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本書講了很多提升工作效率的思維和技巧,對於職場工作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同時,每一個環節,書中都有一些自我覺察的問題,通過打分,讓大家對自己的現狀進行客觀全面的瞭解。

筆者在這裡把這些問題整理了出來,讀者朋友不妨來個自我檢測吧。

每個板塊都會有5個問題,讀者朋友可以從0-5打分,0分是基本沒有出現這種狀況,5分是經常發生這樣的狀況。總之,得分越高,說明你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越多,反之則說明你有良好的工作習慣。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一、從發現問題開始

1.事業進展沒有預期的那麼順利,但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回題

2.懷疑某個環節存在紕漏,但說不清毛病在哪裡

3.做事效率一直很低,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

4.感覺這次的工作比平時更加費力,但找不出原因

5.嘔心瀝血地做事,但總是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癥結診斷:

缺乏發現問題的能力,不能準確找出當前形勢的關鍵所在,對自身的情況缺乏清醒的認識。只是憑著本能和現有經驗來被動地做事,而不能頭腦清晰地處理工作。隨著迷茫感和挫敗感的累積,自信心和工作效率會進一步下降。

1.以為解決了某個問題就能獲得勝利,結果被殘酷的現實打臉

2.跟別人爭執不下,工作進展因此陷入局

3.執拗地反覆嘗試同一個辦法,失敗了也不改弦更張

4.一切都按“專家”說的去做,結果還是無法解決問題

5.聽了很多建議,但不知道哪一個建議才是真正有用的

癥結診斷: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說明你處於“緣木求魚”的狀態,根本沒有搞清楚解決問題的方向,這就好比是抓癢:一但找到癢點,只需輕輕一撓就不癢了:否則就算你抓破了皮,也還是癢得難受,這個“癢點”就是“真正的問題”。

1.不擅長分析問題的重點在哪裡,每次做事都是鬍子眉毛一把抓

2.別人說我的解決思路跑偏了,但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3.使用了自己以前的成功經驗,奇怪的是這次完全無效

4.想直接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結果鬧出了東施效顰的笑話

5.面對一堆問題時頭昏眼花,找不出對症下藥的辦法

癥結診斷:

如果不對問題進行歸類分析,就抓不住問題的核心,解決難度自然隨之增加。問題是千變萬化的,往往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刀切的處理方式是最不可取的。不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入三大類,只要認清類別就能對症下藥。

恢復原狀型問題:回到從前就好

1.費盡心思改良某些東西,但別人絲毫不領情

2.不明白為什麼有的人批評你總是喜歡畫蛇添足

3.在工作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損失,不知道應該怎麼彌補

4.總是在同一個問題上栽跟頭,不知該怎樣防患於未然

5.搞不清出現的結果到底是現象還是原因,從而束手無策

癥結診斷:

對問題的類型認識不清,把恢復原狀型問題錯當成其他類型的問題,導致解決思路出現嚴重的偏差。從表面上看,你非常努力且迫切地想解決問題,但沒把握好恢復原狀型問題的關鍵,越努力就離有效解決問題越遠。

防範潛在型問題: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1.不能提前發現隱患,直到火燒眉毛時才恍然大悟

2.儘管平時謹小慎微,但還是隔三岔五地出現一些紕漏

3.看到自己出現低級錯誤時,完全不明白當初為什麼會漏算

4.當危機爆發時,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5.覺得那些防微杜漸的措施是小題大做,事後才追悔莫及

癥結診斷:

對問題的類型認識不清,把防範潛在型問題錯當成其他類型的問題,導致解決思路出現嚴重的偏差。憂患意識淡薄,總是抱有僥倖心理,缺乏一套成熟的危機管理機制,事前疏於防範,事後懶於總結,對潛在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

追求理想型問題:一切為了改變現狀

1.搞不清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只是按部就班地被動工作

2.時不時發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感慨

3.感覺追求遠大目標太累了,只是嘴上說說而不願行動

4.自詡理想主義者,但總是做著與“理想”背道而馳的事

5.努力到一半時,突然覺得保持原狀更好,於是就放棄了目標

癥結診斷:

