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头驯鹿、两根铁轨,铁道兵用20个春秋在兴安岭竖起了一座丰碑


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加格达奇区,为数不多的城市公园里有一处比较显眼的公园。因为在山下,你仰望山顶,可以清晰看见一座高耸的丰碑!当地的男女老少几乎无人不知。这就是大兴安岭的精神凝结~铁道兵纪念碑。

上山的路并不算陡,且是一条非常平坦的柏油路。在大兴安岭已经进入深冬的季节里,依然可以看见不少在公园里徒步健身上山的游客或当地居民 。极寒的气候,让我们这些北方以南的城市里来的北方人几乎受不了这里。而当地的人们和这座丰碑一样,洒脱的站住了脚!

路两边的积雪已经到了没脚脖子的深度,树木的枝丫上,也积了厚厚的雪。眼前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千年沉寂,人迹罕至的大兴安岭本来该有的林海雪原般的样子。

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开大兴安岭这座绿色宝库的大门。国家先后三次尝试开发大兴安岭,前两次都因极端气候而导致开发停滞。只有第三次的时候,也就是1964年的11月份,铁道兵队伍才浩浩荡荡的开拔进来。而这次进驻,一下子就在这里奋斗了20个年头!

在此期间,铁道兵三、六、九师八万官兵会战大兴安岭,共修建铁路792公里,桥梁124座,隧道14座。铁道兵是大兴安岭开发的功臣,他们爬冰卧雪,风餐露宿,英勇开拓,顽强拼搏,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叶剑英元帅曾为铁道兵题词,其中有这样两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铁道兵面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风栉雨,铁道兵面前无困难。”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的战士有着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

而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的条件及恶略环境下,有156名铁道兵官兵长眠于此。为了纪念铁道兵的丰功伟绩和无畏的献身精神,特在北山公园的最高处建立了纪念碑!

眼看距离山顶越来越近,矗立在眼前雄伟的纪念碑也越来越清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在松柏与白桦林的衬托下,纪念碑似威武不屈的铁道兵官兵伟岸的身躯,挺拔的矗立在那里,阳光洒在两根钢轨上面,透着股股暖意......

当转到正面时,可以看见一头雄壮的驯鹿,站立在以两根为纪念碑主要元素的钢轨前。两根钢轨通高20米,宽1.3米,重90吨。不锈钢钢轨直插青天,似有一种大路通天的感觉!而驯鹿则是千百年来在大兴安岭繁衍生息且被鄂伦春人及鄂温克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把驯鹿立在碑前表达了大兴安岭各族人民对铁道兵的无限的感激和无比的崇敬。

在这20年里,铁道兵的足迹踏遍了大兴安岭的山山水水,他们的汗水融化了北疆这块冻土,将梦想变成了现实。在这条贯穿于大兴安岭森林腹地的钢铁大道下长眠着156位奉献者的英灵。


此时,站在加格达奇北山的最高处也是铁路公园的最高处上放眼望去,脚下鳞次栉比整齐排列的建筑、街道清晰可见。这座城市的一切的一切,都源于铁道兵这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部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代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最可爱的人,大兴安岭才有今天的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