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上汽廣汽"結盟" 江湖能否迎來新的傳說?

市場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2018年下半年至今,不僅中國市場,全球汽車市場都處於下滑趨勢之中。為了應對車市的蕭條,也為了維持正常運營,近兩年車企裁員的消息不絕於耳的同時,車企之間加速"抱團取暖",也成為了抵禦行業冬天的重要手段。

這不,距離國際市場中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在與標緻雪鐵龍集團(PSA)合併消息官宣沒多久,中國市場上兩個擁有巨無霸規模的國字號汽車集團——上汽和廣汽宣佈合作。

上汽廣汽

車市寒冬又逢市場變革,此消息一出猶如平地驚雷,無疑將對中國汽車產業產生深刻影響。

車圈掀起合作潮

一方面,以中國為首的全球主要汽車市場正處在銷量增長乏力的困境之中,一方面,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核心的產業變革不斷深入,全球汽車產業正在加速重塑。大勢疊加,促使汽車行業掀起合作潮。

國際市場,今年1月大眾和福特在商用車、皮卡、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和共享汽車領域的聯盟合作;糾纏百年的戴姆勒和寶馬也放下身段,計劃投入10億歐元成立5家移動出行合資公司;難兄難弟FCA和PSA合併,更搖身一變成為第四大汽車集團。

上汽廣汽

國內市場,早在2017年12月,三大汽車央企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就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多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今年比亞迪更與豐田就成立純電動車的研發公司簽訂合資協議。造車新勢力方面,不久前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表示雙方已經在充電網絡方面達成合作。


作為國資委下屬的汽車集團,同為世界500強的上汽和廣汽,今年以來面對的壓力也是與日俱增。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兩大汽車集團整車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上汽集團累計銷量554萬輛,同比下降13.33%;廣汽集團累計銷量187.61萬輛,同比下降4.34%。

面對巨大的業績下滑壓力,上汽和廣汽不得不採取措施努力突圍。所以此番宣佈合作,對兩家車企來說,都意義非凡。那麼,具體會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展開全方位合作

從目前整個中國汽車市場走勢來看,2020年中國車市仍將大概率延續疲軟態勢,汽車品牌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必將加速進入洗牌期。事實上,不少車企高層也都曾表示,中國汽車市場並不需要那麼多,未來大部分車企都會被兼併甚至破產消失。

上汽廣汽


在這種環境下,車企之間的合作而言如果不能廣泛而深入,很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汽和廣汽甚至此道理,所以我們能從合作協議中看到,雙方將會在共享產業鏈資源、聯合開發核心技術、聚焦新商業模式、合力拓展海外市場這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先看共享產業鏈資源

共享產業鏈資源,雙方表示將探討在生產製造領域的協同合作,並計劃在物流、汽車金融、保險服務、後市場領域、產業投資等方面開展合作。


什麼意思?我們可以理解為大家互通有無,並一起出錢"搞事"。這對擴大雙方的規模效應,攤薄成本大有益處。

上汽廣汽

畢竟,在車市這段"艱苦歲月"中,地主家的餘糧也不多了。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團營收5853.45億元,同比下滑13.25%,歸母淨利潤207.93億元,同比下滑24.86%;廣汽集團營收426.84億元,同比下滑19.19%,歸母淨利潤63.35億元,同比下滑35.75%。

但正如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樣。即使利潤下降,車企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不能絲毫怠慢,所以雙方合作,光從成本角度就有可能分擔一大筆開發經費。


後看核心技術開發

隨著"新四化"趨勢的不斷加深,如今汽車行業的變革已經進入深水區。而根據麥肯錫發佈的研究報告,若一家企業想在"新四化"領域全面佈局,至少需要在未來十年中投入5000億元。無論對哪家車企來說,這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在"新四化"領域,上汽和廣汽可以說是各有優勢,能夠形成互補。比如在電動化領域,廣汽新能源正快速發展,打造了第二代GEP純電平臺。今年1-11月,累計售出汽車3.36萬輛,同比增長98.5%,其中Aion S累計售出 2.4萬輛,成為市場"爆款"。

上汽廣汽


同時,廣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實力也已經獲得了多家外資品牌認可,例如廣汽研究院打造的廣汽豐田iA5已經通過了豐田嚴苛的質量體系監測,並輸出到了廣汽豐田。

而上汽集團則在智能網聯領域優勢明顯。其與阿里巴巴合作的斑馬智行系統,幫助其確立了"互聯網汽車"領導者的地位,旗下榮威RX5、榮威i6等都已經成為"互聯網汽車"的代表。此次合作,雙方的優勢一旦互補,必將進一步加大在"新四化"領域的領先優勢。


再看新商業模式

隨著大眾消費觀念的變革,擁有汽車在消費者心中的吸引力正變得越來越弱,逐漸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成為大多數車企的共識。

這一市場,上汽和廣汽也先後涉足。2018年12月,上汽集團啟動了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今年 5月,又發佈"享道租車"品牌,佈局私人、企業級出行。今年6月,廣汽集團也聯合騰訊等企業共同投資的創立如祺出行,進軍移動出行市場。

上汽廣汽


但這一市場的燒錢速度不比造車慢,中國出行巨頭滴滴自成立以來累計虧損超過了500億就是最好的例證。所以雙方如果能在這一領域實現深入合作,在減少資本消耗的同時,更能加速市場份額的擴大。

最後看海外市場


多年來,中國自主品牌一直渴望在國際市場有所突破,但由於中國車企出海較晚,加之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相對成熟,導致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一直沒能有質的突破。

但立志成為跨國車企的上汽和廣汽,一直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數據顯示,2018年上汽集團實現整車出口和海外銷售27.7萬輛,主要出口東南亞、中東、南美等地。廣汽傳祺也在中東、東南亞、東歐、非洲、美洲等16個國家落子佈局,並於今年5月21日在香港成立廣汽乘用車國際有限公司。

上汽廣汽

如今,雙方表示將合力拓展海外市場,一旦能夠真正在海外市場擰成一股繩,相信未來的發展將更加順利。這不僅對自身有益,更能對整體中國品牌產生積極作用。

寫在最後:


正如20世紀末日產-雷諾的聯盟讓兩家車企走出連年虧損的境地,三菱的加入又讓聯盟成為全球第三大車企集團一樣,商業世界,因利益結合無可厚非。


如今,身處市場下行、行業變革的大環境中,企業正受到加倍的變化和衝擊,這就要求企業們必須加快發展步伐,"報團取暖"在此時不失為一種最優選擇。

期待上汽和廣汽能實現1+1>2的效果,為行業帶來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