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從公眾評議會、滴滴版吐槽大會到司機給高管打分,這波操作挺真誠

最近,滴滴舉辦了“2019年司機服務工作彙報會”開放日活動。滴滴總裁柳青帶領全體管理團隊悉數到場。活動邀請了來自30多個城市的52名網約車司機代表,以及30名媒體代表組成的觀察團,讓這些往日對滴滴“頗有怨言”的司機師傅們,到現場聽滴滴高管彙報工作,並給滴滴高管們現場打分。得分最低的彙報者,需要去給司機服務經理當一個月助理。

從公眾評議會、滴滴版吐槽大會到司機給高管打分,這波操作挺真誠

現場很活躍,司機師傅們提的問題和建議很誠懇也很犀利。對於高管們來說,也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司機師傅們帶著問題而來,,希望現場得到回應;其次,他們的工作彙報將被公開現場打分,絲毫做不得假。

而類似這樣的公開式的徵求意見、透明溝通、甚至“自黑”,自2018年11月以來已經有至少五次——

2018年11月,滴滴首次上線公眾評議會,廣泛徵求用戶意見,用以產品策略的決策;

2019年6月,滴滴在乘客App內公佈第一期《安全透明度報告》,向公眾公開、透明平臺安全運營情況;

2019年7月,滴滴首次舉辦媒體開放日,多位高管首次集體亮相,在媒體面前彙報和回答眾多優化項目和整改項目的結果;

2019年9月,滴滴真實上演了一場滴滴版吐槽大會《七嘴八舌吐滴滴》,網友評論勇氣可嘉。

從公眾評議會、滴滴版吐槽大會到司機給高管打分,這波操作挺真誠

相比之下,幾乎沒有其他公司敢於這麼頻繁密集的公開接受種種拷問的。為什麼?原因很簡單。絕大多數公司尤其是大型公司事實上對所謂的批評和負面唯恐避之不及。很多企業在出現危機時所採取的的溝通策略,要麼是選擇否認、反擊、要麼是企圖尷尬地說服,還有的則選擇沉默消極應對,破罐子破摔。而如滴滴般今日做法,實則有著很大的意義。

其一,滴滴願意和服務對象、用戶以及這個社會坦誠相見。滴滴的這些“自黑式”做法,其本質是通過公開徵求建議乃至批評,加強與公眾的對話與溝通,貫徹共治共建共享出行安全的理念;同時,多方的意見徵集,讓諸多自己看不見的或者說忽略的問題赤裸裸地暴露出來,從而反哺到業務整改之中,讓這個公司在點點滴滴的改進中變得更好;

其二,相比於很多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公司,滴滴願意去接受來自用戶或者司機們的批評,可以讓公司學會接受更多的刺耳的聲音,也能讓公司變得更包容。長此以往,公司才會不斷成長; 偏聽則信,兼聽則明。如此,當滴滴在做諸多決策時,不至於是坐在辦公室中拍腦袋決定,從而讓決策照顧到更多的服務對象,也更經得起考驗。

其三,一個願意溝通願意接受批評的公司,事實上是在搭建一座可聯結的彼此觸達的橋樑,而且這座橋樑不可或缺。如果一家公司拒絕交流,很自然就會產生隔閡,甚至於相互間會出現不可逾越的鴻溝,待某一天意識到問題嚴重時,基本上已經無可挽回了。彼時,用戶們要麼選擇用腳投票,要麼會成為指責和謾罵你的群體。

歷史上很多一時風光無兩的公司就是這樣的。吳曉波的著作《大敗局》裡就寫到過,比如秦池等等,出現問題時拒絕對話,結果濃瘡被挑破,直至公司倒閉。與之相反,在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機制下,共同朝著如何更好解決問題前行,才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路走下去。

因此,從上述角度來說,滴滴這樣的“自黑”其實還可以更多,因為沒有一家公司敢說自己是完美的公司,任何產品任何服務都有可能存在瑕疵或偏差。滴滴需要做的,是找出這些瑕疵和偏差,然後通過實際行動給服務對象和用戶滿意的答覆。期待滴滴再來一些更猛烈的“自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