對問題的類型認識不清,把追求理想型問題錯當成其他類型的問題,導致解決思路出現嚴重的偏差。毫無目標,只是隨波逐流;目標定得過高,根本無法實現;目標定得太低,毫無幹勁;選擇了錯誤的目標,最終騎虎難下。

1.雖然能發現問題,但不知道應該從什麼地方著手解決

2.對事物的變化非常遲鈍,被人提醒後才會注意到

3.抱有“每天有那麼多事要做,哪有精力去研究課題”的想法

4.沒有接收到別人提出的問題時,就不會採取任何行動

5.從不主動去尋找課題,覺得沒必要費那麼多腦筋

癥結診斷:

沒有積極思考的習慣,懶得去主動發現問題。當問題擺在面前時,也依然低估其負面影響。以種種理由逃避深思熟慮,總是等著別人來給自己指明方向,甚至提供現成的答案。不善於通過設置課題來理出頭緒,一味低頭蠻幹。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二、設置解決問題的課題或方向,明確自己為了什麼而做

SCQA分析問題

Situation,狀況,描述當事者目前的穩定狀態,無論好壞,只要是長久而持續的,都屬於“穩定狀態”。

Complication障礙,假設一個足以顛覆穩定狀態的事件和障礙。

Question課題,針對這個問題,假設一個對主角來說最重要的疑問。

Answer回答,提出有足夠說服力的解決課題的手段。

SCQOR解決問題

Situation設定情景

Complication發現問題

Question設定課題

Obstacle克服困難

Resolution解決收尾

1.沒有自己想研究和解決的課題,只會機械地走工作流程

2.不懂什麼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3.想了不少課題,結果被領導批評不切實際

4.沒有搞清楚課題的關鍵所在,做出了錯誤的決策

5.發現當前策略存在漏洞後,仍然拿不出什麼解決辦法

癥結診斷:

所有的癥結都出在沒吃透問題上,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沒搞懂解決問題需要具備什麼樣的主客觀條件。這樣一來,你制訂的解決方案必定會偏離正確的方向,讓問題因懸而未解而變得複雜化。

1.經常想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裡,也不知道該怎樣打破僵局

2.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時,往往會忽略重要的線索

3.發現了很多問題,但搞不清哪個才是主要問題

4.發現原先的策略並沒有效果,但絞盡腦汁也沒找到原因

5.沒聽說過“邏輯樹”,覺得這種分析工具好像沒什麼用

癥結診斷:

考慮問題的時候憑空瞎想,根本不講究章法,沒法從繁雜的反饋信息中捕捉到那個關鍵信息。平時粗枝大葉慣了,也不懂得使用一些分析工具來輔助自己查找問題。漫無目標地思考當然會讓你變得效率低下。

1.明確問題所在,但不知道該怎樣把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

2.設立了課題,但不知道接下來該怎樣探討

3.提出了某個假說,但不知道該怎樣去驗證

4.發現自己設置的課題根本找不到明確的答案

5.提出的課題是沒有必要立刻找出答案的“假課題

癥結診斷:

沒有學會用課題指導思路。對要解決的問題認識不深,提不出具體的假說,也不知道該怎樣去檢驗自己的猜測。就算模仿別人提出課題,也不得要領,提不出好課題。說到底,還是思路不清晰,沒有真正用心去想問題。

1.提出的課題內容太龐雜,主幹不清楚

2.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而沒把課題轉化成一口瞭然的圖表

3.不明確自己想要通過研究課題達成什麼目的,只是為提出課題而確立課題

4.沒有反覆審視課題本身可能存在的問題,急於向眾人展示自己的假說

5.把偶然的小概率事件當成必然出現的事件來研究

癥結診斷:

課題的質量取決於你的思維嚴謹度。只有經過縝密而深入的思考,才能確立一個好課題。麥肯錫專家往往嚴格按照一定的步驟來設置課題,他們在確立課題的過程中會把思維過程清晰地展現由來,以便提高找答案的效率。

1.不善於把課題分解開來,導致分析方向模糊不清

2.設置課題時百密一疏,忽略了重要的影響因素

3.想了很多課題,但不清楚哪個是關鍵課題,哪個是次要課題

4.先入為主,用自己心中的答案反過來構建課題

5.分析課題的角度過於單一,對某些隱患失察

癥結診斷: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無論你思慮多麼縝密,都可能出現重複出現課題或者遺漏重要條目之類的小錯誤。反覆檢查是免疏失的主要手段,但在沒有“MECE感”指導的情況下,我們很容易對某些差錯熟視無睹。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三、做事情前先要梳理信息

