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作者 | 花朵財經

花朵財經ID | F-Finance

||

2019年11月13日,合肥立方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方製藥”)再次更新了自己的招股說明書,開啟二次IPO之路。


01

立方製藥為什麼要“重啟”IPO?


是捱了自己保薦機構的坑。

2015年6月5日,立方製藥就向上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啟動自己的IPO旅程。當時的保薦機構,是西南證券。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2015年,那個時候證監會主要解決的,還是IPO“堰塞湖”問題。想去二級市場割韭菜的企業太多,名額不夠用的,大家都在都在默默排隊中。

立方製藥也不例外。本想著西南證券的路子比較野,自己資質也不錯(淨利潤逐年升高),行業賽道很好(中醫藥),等著問詢就好。

不想一道晴天霹靂,將當時躊躇滿志的西南證券雷得外焦裡嫩。

2017年3月17日,證監會的一紙罰單,將西南證券擬保薦和正在保薦的所有企業擋在了IPO大門之外。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西南證券3月17日晚公告,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該通知書指出,因公司在從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活動中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公告稱,在調查期間,中國證監會暫不受理公司作為保薦機構的推薦,暫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暫不受理公司作為獨立財務顧問出具的文件,預計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在立案調查期間將受到影響,並可能對公司當期經營業績造成一定的影響。

沒有辦法,立方製藥只能撤回材料,終止審核。

雖然撤回資料的立方製藥也是西南證券事件的受害者。但是,終止問詢的結果,從一個側面證明,立方製藥挑選合作伙伴的方向,跑的有點偏。

從挑選供應商的角度,也能看得出來。

立方製藥在招股說明書中,稱自己挑選供應商的方式,是設立採購部門,“根據立方藥業的銷售計劃、市場需求信息以及公司倉儲等情況,綜合考慮制定採購計劃,與合格供應商名單中的供應商進行洽談,並選擇合適的供應商進行採購。”

按說精挑細選的供應商,供貨能力和產品質量應該穩定才對。

但是,公司醫藥商業主要供應商,安徽天星醫藥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至2017年,連續兩年因“銷售劣藥”被行政處罰。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在被罰之後,立方製藥依舊向對方採購藥品。看來,雙方的商業互信已經無法被區區一紙行政處罰打斷了。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不靠譜的保薦商加被處罰的第一大供應商,就是立方製藥給我們的“意外”。

看來,立方製藥交朋友的能力,確實需要提高。


02

是什麼支撐立方製藥不斷攀升的利潤?


根據招股說明書,報告期內,立方製藥的營收和淨利潤雙雙攀升。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2016年-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28億元、11.67億元和14.2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7.74%;實現歸母淨利潤6,746.25萬元、7,681.95萬元和9,166.41萬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6.57%。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7.84億元,歸母淨利潤5,082.92萬元。

“驕人”業績的背後,卻有兩個比率在悄悄變化。

首先,是應收賬款的週轉天數在上升,這意味著公司應該收回的現金,賬期在不斷拉長;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其次,是應付賬款的週轉天數,在下降。這意味著公司向上遊客戶支付資金的速度在不斷加快。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兩者放在一起,意味著公司的護城河並不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比如加大營銷力度,才能獲得下游客戶的青睞,賺取微薄的利潤。

同時,這兩個數據的表現,也表示,雖然立方製藥已經竭盡所能去發展醫藥工業+醫藥商業聯合體,力圖打造一種醫藥產銷一體的生態,賺取利潤;但現實結果卻是,豬頭肉,三不精。立方製藥的醫藥工業研發能力不足(隨後我們分析),醫藥商業體則由於集採和兩票制的影響,無法賺取超額利潤。

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現金投入研發,而不是簡單的擴大產能。

這一點,立方製藥已經注意到。因此,在招股說明書中,立方製藥將安排1.26億左右資金進行研發中心的建設。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03

少得可憐的研發投入


研發能力和細分賽道的壟斷能力,一直是一家藥企能否活的好,是否值得投資的關鍵。

研發能力弱,但是細分賽道上沒有競爭對手或者受到行政壟斷保護,企業同樣能夠獲得高利潤回報,很多中醫藥上市公司,就是走的這種“一招鮮”路線。

研發能力強,即便要進入紅海市場,也能夠通過估值和融資將自己的產品搞上市,登陸科創板。很多采用第五套標準註冊成功的上市公司,就是走的這條路線。

但是如果有企業,本身產品處於紅海市場,自身研發能力又不足,那未來上市之旅,就會比較坎坷。

研發投入,一看人,二看錢。

截止到招股說明書公告日,在研發人員配置上,立方製藥表現如下: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研發人員佔公司總人數的6.02%,團隊一共有53人。

再看研發投入:

2016到2018年,銷售費用佔研發投入的比例,常年維持在1.4%左右,總投入不超過2400萬。而同期的銷售費用佔比,卻節節攀升,最高達到2.59億!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在這種研發投入情況下,自然產出不會太高。

供應商遭罰,放鬆賬期做營收,研發不足,立方製藥IPO旅途難安

多個在研項目的研發進度大多處於初期,鮮見上市流通。

究竟這家公司能否順利登陸主板?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