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知道玉器上的纹饰有哪些吗?

马虎李


在1992年陕西宝鸡益门村的春秋墓里,发现了一大批金器玉器。玉器上的纹饰很特别,今天我们就从此说起吧。

这个大墓的年代是在春秋晚期偏早。从中可以看出,玉器的工艺水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或者说与以前的大不相同。那么你会问是什么样的纹饰呢?

这座墓里有八十余件玉器,上面的纹饰叫蟠虺纹。

而且大多是浮雕状的。花纹有着不同的层次,而且有众虺交叉缠绕的,有着隐现的头和羽翼。

在这些玉器上,蟠虺纹都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单元,而且在虺纹下衬托着斜线的纹地,使纹饰有镂空的感觉。除了璧的边缘有圆滑的特点外,璜佩,还有侧边的突齿。

另外还有一种风格的蟠虺纹,花纹都是平雕的,也就是用阴线刻画而成的。特点是勾连细密,既没有层次,也没有明显的羽翼。这种特点的玉器在陕西凤翔出土了不少,有璧,在八旗屯出土的有璧璜,在瓦窑头有璜等,都是这一类的花纹。凤翔的玉器都和雍城遗址有关,比益门村的粗疏一些。平雕的要比浮雕的要早,益门村的也有先后之分。

最后我们说,蟠虺纹代表着美术史上的一种新风格。在春秋早期已经出现。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纹饰。后来的蟠虺纹结构复杂细密有三维层次,就把旧的纹饰取代了。蟠虺纹的兴盛时代是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晚期,到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早期就发展到了极点。


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儿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兼五德”,把“玉”视为美石同义语,认为玉具有五种特性:坚韧的质地、晶莹的光泽、美丽的色彩、细腻温润的纹理、悠扬悦耳的声音。

中国近万年以来,玉石器历久不衰,承载着宗教、礼制、艺术等人文内涵,形成了东方独特而神秘的“玉文化”。 回顾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大体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图腾时代、礼制时代、多元时代。那么,在承载着不同玉石文化的时代中,玉器都有哪些纹饰呢?

我们常见的玉器纹饰中,有一种“谷纹”。《周礼》中有“谷璧”、“谷圭”这类称谓,或曰“其饰若粟文然”,即为发芽谷粒的象形。玉器中的谷纹最早见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并见于后世之仿古玉器。

除此之外,在不同的时期,玉器也有不同的纹饰特征,比如在春秋时期,玉器制作承袭西周,以片雕为主,圆雕少见,造型精致,早期盛行单阴线纹、双阴线纹,晚期盛行减地浮雕式的谷纹、卷云纹等。除此之外,还有龙纹、凤纹、蟠螭纹、兽面纹等,这个时期纹饰繁缛,往往密布表面,多数经过抛光。到了战国时期,纹饰有龙纹、凤纹、卷云纹、谷纹、蟠螭纹、束丝纹、兽面纹等,这个时期的玉器造型精巧,器身轻薄,龙、虎形玉佩线条流畅、体型修长,并常常成对出现。

后世的玉器基本也是在这些纹饰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大体上不超出这些范围。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会出现一些具有自身时代特色的纹饰,比如在隋唐时期有一个浮雕的胡人乐舞的纹饰。

兽面纹


螭虎纹
龙纹环

花卉纹
凤鸟纹

胡人乐舞

严肃对待学术,认真回答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点赞、关注和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