1.不知道去哪裡查閱需要用到的數據

2.不加分辨地把百度百科或維基百科當成權威

3.不加分辨地把知乎、果殼上的答案當成標準答案

4.不加分辨地把微博大V的頭條文章或者微信公眾號文章奉為主臬

5.懶得自己蒐集資料,要求別人直接給自己一個現成的答案

癥結診斷:

互聯網時代的信息來源非常廣泛,卻也給我們造成了新的“信息迷霧”。很多人並不擅長蒐集數據,也不懂得分辨數據是真是假,只想著在互聯網上搜出一個現成的答案。歸根結底還是懶得動腦。

1.不懂得什麼是第一手信息,什麼是第二手信息

2.拿到第二手信息就急於發表意見,而沒有認真查證信息來源是否

3.看到與自己觀點相符的信息就不假思索地輕信

4.認為與自己觀點不符的信息一定是假消息

5.單純依賴書面報告,而沒有親自到現場調查

癥結診斷:

缺乏信息甄別能力和實事求是的嚴謹作風。凡事以理念先行,只看有利於自己的信息,無視一切對自己不利的信息。懶得深入現場調查,沒意識到他人轉述的信息已經被過濾了。

1.直接照搬別人的調查問卷表來做巡查

2.用問卷調查法應付一切調查工作

3.只想聽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不願用心瞭解完整的反饋信息

4.不知道怎麼問出所需情報

5.不願意花時間跟被調查對象深入交談

癥結診斷:

以上都是為調查而調查的表現。無論採取什麼調查方式,我們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決問題。當你發現原先的調查並不足以得到答案時,你就會自覺地去調查更多信息,而不會只滿足於完成一份調查報告。

1.分不清哪些信息屬於事實,哪些信息屬於意見

2.蒐集了很多信息,但弄不清哪些才是有用的信息

3.同樣的調查報告,別人能看出其中的價值,自己卻一臉茫然

4.知識面不廣,無法發現所得信息中的玄機

5.拘泥於書本教條,不善於用基本常識把各種信息聯繫起來

癥結診斷:

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通常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缺乏相關知識,另一個是存在思維盲區。知識方面的短板可以通過學習來彌補,相對容易解決;思維盲區只有在當事人自己意識到時才能解決。

1.蒐集了大量信息,最後還是找不到答案

2.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搜集信息,導致工期不斷延遲

3.掌握了很多相互矛盾的信息,無從分辨孰是孰非

4.在蒐集信息時沉於細節考證,逐漸偏離最初的調查方向

5.感覺自己每次都蒐集了過多的無用數據

癥結診斷:

解決問題的對策來源於少數關鍵信息。蒐集數據的目的就是找出這些關鍵信息。不善於篩選信息的人會做大量無用功,只是在增加垃圾數據而已。人的腦力有限,過多的信息會降低思考效率。

1.對組織的硬件狀況缺乏瞭解

2.對組織的軟件狀況缺乏瞭解

3.不知道組織裡有哪些人可以幫助自己

4.不知道組織需要從外面引進什麼類型的人才

5.不清楚組織目前的狀態能否認同自己的解決方案

癥結診斷:

平時對組織的發展不夠關心,事到臨頭才急忙瞭解情況,自然是一問三不知。有事業心的人應該具備一點運籌意識,瞭解組織的運作方式,把解決方案與組織當前的狀況結合起來考慮。

檢查下自己對公司的瞭解程度:

1.戰略

(1)公司的市場定位是什麼(是否具有差異性?

(2)公司當前的戰略重心是什麼(公司不該做什麼事?

(3)公司的支出情況如何(是否遵循優先順序?

(4)公司的績效情況如何(跟競爭對手比有無優勢?

2.營銷

(1)公司的市場定位是否符合客戶需要且具有獨特性

(2)公司怎麼對產品進行定價?

(3)公司該怎樣有效地宣傳自家的產品?

(4)公司如何分配媒體預算?

3.運營

(1)公司的商業模式是怎樣實現的?

(2)公司怎樣降低製造成本?

