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再融資新政落地在即 券商“聞風而變”

再融資新政下發在即,上市公司再融資也出現了一些新動向。近期興業證券等多家公司稱因新政影響,決定撤回原定增事項申請。分析人士指出,根據“新老劃斷”的安排,原申請可能無法“享受”新規則,撤回申請是綜合考慮自身利益和投資人認購積極性後作出的選擇。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12月4日,有8家券商超過800億元的定增計劃尚未實施,業內人士預計,受再融資新政“鬆綁”影響,券商實施定增的積極性將大為提升,券商定增融資規模也將不斷增大。

原有再融資申請批量撤回

12月3日,興業證券公告稱,興業證券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撤回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申請文件的議案》。興業證券稱,再融資新政將對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產生較大影響。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監管政策變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撤回上述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興業證券之外,另有多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撤回再融資申請。例如12月3日,漢商集團也公告稱,由於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再融資有新的要求,公司擬撤回2019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文件。有投行人士表示,這些撤回申請的公司會根據資本市場情況、監管政策、公司融資需求、投資者意願採取適當融資方式,推進擬募投項目的實施。

11月8日,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等再融資規則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從發行對象、定價、鎖定期、實施期限等多方面對上市公司再融資條件予以鬆綁,具體提出了縮短定增參與對象的持股鎖定期、明確鎖定期結束後不受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延長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選擇發行窗口等安排。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撤回原有再融資申請,是綜合考慮自身利益和投資人認購積極性後作出的選擇。他表示,再融資新政主要目標是降低再融資門檻,促進市場化再融資行為的發生。意見稿發佈後,投資者參與認購的積極性大大提升。對認購投資者而言,會希望上市公司能在新政落地後再增發新股,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對上市公司而言,新政落地後實施再融資,發行更為簡單,預計審核也更為寬鬆。

860億在路上

新政意見稿下發後,也有券商定增事項取得了新進展。根據12月3日第一創業公告,第一創業證券於2019年12月2日收到證監會出具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單》,證監會對公司提交定增事項申請材料進行了審查,決定予以受理。Wind數據顯示,目前包括第一創業證券在內,共有8家券商的定增預案尚未實施,擬募集資金達859.6億元。但從實施進度來看,今年尚未有券商定增方案實施,最新一單券商定增——華泰證券定增落地也是在去年8月。從申請進度看,8家券商中,最快的是國信證券,該公司定增計劃已獲證監會通過,另外,中信證券(港股06030)定增方案也已獲發審委通過。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新政徵求意見稿“新老劃斷”安排,修改後的再融資規則發佈施行時,再融資申請已經取得核准批覆的,適用原規則;尚未取得核准批覆的,適用修改之後的新規則。

“我們預計最快今年末明年初新政就能落地。過了發審會的,一般一個多月就能拿到批覆,有可能趕不上新政,其他的券商要獲得證監會核准,估計還需要一些時間,屆時再融資新政或已經落地,就可以適用新政了。”有券商投行從業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意味著,中原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港股06837)、南京證券、第一創業、西南證券6家已披露定增計劃的券商很有可能適用新政。

何南野還指出,通過再融資補充資本金是券商不斷做大做強的重要基礎。新政的發佈一定會促使券商再融資加速,券商再融資案例將顯著增多。他進一步表示,預計券商實施定增的積極性將大為提升,券商定增融資規模也將不斷增大。同時,此前實施其他再融資行為的券商,如公開增發、可轉債,也可能會選擇停止實施而調轉方向申請定增。

明年將迎定增潮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滬深市場再融資規模已達到1.16萬億元,而去年全年再融資規模為1.07萬億元。隨著市場再融資熱情升溫,加上新規的影響,券商相關業務收入也將迎來增量“紅包”。

上述券商投行從業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已經有很多上市公司在積極準備定增事項,並且已經聘請券商等中介機構入場開展盡職調查等工作,預計明年一季度後會有一批上市公司集中申報。

“這些公司定增材料準備以2019年年報數據進行申報,預計明年3-4月上市公司年報數據一公佈,很多上市公司就會向證監會遞交申報材料。”上述人士表示。

有券商研報顯示,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在改革紅利釋放下存在較大業務開展空間,再融資規則修訂將深度利好券商投行業務,若2020年再融資市場回升至1.5萬億元,預計將為券商投行帶來40億-50億元的收入增量,以2018年全行業投行收入計算,約增厚12%。而解禁後減持規則的鬆綁,也將促進交易活力,為券商經紀業務貢獻增量。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