身体可能康复。”并转向我说:“张夫人今后主要应以照顾张维早日恢复健康为主要任务,有什么困难,向我提出来。”张维连声地说:“上海各级组织对我安排、照顾得很好,我非常感谢。”会见中,毛泽东还向张维询问了各个子女的姓名及所在单位。张维很关心地向毛泽东询问健康状况。毛泽东幽默地说:“你看,我每天还要抽一包香烟,身体不是很好吗!”并说,“我一直坚持着打乒乓球、游泳、步行等体育活动。”张维听后,非常高兴,但还是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些健康长寿的建议。毛泽东微笑地听着,不断点头。张维希望得到毛泽东的照片留念,毛泽东答应说过一段时间送来。亲切的会见,历时一个半小时。毛泽东亲自把我们送到门口,频频挥手,目送张维远去。

  三张照片和5000元赠款

1960年6月的一天,我的工作单位——上海第一制药厂领导他说,“陈丕显书记已在你家里看望张维,让我马上接你回去。”陈丕显见我回来,对张维和我说,“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现在等着会见一下张夫人,请立即就去。”并对张维说,“以后我们会再来看望你。”张维对陈丕显的探望表示感谢,并请转达他对市委主要领导的感谢。

  我到了锦江饭店,陈丕显这才告诉我说,“今天要见你的,不是市委主要领导,而是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很想会见张维,但考虑若突然会见,他一下子太兴奋、激动,对于一个患了高血压中风病的人,恐反而不好,故要先向你了解一下有关情况。”毛主席如此细致地关怀张维,我非常感动。我马上要幸福地见到敬爱的领袖,心情特别激动。见到毛泽东主席,我讲些什么?思想又很紧张。我见到毛泽东主席后,见他和蔼、平易近人,虽是领袖,又同普通人一样的待人,紧张的心情很快平静了下来。我一一回答了毛泽东有关张维情况的询问,并说,“张维很想念您,希望再次与您相见、重逢。”毛泽东听后稍作考虑说:“那我现在就去看他,好吗?”我听毛泽东这么一讲,倒又犹豫起来。我们家住弄堂房屋,不便接待主席兼且张维还无思想准备。我便说:“我想先给张维打个招呼,让他有点思想准备。”毛泽东说,对嘛,要先让他有点思想准备啊。我下次来上海时,再会见他。我回到家里,向张维全面介绍了毛泽东刚才会见的情况,他非常兴奋,盼望着毛泽东下次早来上海。

  事隔一个多月,张维收到毛泽东于1960年9月写来的信,说收到张维的信很高兴,下次赴沪当图良晤。要张维好好养病,不要忧虑。如有困难,率直告他。并向我问候。

  在毛泽东会见张维以后才两个月,一位女同志登门来访。原来是毛泽东请她给张维送函件、照片、款项来的。送来的信是毛泽东19 61年7月9日写的。信中说,送上照片三张及薄物一份,尚祈晒收为幸。顺祝贵体早日康复,并问夫人安好!张维读信后,高兴地从来人手里接过上有毛泽东亲笔签名的三张照片,长时间地反复端详。一张是毛泽东半身像,一张是毛泽东握手迎接张维,一张是亲切会见中愉快交谈的情景。来人还将5000元款交给张维说:“毛主席让我转达,这是他个人稿费中的钱,是表示对您养好病的心意。”对于这笔赠款,张维很犹豫,觉得受之有愧,又感却之不恭。反复考虑,这是毛泽东对老朋友的深情厚意,决定收了下来,并存入银行。张维写信给当时全部在外地工作的各个子女,“你们要把毛主席的关怀当作前进的动力,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毛主席的赠款,给世世代代留作纪念,都不能去花它,永久存在银行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以后,张维每年都要写信给毛泽东,毛泽东在百忙中,又于1963年给张维回了两封信。1963年3月31日写的信中说,前后数信都已收到,甚为感谢。身体好一些吗?甚为悬念。顺问魏夫人康吉。1963年12月14日写的信中写道,多次来信并附件都收到了。深情厚意,关心政治、卫生工作和我个人养生之情,极为感激!久未函复,尚乞原谅。敬祝病体逐渐康复。并问魏夫人好。毛泽东主席致张维的六封函(电)原件,我们已呈交中央办公厅保存,中央已选印了两封,刊登于《毛泽东书信选集》中。

  张维自1957年患重病偏瘫后,未能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但其一切关系仍在第二军医大学。“文革”初期二年,他还没有受到什么冲击、干扰。但到1968年~1969年期间,先是突然来了一批人到张维家查抄,后又来了几个人办“专案学习班”。说在他们手里有一份潜伏特务名单,逼供张维承认是被派潜留下来的。对于这种无中生有的捏造,张维当然不可能承认。他理直气壮地回答专案人员,“是毛主席叫我留下来的。上海解放后,我做的工作也是毛主席安排的。我患重病后,十几年中的养病,更是直接得到毛主席的关怀。毛主席最了解我,你们干什么不去问毛主席,却在这里要我交代没有的事呀!”虽然当时第二军医大学已从上海远迁至西安,帮不了张维什么忙,但这个专案班也没有什么“收获”,过一段时间,这几个人也不来了。事后我们才知道,“专案班”的不了了之,是因为被毛泽东知晓而制止了,是毛泽东亲自保护了处于困境的张维。

  事隔几年,毛泽东再一次对张维的亲切问候,被他们共同的老朋友带来了。那是1973年8月,毛泽东和张维在青年时代的朋友、美籍华人李振翩教授,应毛泽东之邀,从美国来华访问。8月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接待了李振翩教授及夫人。他们在交谈中,毛泽东向李振翩谈到张维在上海养病,请李教授访问上海看望张维时,代为问候。李振翩在上海见到张维时转达了毛泽东“务必代我向张维问候”的口讯。张维已有几年没有收到毛泽东的来信,在思念中听到了这个口讯,兴奋异常。他当即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积极养好病,并争取再干十年。还不时向毛泽东主席提供改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议。张维也写信给在各地工作的六个子女,要他们牢记毛主席的关怀和恩情,并向毛主席写信。不久,张维的子女们心情激昂地联名向毛泽东主席写了发自肺腑的感激信,表达了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的决心。张维各个子女,在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健康地成长。他们先后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在一定领导岗位上,有的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张维于1975年去世。粉碎“四人帮”不久,他的骨灰被安置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革命干部骨灰存放室。每当我及子女去探望张维骨灰时,便自然地缅怀着伟大领袖毛泽东。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我们全家的幸福。伟大领袖毛泽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