(3)公司怎樣提高產能?

(4)公司怎樣增加產品種類?

4.人力資源

(1)公司給予員工的待遇如何?

(2)公司的各個崗位是否有合適的人選?

(3)公司怎樣提高員工的滿意度?

(4)公司怎樣確保所有的規章制度都被嚴格遵守?

5.財務

(1)公司當前的財務狀況如何?

(2)公司怎樣獲得用於擴張規模的資金?

(3)公司的業績是否能夠維持發展?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四、是否能夠做到合理分析

1.因為說話條理不清,所以大家一般不認同我的觀點

2.每次別人問我“這個判斷有什麼依據”時,我只能回答是憑直覺做出判斷的

3.思維太跳躍,經常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混雜在一起說

4.無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相信自己的“邏輯”,但並不會去找證據來驗證這個“邏輯

癥結診斷:

看問題要麼馬馬虎虎,要麼鑽牛角尖而不能自拔,這些都是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的表現。由於缺乏邏輯思維,因此你無法正確認識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往往是充滿隨意性地憑感覺和經驗做出判斷。

1.以為自己能想到的東西都想到了,直到別人指出才發現疏漏

2.費力地思考每一個細節,但還是無法找到頭結

3.不清楚公司的發展目標,也不清楚公司在市場上的定位

4.對問題一頭霧水,無法做出假設

5.在驗證自己假設的過程中感到迷惑不解

癥結診斷:

上述現象表明你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夠清晰,沒有達到能做出假設的地步。在驗證假設的時候,你心中缺乏相應的標準,不知道該如何對信息進行分類組合,於是就不知道該朝哪個方向求證了。

1.覺得定量分析沒什麼意義

2.不知道該從哪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

3.不懂得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結合起來

4.做定量分析的時候沒有檢查數據的可靠性

5.有時候做定量分析,有時候不做,沒有形成固定的流程

癥結診斷:

對數據缺乏敏感度,或者根本不重視統計數據,習慣了粗枝大葉和泛泛而談的工作方式。如此一來,你就會變得過分依賴先入為主的定性診斷分析,察覺不到事物的細微變化。

1.很少去分析問題產生的具體情境

2.只是從結果來評估決策思路

3.缺乏對過程的管控,只是一味地追求結果

4.對環境的變化視而不見,做出類似刻舟求劍的行為

5.只重視短期環境的特點,而不重視長期環境的演變

癥結診斷:

腦子裡存在“只要結果好,過程怎樣無所謂”的錯誤想法。這種唯結果論的理念讓我們過分輕視了過程對工作的影響,且情境發生改變,原先隱藏的問題就會集中爆發。

1.不知道自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2.不知道自家公司跟主要競爭對手的實力對比如何

3.不知道自家公司主要經營哪個市場

4.不知道自家公司最主要的客戶群體來自哪裡

5.考慮問題時不懂得把自家公司、競爭對手、顧客和市場的情況結合起來

癥結診斷:

主要是因為你頭腦中缺乏戰略意識和大局觀,不知道企業的競爭戰略 (哪些環節構成,又受到哪些因素影響),更不清楚怎樣診斷企業的競爭力與發展前景。

1.認為自己的解決思路不存在任何風險

2.過分高估風險,以至於不敢做事

3.為不必要的小問題而焦慮,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4.知道風險的存在,但沒有采取防範措施

5.錯判風險因素,造成資源浪費

癥結診斷:

風險意識過多或過少,都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困擾。由於不能準確鑑定風險,只能在過度警惕與過度輕忽之間左右搖擺。當多種風險出現時,無法按照輕重緩急來安排工作。

五、思考對策應抓住問題的本質

1.在工作中碰壁時,我會放棄原有的計劃

2.在工作中碰壁時,我不知道該怎樣思考對策

3.無論事實如何,我習慣先跳過事實直接做價值判斷

4.假如我誤解了事實,會為了保住面子而一錯再錯

5.產生新想法時,我不知道該怎麼行動

癥結診斷:

上述現象一方面是我們因工作進展受阻而產生的壓力所致,另一方面與思維方式缺乏連貫性和嚴密性有關。我們應當冷靜地面對困難,思考究竟遇到了什麼問題。

用“空雨傘”思考法尋找對策

空:目前的狀況(事實)

