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年過半百的女詩人蒙皇帝召見,卻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不歸路

胡應麟在《詩藪》中曾言:“帝王、將相、朝士、布衣、童子、婦人、緇流、羽客,靡弗預矣。”

這說的便是唐朝。

唐朝是詩歌的黃金時代,唐朝的詩人不分行業,不分年齡,不分性別。

寫出“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的胡令能是個修鍋匠;“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出自七歲的小女孩之手。

除此之外,唐朝還有著名的“四大女詩人”,個個才華不輸男兒,尤其是李冶,她的“至親至疏夫妻”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年過半百的女詩人蒙皇帝召見,卻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不歸路

李冶原本也是出身書香門第,因為6歲時的一句“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而被父親斷定“必失行婦”,所以在11歲的時候便被送入道觀修行。

然而她的父親一定不會想到,入了道觀後的李冶,漸漸地掙脫了禮教的束縛,更加豪放。

生性浪漫,精通音律,工於詩書的她受到很多風流才子的追捧。

茶聖陸羽、詩僧皎然、“五言長城”劉長卿等人都和她有詩歌唱和。

她一生風流不羈,卻終身未婚。

無論是初戀皎然還是後來的閻伯均、朱放等人,和她都是有緣無分。

不過雖然她和這些人沒有修成正果,但是他們依然還是好友,這樣瀟灑的李冶在唐朝也算是特立獨行了。

年過半百的女詩人蒙皇帝召見,卻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不歸路

她的詩名越傳越響亮,終於傳到了皇帝的耳中。

此時的她已年過半百,疾病纏身,但是卻突然接到皇帝的詔令。

皇命不可違,她只能奉召進京。

她給朋友留下一首詩,被後世譽為“不輸男兒”。

這首詩名為《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全文如下:

無才多病分龍鍾,不料虛名達九重。

仰愧彈冠上華髮,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舊峰。

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謾相逢。

年過半百的女詩人蒙皇帝召見,卻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不歸路

這首詩雖然沒有《八至》富有哲理,也不如《相思怨》深情纏綿,但也別有風韻,尤其是詩中毫無閨中女子的矯揉之氣,所以至今傳唱不衰。

詩歌首聯寫的是詩人當時的狀態。

從“多病”和“龍鍾”可以看出當時的詩人已經不年輕過,而且還體弱多病。

“無才”和“虛名”是她的自謙之詞,那麼對於皇帝的召見她是什麼態度呢?

接著的頷聯寫的就是她在皇帝召見後的表現。

“彈冠”有慶祝之意,也突出了李冶的“道士”身份,而“拂鏡理衰容”也表明了她的重視。

然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彈冠相慶”其實是個貶義詞,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明其實此時的李冶心中並沒有十分歡喜呢?

年過半百的女詩人蒙皇帝召見,卻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不歸路

而接下來的頸聯就十分隱晦地展現了她的真實想法。

“北闕”、“南山”是一組相對的意象,在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中就曾出現過,“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而李冶這裡也表現出了她對南山的嚮往,實際就是無拘無束的隱者生活的嚮往,而這也說明她其實內心是極不願入宮的。

而最後她不寫和朋友的惜別,反寫“桂樹”和“沙鷗”,也表現了她對這片山水的無限留戀之情。

這首詩雖寫離別,卻毫無小女兒姿態,詩人的瀟灑可見一斑,劉長卿稱她為“女詩豪”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也許李冶也沒想到,這次皇帝的召見就是一條不歸路。

年過半百的女詩人蒙皇帝召見,卻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不歸路

雖然德宗剛見到她時驚為天人“上方班姬則不足,下比韓英則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嫗。”

但是不久就發生了一件改變她命運的大事,建中四年,長安發生了“涇原兵變”,當時經過長安的涇原軍發動叛亂,擁立朱泚稱帝,而唐德宗帶著后妃子嗣匆忙逃往。

而李冶則被留在了宮中,朱泚也曾聽過李冶之名,於是便命她作詩歌頌。

李冶迫於無奈,只能寫下一系列歌功頌德的詩作。

後來不到一年,大將李晟收復長安,迎回唐德宗。

唐德宗秋後算賬,李冶就這樣被亂棍打死。

而她的這首《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也成了留給朋友的最後一首詩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