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从倒数第二到央视“国脸”白岩松用50年把最苦的生活也变成了糖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20号澳门回归20年的时候,央视有心的把白岩松当时直播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调了出来。不少网友感叹,20年前的“小白” 可真是年轻。


从倒数第二到央视“国脸”白岩松用50年把最苦的生活也变成了糖

白岩松20多年的主持生涯中,见证了国家很多的历史重大节点。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白岩松直播出镜,当时他的有特色的表现,被写入了很多新闻教材。在驻港部队离营誓师大会开始前一个多小时,上空突降大雨,但离大会开始还有20分钟的时候,天空奇迹般地放晴了。

随后,白岩松的直播开场白临时改为:”一场大雨洗刷的是中国百年的屈辱,而风雨过后,是中国晴朗的天空。”

当年由于技术问题,岩松曾经和演播室失去通信联系,但是他没有沉默,而是对着镜头,不停即兴说话,没有让直播失控。

20年后的今天,这段机智应变成为播音主持界的经典案例,而“国脸”白岩松的脸上也多了岁月刻画下的睿智和从容。

但少有人知,这张光彩熠熠的“国谱”经历过生活怎样的打磨。

从倒数第二到央视“国脸”白岩松用50年把最苦的生活也变成了糖

在512汶川地震后,白岩松在都江堰的一所中学临时充当心理老师,面对在座的高三学生讲述了自己曾经艰难的生活。

“地震使得不少孩子失去亲人,而我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10岁时,从小抚养我的爷爷也离我而去,整个家庭只剩妈妈拖着我和哥哥,靠很低的工资过日子。”

东北的冬天特别冷,家里买不起取暖的用具,最高的温度是零上5度。白岩松11岁的时候,家里没有自来水,必须要到200米以外的地方挑水。

因为家里对白岩松照看的很少,再加上从小贪玩,白岩松的成绩一度下滑到全班倒数第二。

但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境磨砺了白岩松吃苦耐劳、敢于面对挑战的性格。高三那年,为了提高成绩,他把所有的课本装订起来,历史书订了600多页,地理书订了700多页,语文书订了1000多页。然后,白岩松保证每天每科看30页的书,还要做数学题。后来,白岩松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

白岩松对学生们说:“对自己过去的辛酸生活要充满感激。”

从倒数第二到央视“国脸”白岩松用50年把最苦的生活也变成了糖

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时空》,白岩松跑去做兼职策划。制片人见他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便让他试试做主持人。但由于白岩松不是学播音出身,经常发音不准,读错字。

当时,中央电视台规定主持人念错一个字罚50元。有一个月,白岩松被罚光了工资,还倒欠栏目组几十块钱。问题迫在眉睫:白岩松属借调,如果不能胜任就要被退回去。那段时间,他的神经就像拉得满满的弓。“有连续四五个月的时间,一分钟都睡不着,天天琢磨着自杀,不想活了!”

从倒数第二到央视“国脸”白岩松用50年把最苦的生活也变成了糖

为了让白岩松尽快进入主持人的角色,白岩松的妻子朱宏钧每天都督促他练习普通话。她从字典里把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挑出来,注上拼音让白岩松反复朗读,还让他在嘴里含块石头练习绕口令。

白岩松说:“我用了两年的时间,由睡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慢慢把心态调整过来。现在回头看,那是我特别重要的一次成长,突然看淡了很多事。”

从倒数第二到央视“国脸”白岩松用50年把最苦的生活也变成了糖

终于,白岩松练出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加上机敏和语言犀利的天生优势,他在栏目组站稳了脚跟。两年后,白岩松获得了“金话筒”奖,正式调入了中央电视台。

白岩松说:“人生的苦难是一笔财富,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会面对苦难,每一个成功的人在磨砺挫折面前都会勇往直前。”

成名后的白岩松每年都会招收几名研究生指导。北大、清华等几所名牌大学会提供几份简历,让他从中挑选。可有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并不算优秀,可竟然被录取了。

当她向白岩松询问缘故时,白岩松告诉她,在别人的简历里看的都是“光辉事迹”,得了什么奖,有过什么优秀作品。

只有在这个女孩的简历里,看到了失败和挫折。她在简历中讲到自己考研受挫后,如何调整身心,又如何经过漫长的努力,最终考上了研究生。

从倒数第二到央视“国脸”白岩松用50年把最苦的生活也变成了糖

看到女孩的心路历程,白岩松对女孩说到:“只有受到过很多表扬,却也能经历很多挫折的人,才能去面对前程未卜的人生。”

其实,生命中遇到的苦难,何尝不是是幸运的起点。就像白岩松在《痛并快累着》一书中写到:好在痛苦与快乐是紧密纠缠着,如果只有痛苦而没有快乐与希望,那走了几步,人们就会在黑暗中陷入绝望,从此拒绝前行。

如果只有快乐没有痛苦,那要么是傻子,要么恐怕就只能是在希望中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