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红楼梦中林黛玉直到其母死后被贾链接到贾府有生笫一次到过外祖母家这是为什么?

五谷豐登2


红楼梦中林黛玉直到其母死后被贾链接到贾府有生笫一次到过外祖母家这是为什么?

题主:贾琏,并不是贾链。

《红楼梦》中林黛玉其实是进过两次贾府的,第一次是第三回,第二次是第十六回。

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是贾敏死后不久。当时林如海已决意不再续弦,所以贾母和贾赦贾政兄弟商议,要把林黛玉接到贾府,林黛玉是不太愿意的,但是贾母执意要求,林如海语重心长,林黛玉于是答应前往京城。同去的有哪些人呢?因为她是女孩子,正在守孝,不宜多见人,所以,她只能见着自己的奶娘和丫头雪雁,荣府的几个三等仆妇(所谓老妇,可没有多老),随行的,还有贾雨村和两个小童。到了京城,便有荣国府的轿子和车辆久候了,黛玉便坐轿前往荣府。

此时,贾琏并没有在,也就是说,林黛玉有生第一次进贾府,并不是贾琏接的。

第二次进贾府,是贾琏陪同的。此前林如海病重,信至京城,贾母执意要贾琏陪同黛玉前往,一是因为贾琏办事,黛玉柔弱,需要人照顾,贾母比较放心,二是贾琏比贾宝玉或其他人都要合适。于私,贾琏是荣国府的长房长子(实质上的),可以代表荣国府,他此番前去,必然要接收林家的财产,林家的财产里,有一部分是贾敏的嫁妆,作为娘家侄子,贾琏的身份很合适,于公,他身上捐的是五品同知,和林家当地官府的交接里,面子上也好看。这么一来,贾府里年轻一辈的,也就是他最合适。办妥了林家所有的事情,贾琏带着林黛玉回了京,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贾雨村也要进京陛见,所以此番进京,贾雨村和林黛玉就又是同行。

题主问为什么林黛玉直到贾敏死后才第一次到外祖家,这里面其实没什么问题。

那个时代,出嫁女,要想回娘家,其实是很不方便的,如元春,得有圣恩,才能省亲,就算如贾敏这样的侯府夫人的身份,也不是轻易可以回家的,得由娘家人去接才行。虽然母女亲情,真要贾敏回趟娘家也不是不行,但是咱们要考虑到贾府的国公府的身份,林家在姑苏,是侯府,林如海是外官,贾政是京官,虽说是亲戚,但这两层考虑起来,是容易惹是非的。所以,贾敏不方便回,林黛玉呢?自小多病多灾,连外人都不得轻易见着,怎么可能让她千里迢迢进京?

从故事的设定来看,林黛玉进京,必然是林家的人已经差不多完了,在作者的构想里,她与贾宝玉第一次相见是非常重要的戏码,必须精彩,必须震撼,必须给他们自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他们早早地就见了面,又都是襁褓中的小婴儿或者还不会走路的小豆丁,怎么写他们内心的感情?这不浪费笔墨嘛。

这么一本流传千古的名著,作者打磨多年,经历过多次修订,如此重要的情节,怎么也会是经典啊。

简单说几句,期待您的关注。


叶之秋


黛玉好几岁了,才第一次见外祖母,这不是什么风俗习惯,也不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或者败笔,而是古代生产力水平所限。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古代交通不便,不得不然。

作为现代人,我们无法想象,但在古代,这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因为交通不便,没有火车高铁,没有汽车,没有机械动力的船,从扬州进一趟北京,谈何容易!

别说黛玉这小孩子,就是成年人,出门一趟也不容易。像冷子兴说“老姊妹四个”,早逝的贾敏不过是其中之一,但是整部《红楼梦》中,你看到另外三位“姑太太”有来往吗?

所以,宝琴的“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才会那样令人羡慕。


栖鸿看红楼


因为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很受皇帝信任的大臣,经常被外放在外地做官,所以家眷必须随行。林黛玉可能是生在外地,所以从未去过京城的外祖母家。


凭栏翠袖


按照书中描述,林家住在扬州,离京城很远,林黛玉尚在幼稚时期,在母亲去世前也很正常。再说,其父林如海任巡盐御史,要知道两淮巡盐御史担任着清廷全国盐税一半以上的任务,必须坐镇淮扬,很难离开驻地。书中也写得很明白,林黛玉自幼身体就不好,其父母一直带在身边是正確选择,况且癞头和尚已经告诫林家,要想让黛玉一生平安,只能在父母身边,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只是其母故去后,其父不得已,才应贾母要求送女入京。看看其父林如海是怎么说的,他,说"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母亲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顾盼之忧,何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这不说得很清楚了吗?至于其它种种千奇百怪的猜想臆造,作者都沒写,我们何必费那个神思去为作者杜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