雨:具體的意義(解釋)

傘:實際的解決辦法(行動)

1.不瞭解公司的盈利模式

2.遇到問題時,不清楚是公司的哪個流程出現了紕漏

3.運營團隊時顧頭不顧尾,工作流程不規範

4.看到了公司存在的問題,但提出的策略成本太高

5.不善於判斷不同獲利方式的優劣

癥結診斷:

上述現象主要出現在缺乏系統意識或者混日子的員工身上。前者的問題在於無法有效掌控整個流程,後者的問題在於懶惰。無論是哪種人都不可能抓住問題的本質。

“AIDMA”模型呈現客戶的消費決策流程

Attention注意

Interest關心

Desire慾望

Memory/Motivate記憶/動機

Action行動

1.不知道該怎樣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2.促銷活動並沒有增加銷售額

3.公司的新媒體平臺粉絲很多,但轉化為購物者的人很少

4客戶表示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缺乏讓人過目不忘的特點

5.客戶表示交易流程太繁瑣

癥結診斷:

無法取得客戶的認同是很多工作人員最頭疼的向題,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換位思考,沒有真正站在客戶的角度看問題,沒弄清他們消費決策的依據。

1.上級領導不認同我的解決思路

2.合作對象不認同我的解決思路

3.部下認為我的解決思路根本無法落實

4.其他部門不配合我的解決思路

5.客戶對我的解決思路不滿意

癥結診斷:

如果你遇到過上述情況,則可能是你的解決思路確實存在問題,也可能是對方還沒有真正理解你的想法。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說明你的意見不符合對方認知範圍內的正確答案。

1.完全提不出具體想法

2.想了很多點子,但不知道哪一個有用

3.在方案A與方案B中猶豫不決

4.自己想不出點子時,也不求助於人

5.沒有備選方案,唯一的方案又沒有通過

癥結診斷:

構思方案確實是工作中最費腦筋的環節。當我們對問題認識不夠深入時,我們很難想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更別說準備其他的備選方案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並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度過難關。

1.向上級陳述的方案太多,導致報告時間過長

2.提出的幾個方案差異不大,實際上是同一個方案

3.沒有認真考慮方案的提交順序,導致自己最滿意的方案被領導忽略

4.沒有區分主推方案與備選方案

5.對方案的詮釋不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癥結診斷:

只是制訂完美的解決方案還遠遠不夠,必須讓所有工作相關者都能理解你的方案,知道自己該負責哪個環節。如果在提交方案時不動腦筋,就可能會讓大家弄錯關注點,對主推方案認識模糊,從而給出否定的批示。

1.工作經常因“意外的變數”而功虧一簣

2.自認為十拿九穩的事情,最後居然樂極生悲

3.雖然事前注意到一些不確定因素,但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

4.由於過分樂觀,覺得這次的工作可以敷衍了事

5.當隱患逐漸暴露時,還抱有“這只是個小問題”的僥倖心理

癥結診斷:

上述現象的癥結在於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實力,以盲目的自信對待工作。由於盲目自信,因此你把不確定因素可能導致的風險拋之腦後,沒有做好應急預案。這無疑會讓你的抗風險能力大大降低。

六、理性評估方案,減少決策失誤

1.只想一個方案,而不準備其他的替代方案

2.不用心準備其他的替代方案,把希望全寄託在自己最喜歡的那個方案上

3.當主推方案被駁回後,變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4.關起門來自己想替代方案,而不去集思廣益

5.不知道該選擇哪個替代方案

癥結診斷:

列舉有潛力的替代方案其實是我們確定課題後應該做的事情,但很多人缺乏這個意識。評估替代方案是為了從若干個方案中選擇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只有在評估階段制定合理的標準,才能確認各個替代方案是否真能解決問題。

1.評估各個替代方案時對當前應用環境的特點考慮不足

2.沒有考慮其他的應用環境

3.完成替代方案的評估後,不知道該採取什麼行動

4.用單一的行動策略應對所有的應用環境

5.當行動策略受阻時,沒有其他的應對措施

癥結診斷:

不同的應用環境需要不同的行動策略。道理大家都懂,但在評估替代方案時未必會把各種應用環境考慮周全,在設計行動策略時對成本與收益的綜合分析也不夠透徹。這就會降低我們做決策的準確度。

