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九曲黃河,蜿蜒而過,在寧夏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柔腸百轉,滋養了獨具特色的寧夏旅遊景點,在這裡不僅有源自四萬年前的古人類遺址,還有雄宏壯闊的賀蘭山,大漠長河造就的神奇綠洲,盛極一時的西夏王朝......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說起四萬年前的遺址,就不得不提水洞溝了,水洞溝可能少有人知,但是在寧夏銀川,水洞溝遺址可謂家喻戶曉。它與北京人遺址一樣,是我國發現年代最早、出土文物也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自1923年被首次發掘以來,水洞溝先後進行過五次正規的考古發掘。1923年首次發掘水洞溝遺址的,是來自法國的地質學家和博物學家,當時的文物都是按重量計算,據說出土文物多達700公斤呢!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建國以後,國家先後開展了五次發掘,出土的石器和動物化石達5萬餘件。其中,出土的尖狀器、刮削器、雕刻器、砍砸器等都反映出舊石器時代先民的生產生活狀況。現如今,水洞溝遺址已經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它涵蓋的景點可多了,比如,水洞溝遺址博物院、藏兵洞、大峽谷、水洞溝村等等,都很有意思。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身披早晨九點的光景走進博物館,館內陳設著的規模宏大考古遺物:石器,各種生產工具、各種動物的骨骼、人類的骨骼、以及考古人員們在當時考古發掘的一些生活圖景,映入眼球,琳琅滿目、眼花繚亂。觀賞了考古遺物之後,接著近距離地感受了現代科技視野下的原始人類所面臨的各種自然災害,如暴風雪、地震、疾病等,深感到他們在面對大自然時的無助與無奈以及他們生活的艱辛與困苦。而對於處於這麼一個和平與安定的世界,衣食無憂,不必為自己基本的生存問題而日日擔憂與心驚肉跳的我們,更應珍惜當下的美好而舒適的生活,積極進取、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勇往直前地去追求和創造更加美好的和諧的生活,而不應隨著物質的富足與充裕便喪失了進取的精神與奮鬥的意志。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南方有十里不同音之說,而水洞溝,百米百音。或吳儂軟語、或潑辣熱情、或粗獷有力,形成了一道最具衝擊力的風景。抑揚頓挫的聲線在各處響起。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當你身臨其境地到考古現場去考察學習,領略當時人們的生活的氣息,追尋著歷史的神秘。親身到達歷史的現場,歷史不再是書本里的空洞無趣的文字表述,而是一部活靈活現,生動有趣的人與大自然的搏鬥以求生存的現實感,從此,歷史離我們不再遙遠。遺址內,茅屋靜靜地屹立著,如一位年老者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與淒涼、展現著大自然的神奇魔力與殘酷無情的災難。穿過蘆葦蕩上面的小木橋,走上幾步的斜坡路,便登上了長城的城牆。城牆雖破舊,但也使人映像深刻,其雄偉的氣勢與寬厚高大的身姿,向我們展示著中華文明的歷史久遠與博大精深。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一腳跨兩省,既可以體驗到大漠的廣袤,又有雅丹地貌的雄奇,兩種風光,兩種風情,所以說這裡是寧夏旅遊難得的好去處。長城的腳下屹立著毛澤東主席題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字樣。長城的另一邊是內蒙古自治區前旗,潔白的蒙古包散落在炊煙裊裊、白雲悠悠地遊走的廣闊的大平原上,心樂之。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當你走過蘆花谷,陶醉在冬日蘆花雪白的葦蕩叢中,此刻心情一片寧靜。還未結冰的湖面,碧綠的湖水、清脆的鳥鳴、唯美的畫面,心情愉快。水岸長城,難得一見,在遊堤上觀賞雄偉的古長城,別有一番情趣。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行程最後,遊覽了明朝時期為了應對蒙古騎兵的騷擾侵犯而修建的藏兵洞。洞內分為,暗道區、生活區、哨兵區錯落有致、佈局精密嚴謹。縱觀整個洞內的設計與佈局,使人不得不驚歎於祖先們的高超智慧與精湛的手工技藝。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水洞溝旅遊小貼士:

水洞溝冬季旅遊門票60元,套票100元。水洞溝自駕路線:A.銀川出發→大團結廣場→黃河二橋向東→銀青高速輔道→水洞溝;B.銀川出發→大團結廣場→銀青高速路→水洞溝出口→G244國道(原S103省道)→水洞溝;C.銀川出發→北京路→濱河黃河大橋→新203省道右轉→水洞溝隧道左轉→G244國道(原S103省道)→水洞溝;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當然,除了水洞溝景區,冬遊寧夏,這幾個景點也十分不錯。

賀蘭山

“賀蘭”蒙古語意思為“清白相間的駿馬”。它縱臥銀川平原,飛馳黃河之濱,南北走向綿延兩百餘公里,是中國西部地區的重要地理界線,更是寧夏平原的守護神。賀蘭山山體雄偉,氣勢磅礴,蒼松翠柏,甘泉清冽,山花爛漫,鍾靈敏秀。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沙湖

沙湖,地處平羅縣境內,這裡南沙北湖、沙抱翠湖、獨具特色。這裡又是鳥的天堂、魚的世界、遊人的樂園,是一處融江南秀色與塞外壯景於一體的“塞上明珠”。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西夏陵

西夏陵位於銀川市西郊的賀蘭山東麓。西夏是我國十一世紀初党項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歷經10代皇帝。鼎盛時其疆域 “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抵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與北宋、遼平分秋色,中後期與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踞西北兩百年”。

輾轉千回入西北,塞上寧夏四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