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杨权良教授自学中医中药以自救的心得体会

中医万岁

~~~自学中医中药以自救的心得体会;

杨权良教授自学中医中药以自救的心得体会

自序

我禀受不良,健康长寿的基因并不强大。爷爷弟兄7人,只有一个活到61岁,平均寿命40来岁。父亲60岁退休的当月就去世,呜呼哀哉,令人断肠。父系基因如此,母系情况,也不乐观。外爷42岁,急症而歿。外婆24岁生我母亲,难产引发心脏病而亡,母亲由祖母叔母养大。她生我时,差一点步乃母之踵而去。我从遗传来说,没有康寿基因优势可言。加之生于1960年,母亲在怀我期间,就吃不饱饭,生下我没有点滴奶水。我确确实实是野菜汤糊弄大的,3岁才会走路,好几年站立不稳,8岁才能跟着伙伴上学。有一张64年的照片,我头大如覆斗,身子似乎承载不起。十来岁读《红岩》小说,看到“小萝卜头”情节,竟然放声大哭。那就是我嘛。虽说是男孩儿,却像林妹妹,明明白白的“不足之症”。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小时候与小朋友比赛潜水、跑步、摔跤,我是当仁不让的“长败冠军”。考上师范去体检,由于肋骨嶙峋,关节棱嶒,医生笑称我是“人体标本”。1.64m的个头,体重不足50kg,活脱脱皮包骨头的标准相。

我十几岁就失眠,面容憔悴,皱纹深刻,形容枯槁,声音嘶哑。村人曰我“假老汉”。中年诸事不顺,加之忧国忧民,27岁因心脏病突发栽倒在厕所;34岁因心脏病住院。40岁突然“发福”,身高降至1.62m,体重却窜升70kg;42岁老花眼;45岁有秃顶;46岁左右两肩轮流疼痛,宽衣解带,不能为也。苏东坡40岁就以“老夫”自谓,我比他还更加“廉颇老矣”。50岁许,我忽然恐惧起死亡来了,好像死神就在身边。我的同学同事,啊呀呀,就在50岁左右,一个接着一个联袂而走,更加令我惶惶不可终日。

怎么办?我不想病,更害怕死。读钱穆先生传、陈立夫先生传,明白“人生不寿,乃是罪恶”之理。自修自救,寿康可期。天地之大德曰生。只要“生”还附体,暂时没有分离,续命就有希望。钱穆先生、陈立夫先生,家世皆多夭,俩夫子却分别寿登“九五”之尊、年越期颐而外,可见康寿不是“命定的”,而是“自修的”。即使是“命定的”,也可以“改命”么。《了凡四训》就是证明。

由于给母亲多次治病,我严重鄙视现代医疗体制,产生强烈地不信任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救命医,要想寿而康,还得靠自己。我决心自学中医,救我自己,救我母亲,时在2009年我50岁之许。从那年起,我自学中医中药。不信东风挽不回,一根道儿走到黑。回头一看,十有年矣。

这十来年,我没有跨进医院门一步。头发黑了,秃顶没了,眼睛竟然不近视了(老花眼对冲的吧?),牙齿坚牢白净,吃饭香甜,睡眠改善,记忆力非但没有减退,纵然是青年人,也望尘莫及。体检报告,各项指标无不正常。但愿打破父祖记录,莫成奢望。至少,父祖在我这年龄,身体已经失能,而我不但没有失能,日行两万步,不以为意。相比他们,我已拔下一城。以后所活,都是赚头。

综上所述,我以为自己资质与大家共享学习中医中药,养生自救的心得体会。愿天下同胞,爱我中医,用我中药,健康长寿,福寿康健。

毕竟是票友下海,不是职业医生,更不是健康管理专家,不妥之处,请行家里手批评指正。

是为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