1.做決策時只看結果最大的方案,而不考慮過程中的風險是否超出安全水平

2.做決策時只看結果最大的方案,而不考慮過程中的障礙是否超出承受能力

3.做決策時只看過程中風險最小的方案,而不考慮結果能否達到利益最大化

4.做決策時只看過程中阻礙最小的方案.而不考慮結果能否達到利益最大化

5.做決策時沒有考慮執行過程中可能增加的新風險與新阻礙

癥結診斷:

我們評估方案時不能只看成本與回報,對風險與阻礙也要有足夠的警醒。通常而言,高回報會帶來高風險,也會遇到更多的阻礙。找到並解決最大的阻礙,才能有效降低方案的成本與風險。

1.只有一個提案,並且認為被採納的可能性很低

2.當唯一的提案被否決時,不知道該怎麼辦

3.反覆修改唯一的提案,但總是覺得不滿意

4.覺得既然是唯一的提案,就沒有必要再多費心思

5.無法判斷唯一的提案是否具備可行性

癥結診斷:

這種情況在工作中其實並不少見。很多時候,我們對某個問題並沒有太多的解決辦法,也很難確定自己想到的唯一一個提案是否接近最佳解決策略。面對這種棘手的局面,常規思路很難發揮作用。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七、在溝通談判中提高雙方的滿意度

1.談判議程完全被對方掌控,自己只是被動參與

2.找不到合適的談判人選

3.不知道應該派幾個人參加談判

4.不知道應該在什麼地點進行談判

5.不知道什麼時間最有利於談判

癥結診斷:

談判不只是比拼辯論口才,談判的議程、人選、地點都會影響整個談判過程。老練的談判高手會力圖控制這些環節,讓對手採納自己的意見,以爭取更多的有利條件。缺乏這種意識,會導致談判陷入被動。

1.談判的時候跟對方發生激烈的爭吵

2.談判的時候尖酸刻薄地諷刺對方的缺點

3.談判的時候使用欺詐手段

4.談判的時候不給對方發言的機會

5.談判的時候一味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提議

癥結診斷:

很多人沒有認清談判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的本質,把談判變成了你死我活的決鬥,或者宣洩負面情緒的工具。這樣無助於贏得談判,只會把事情變得更糟。為此,你要明白惡性談判和良性談判的差異。

1.在談判過程中容易情緒激動

2.對方看你的表情就能知道你的想法

3.一旦談判進展不順利,就會變得悲觀失意

4.一旦談判進展順利,就會變得得意忘形

5.為了賭氣而做出草率的決定

癥結診斷:

談判戰術中包含了心理戰。不善於控制情緒的人,很容易被別人擾亂診斷心神,這樣會大大增加做出錯誤決策的概率。只有保持冷靜的頭腦與平和的心態,才能掌握談判的主動權。

1.在談判中設立嚴苛的條件,也不管對方能否做到

2.在談判過程中毫不讓步,哪怕談判破裂也執拗到底

3.對方一施壓就亮出底牌,白白被佔便宜

4.在對方的施壓下一再讓步,堅守不住底線

5.對方稍微一讓步就迫不及待地達成協議,沒能乘勝追擊爭取更多優惠條件

癥結診斷:

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都是對談判認識不足。談判固然需要相互妥協,但仍是一種帶有競爭色彩的解決手段。讓步不是目的,而是換取有利條件的手段。把手段錯當成目的,談判肯定出問題。

1.不知道怎樣在談判過程中提問

2.不知道怎樣通過問題組合來獲取所需情報

3.不知道什麼問題該問,什麼問題不該問

4.面對尖銳的問題時束手無策

5.面對連續發問時,不知道應該怎樣回覆

癥結診斷:

談判就是一個不斷提問和不斷回答的過程。提問能力不足就無法獲取信息,回答能力不足則會被對方輕易難住,最終導致談判局面完全被對方掌控。只有掌握好回答的技巧,才能在談判中對答如流。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八、工作的成敗在於細節執行力

1.意識到自己正在做無用功

2.表面上看著很勤快,實際上只是在做簡單重複的事

3.總是強調自己的苦勞,卻沒有多少實際的功勞

4.工作不順利的時候,加班加點地蠻幹

5.不懂什麼是“有價值的工作”

