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从公众评议会、滴滴版吐槽大会到司机给高管打分,这波操作挺真诚

最近,滴滴举办了“2019年司机服务工作汇报会”开放日活动。滴滴总裁柳青带领全体管理团队悉数到场。活动邀请了来自30多个城市的52名网约车司机代表,以及30名媒体代表组成的观察团,让这些往日对滴滴“颇有怨言”的司机师傅们,到现场听滴滴高管汇报工作,并给滴滴高管们现场打分。得分最低的汇报者,需要去给司机服务经理当一个月助理。

从公众评议会、滴滴版吐槽大会到司机给高管打分,这波操作挺真诚

现场很活跃,司机师傅们提的问题和建议很诚恳也很犀利。对于高管们来说,也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司机师傅们带着问题而来,,希望现场得到回应;其次,他们的工作汇报将被公开现场打分,丝毫做不得假。

而类似这样的公开式的征求意见、透明沟通、甚至“自黑”,自2018年11月以来已经有至少五次——

2018年11月,滴滴首次上线公众评议会,广泛征求用户意见,用以产品策略的决策;

2019年6月,滴滴在乘客App内公布第一期《安全透明度报告》,向公众公开、透明平台安全运营情况;

2019年7月,滴滴首次举办媒体开放日,多位高管首次集体亮相,在媒体面前汇报和回答众多优化项目和整改项目的结果;

2019年9月,滴滴真实上演了一场滴滴版吐槽大会《七嘴八舌吐滴滴》,网友评论勇气可嘉。

从公众评议会、滴滴版吐槽大会到司机给高管打分,这波操作挺真诚

相比之下,几乎没有其他公司敢于这么频繁密集的公开接受种种拷问的。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公司尤其是大型公司事实上对所谓的批评和负面唯恐避之不及。很多企业在出现危机时所采取的的沟通策略,要么是选择否认、反击、要么是企图尴尬地说服,还有的则选择沉默消极应对,破罐子破摔。而如滴滴般今日做法,实则有着很大的意义。

其一,滴滴愿意和服务对象、用户以及这个社会坦诚相见。滴滴的这些“自黑式”做法,其本质是通过公开征求建议乃至批评,加强与公众的对话与沟通,贯彻共治共建共享出行安全的理念;同时,多方的意见征集,让诸多自己看不见的或者说忽略的问题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从而反哺到业务整改之中,让这个公司在点点滴滴的改进中变得更好;

其二,相比于很多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公司,滴滴愿意去接受来自用户或者司机们的批评,可以让公司学会接受更多的刺耳的声音,也能让公司变得更包容。长此以往,公司才会不断成长; 偏听则信,兼听则明。如此,当滴滴在做诸多决策时,不至于是坐在办公室中拍脑袋决定,从而让决策照顾到更多的服务对象,也更经得起考验。

其三,一个愿意沟通愿意接受批评的公司,事实上是在搭建一座可联结的彼此触达的桥梁,而且这座桥梁不可或缺。如果一家公司拒绝交流,很自然就会产生隔阂,甚至于相互间会出现不可逾越的鸿沟,待某一天意识到问题严重时,基本上已经无可挽回了。彼时,用户们要么选择用脚投票,要么会成为指责和谩骂你的群体。

历史上很多一时风光无两的公司就是这样的。吴晓波的著作《大败局》里就写到过,比如秦池等等,出现问题时拒绝对话,结果浓疮被挑破,直至公司倒闭。与之相反,在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下,共同朝着如何更好解决问题前行,才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路走下去。

因此,从上述角度来说,滴滴这样的“自黑”其实还可以更多,因为没有一家公司敢说自己是完美的公司,任何产品任何服务都有可能存在瑕疵或偏差。滴滴需要做的,是找出这些瑕疵和偏差,然后通过实际行动给服务对象和用户满意的答复。期待滴滴再来一些更猛烈的“自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