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清油河裡玩石人

清油河裡玩石人

清油河裡玩石人

姜世福

週末閒來無事,約蔡老師去清油河玩耍,蔡老師欣然應允。去過無數次清油河,還想去,是因為那裡有風景,那裡有想見的人。這次去,主要是想見見兩個玩奇石的人,一個是王芬謙,一個是宋偉。先跟王芬謙老師聯繫,看他在不在清油河老家,他說在呢。聯繫宋偉,沒有回應。

清油河裡玩石人

來到王老師家裡,王老師正在家裡招呼客人。退休後的王老師門庭若市,經常有奇石愛好者光顧。王老師家裡石頭很多,院子裡,房間裡,到處都有,其中不乏精品奇石。王老師痴迷奇石有些年頭了,為了尋找奇石,大江小河裡跑來跑去,油錢燒了不少,鞋磨破了幾雙,石頭堆滿了院子和房間。玩奇石也結交了不少天南地北的朋友。王老師最近又弄了個樹根茶几,引來了好多人圍觀,讚不絕口,王老師的愛好還在延伸,退休生活豐富多彩。

清油河裡玩石人

在王老師家裡喝茶聊天,繼續和宋偉聯繫,終於有了回應,他說剛才開車沒有看手機,現在在家裡,歡迎來玩。開車不看手機,是個好司機。

清油河裡玩石人

拉著王老師,我們三人一起到澗場宋偉家裡。我和宋偉在網上認識,沒有見過面,不過見面不用介紹,似乎心有靈犀,我直接介紹蔡老師。幾句寒暄之後,四人圍坐在用樹根製作的茶桌旁喝茶。茶,我不想喝了,我要看他的奇石。客廳裡三方牆面都裝有博古架,擺滿了石頭,有象形石、文字石、畫面石……。玩奇石,我也有十幾年的經歷,品鑑奇石略懂一二。宋偉的奇石不多,擺上架的幾方石頭算是“精品”,特別是那組“二00八”組合石更是求之難得。奇石可遇不可求,如果以奇石為生,則難以為繼。不過小夥子有悟性,有創新,他打起了普通石頭的注意,開發石頭工藝品。到河裡撿那種光光的,圓圓的,硬硬的石頭,再加工成筆筒、硯臺,並刻上富有特色的文字,如“上善若水”“不忘初心”“吉祥如意”“中國夢”……,讓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把到處都有的石頭變廢為寶,深受文化人喜愛,在網上曬出,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這就是一種創新創業。為了長久合法經營,他還專門辦了個營業執照,開辦了石頭夢工廠,把普通石頭做成了事業。宋偉的創業項目得到了鎮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鄭生全書記多次去他家,鼓勵支招,幫忙推銷,並希望他再接再厲,不斷創新,為清油河老百姓創新致富項目帶好頭。

清油河裡玩石人

告別宋偉,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爬上清油河街背後那座高山。王老師說,山上有寨子,有奇石,小時候上去過,在寨子上種過地。我們最近正在編纂《商南古山寨》一書,需要大量稿件,既然有寨子,一定要上去看看,再寫一篇“山寨”文章。王老師多年不爬此山,已經忘了登山路。他把我們領到樹林裡,穿樹林,鑽刺架,艱難的來到了寨牆上。沿著寨牆走一圈,寨牆有一百多米,這是我見過最長的寨牆。寨牆內有一個巨大的蓄水池,王老師說這是修鐵路時留下的,用來蓄水打隧道。這時,我們才發現,有一條水泥臺階步道直通山下隧道口。王老師連連喊冤,早知道有這麼一條路,我們就不用費那麼大勁爬荒山野嶺。我說,也好,既鍛鍊了身體,也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完整的山寨。站到清油寨上,放眼望去,才知道清油河那麼大。此時,正好有一輛火車像一條巨龍向我們飛來,鑽進了腳下的山洞裡。

清油河裡玩石人

還在山上的時候,鄭書記打電話說中午請我們吃飯,盛情難卻,恭敬不如從命。

吃過午飯,鄭書記領我們去清油河洋橋頭賀進安家裡看奇石根雕。這是意外收穫,沒想到清油河還有個玩石人。

清油河裡玩石人

賀進安也是個能人,家裡有很多奇石,一看就知道是個老手,奇石種類很多,而且他還是個根雕老手,門口擺滿了各種奇特的樹根。他把樹根做成了工藝品,樹根椅子,樹根茶几,樹根花架……。

賀進安和宋偉都是清油河的能工巧匠,深得鄭書記賞識。他們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山裡能人。一些不理解的人說他們不務農,不務正業,玩物喪志。豈不知,他們這是玩出了水平,玩成了一個事業,而且不是人人都能玩的事業。無論是做根雕,還是製作石頭工藝品,都需要有藝術眼光,有吃苦耐勞精神。

清油河裡玩石人

人只要勤快,肯出力,不等靠要,有想法就去做,無論做什麼,只要自己喜歡,做出與眾不同,就能活出自我。靠自己的雙手養家餬口,睡得踏實,活的安逸。

清油河裡玩石人
清油河裡玩石人
清油河裡玩石人
清油河裡玩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