癥結診斷:

上述問題都是不動腦筋的結果。不努力的人是不會取得成功的,但努力不到點子上的人只是白費力。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創造價值而進行的,拿不出像樣的成果,只不過是徒勞無功而已。

1.沒有什麼執行計劃,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

2.執行計劃因過於粗簡而缺乏指導意義

3.執行計劃因內容不全而缺乏指導意義

4.執行計劃因難度過高而缺乏指導意義

5.執行計劃因成本過高而缺乏指導意義

癥結診斷:

制訂執行計劃是提高執行力的有效途徑。可惜很多人對此不太重視,覺得自己隨便應付兩下就能交差。再理想的方案也會被這種毫無章法的執行毀掉。為此,我們必須學會科學合理地制訂執行計劃。

1.因態度鬆懈而積壓過多工作

2.同時展開多種工作,導致自己焦頭爛額

3.沒有完成工作之後總結經驗教訓的習慣

4工作報告敷衍了事

5.工作的時候經常為別的事情分心

癥結診斷:

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工作態度不端正,另一個是過分追求高效率。同時做幾件事並不能提高效率,只有專注才能提高效率。假如不能及時總結,工作時間再長也不會帶來工作經驗的增長。

1.不知道該怎樣跟上司溝通

2.不知道該怎樣說服上司採納自己的提議

3.明明努力做事,卻得不到上司的欣賞

4.摸不透上司的真實想法,無法執行其指令

5.不適應上司的管理風格

癥結診斷:

這些問題困擾了無數職場人士。每一位領導者的水平、性格、想法都各不相同,沒有人能適應所有的領導者。但你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做出符合上司期望的行動。前提是你要了解自己的上司。

1.部下不聽你的指令

2.部下對你陽奉陰違

3.部下不能領會你的意圖

4.部下過分依賴你的直接指導

5.部下總是製造出一些麻煩,讓你不得不替他收拾殘局

癥結診斷:

每個領導者,都希望自己有能幹的部下。但事實上,完美的部下少之又少,更多時候,需要身為領導者的你運用合理的管理方法來發揚他們的長處,彌補他們的短處。

1.對客戶的投訴置之不理

2.對客戶的投訴推卸責任

3.對客戶的投訴態度蠻橫

4.對客戶的投訴不知所措

5.對客戶的投訴一味躲避

癥結診斷:

沒人能保證自己永遠不犯錯,但有的人總是企圖逃避責任,只想著佔客戶的便宜。這種缺乏擔當的行為違背了職業道德,會破壞組織與個人的信譽。唯有以積極的態度承擔責任,才能維護自己良好的公眾形象。

及時使用“道歉模板”

1.道歉

2.說明現狀

3.分析原因

4.說明應對措施

5.提出防止復發策略

6.表明責任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九、用成果促使對方採取行動

1.文案報告寫得文不對題

2.文案報告缺乏條理性

3.文案報告沒有突出重點,詳略不當

4.文案報告的語言重複囉唆,描述不準確

5.文案報告的遣詞造句生澀難懂

癥結診斷:

撰寫文案報告是職場中的基本工作,但如今很多人在閱讀理解和寫作方面存在較大的缺陷,無法做好這項工作,既不能正確解讀信息,也不能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說到底,還是語文基礎不牢固。

1.成果展示缺乏層次感

2.成果展示沒有揭示事物的發展動態

3.成果展示的圖表跟要表達的內容聯繫不緊密

4.成果展示的圖表設計不合理

5.成果展示的圖表缺少簡明易懂的解說文字

癥結診斷:

利用圖表來展示工作成果的初衷,是以更加形象易懂的方式來傳遞完整的信息。但圖表若設計得過於複雜或過於簡單,則會阻礙人們的理解,反而不如文字說明的意思那麼清楚。

1.對演講充滿恐懼,屢屢怯場

2.不知道該怎樣設計開場白

3.不知道該怎樣與聽眾互動

4.不知道演講時應該使用什麼樣的語調和語速

5.當聽眾流露出不耐煩的表現時,不知道該如何挽回頹勢

癥結診斷:

上述現象都是演講經驗不足所致。相對於其他的對話環境,一對多模式的演講場合會給演講者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因為聽眾的反饋效果因疊加效應而變得更為強烈,特別是他們的噓聲。

演講注意事項:

1.檢查理論是否有遺漏

2.檢查演講是否對理論有深入挖掘

3.檢查理論是否正確

4.把核心內容放在開場30秒內

5.力求讓聽眾產生共鳴

1.工作報告洋洋灑灑,但沒有給出明確結論

2.推導結論的過程不夠嚴密,使用了不恰當的論據

3.結論標新立異,不合邏輯

4.給出的結論與論據反映出來的情況背道而馳

5.論證方式過於跳躍,導致結論缺乏說服力

癥結診斷:

上述現象歸根結底還是由於思維缺乏嚴謹的邏輯所致。論點、論據、論證沒有充分結合起來,以至於給出的結論不足以令人信服。就算你憑感覺做出的結論是對的,聽眾也會因為你的論證過程不嚴謹而心生疑竇。

1.讀者懷疑我的結論有誤

2.讀者懷疑我引用了錯誤的數據

3.讀者對我的論證過程提出了質疑

4.讀者指出我的論據根本不成立

5.讀者認為我的報告充滿了謊言

癥結診斷:

說服力是工作報告最關鍵的東西。說服的過程就是打消對方疑慮的過程。你的報告之所以缺乏說服力,是因為沒能解答對方心中的謎團,沒有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十、協調身心是發揮實力的必要條件

1.每天上班都覺得身心俱疲

2.對很多以前喜歡做的事情開始提不起興趣

3.不想跟別人說話,只想一個人靜一靜

4.對任何事情都感到麻煩

5.拖延症嚴重,精神極度倦怠

癥結診斷:

上述現象的出現表明你已經身心俱疲、陷入了精神倦怠的不良狀態。負面情結和心理壓力積壓過多,導致自己不堪重負,難以繼續精神抖擻地工作。如果不及時調整,工作效率就會越來越低。

1.嫉妒如別人的成功,但又不願意把心思放在好好工作上

2.只要有一點挫敗,就消沉到不可自拔

3.害怕失敗,對任何事情都小題大做

4.隨時隨地都充滿了焦慮情緒

5.百般否定自己的價值,揹著不必要的負罪感

癥結診斷:

心理失衡是造成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由於缺乏足夠的心理調節能力,被負面情緒吞噬了內心,因此思維方式也充滿了負能量。這會阻礙你在工作上發揮正常水平,使你陷入急功近利或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

3個誤區

1.否定狀況

2.在錯誤的時機追究責任

3.對狀況產生非現實的評價

1.強迫自己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

2.強迫自己堅持實際上沒必要堅持的“原則”

3.執著於原先的目標,絲毫不考慮形勢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4.執著於某個方針,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5.強迫自己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上付出過多的努力

癥結診斷:

這是工作上的“強迫症”根源在於思維僵化,認為某件事或某個行為“必須”執行。當遇到阻力和挫敗時,不是反思自己是否陷入誤區,而是變本加厲地鑽牛角尖。

1.工作馬虎大意,覺得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2.不認真檢查自己的工作,以至於出現令人瞠目結舌的低級錯誤

3.工作得過且過,勸告別人不要太認真

4.覺得成功和失敗都無所謂

5.發現問題後並不打算去解決問題

癥結診斷:

這種過分隨意的工作態度,無疑會嚴重降低工作效率。有的人這麼做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於是乾脆不那麼賣力;有的人則是天性懶散,沒什麼上進心。無論哪種情況,都會阻礙我們的成長。

1.為了多出成果,對自己要求過於苛刻

2.明明已經被工作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還逞強繼續蠻幹

3.工作只看結果而不考慮代價

4.缺乏排解壓力的渠道和手段

5.覺得減壓是懦夫才會做的事情

癥結診斷:

中了成果主義的毒,害怕自己對社會失去價值。這種不安全感加劇了人們的焦慮,使其長期處於重壓之下,直到不堪重負才追悔莫及。成果固然重要,但輕視壓力管理的人是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作者給出了56個工作場景的自我檢測,讀者朋友,不妨抽出時間,靜下心來,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較好,在哪些方面還有待提升哈。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麥肯錫工作思維,教你如何正確地事情,做正確的事,你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