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代老翡翠跟現在翡翠相比大部分都沒有"水頭",那麼現在收藏老翡翠有什麼意義嗎?

金點子讀書


題主這樣問,或許是因為在收藏市場,翡翠的年代加成,確實沒有其他藏品,甚至沒有其他一些玉石藏品加成那麼大吧。

我是這麼認為的,雖然很多老翡翠的種水一般,但評價翡翠價值的指標可不僅僅是單純的種水。因此,個人理解收藏老翡翠至少有這幾方面的意義。

首先是文化意義。真正的老翡翠能保存到至今,背後一定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或許歷史的滄桑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吧。

第二是鑑賞意義。因為老翡翠所處的歷史年代,工藝水平,人們的鑑賞眼光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老翡翠的雕刻手法,造型與現在相比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老料,老工,老型,正是老翡翠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吧!

第三是紀念意義。家人傳下來的,祖上傳下來的,保存了多少年的老東西,不管好壞,對於一個家庭,對於珍視傳承的民族傳統來講,都有非常重要的傳承意義和紀念價值。

第四是實際價值。雖說老翡翠相對而言種水可能差點,但大多數顏色比較有特點。俗話說種差一分價差十倍,色差一分價差千倍。老翡翠在現代也有其真正的價值所在。

總之,真正能追溯到清代的老翡翠都有很好的收藏價值。但對一些玉質很差,做功粗劣,損毀浸色嚴重,沒有明顯年代特徵的,要謹慎收藏。


方寸堂R


清代翡翠與現在翡翠的評判標準不同,不講種水,但必須是綠的,大致以綠的正,陽程度來判定翡翠的優劣,當然也並不是都是乾巴巴粗粗的,也有一些以現在眼光看也是極品的翡翠,但那一般屬於皇家收藏,很少流落民間,我們大家一般也接觸不到。

我們所能接觸到的老翡翠,一般都是沒什麼種水,底子很粗的,本人曾在首都博物館看到清代民間翡翠製品,很多以現在的眼光看就是非常非常普通的,而且由於種不老,普遍存在變種現象,個人認為,雖然其本身價值並不是很高,但是有其它歷史價值的。

1:研究價值,我們知道,翡翠是明末清初流入中國的,而清代,是翡翠文化的爆發期,通過研究清代老翡翠,我們能瞭解翡翠的文化傳承,能瞭解不同時期人們對翡翠的喜愛側重點。

2:參考價值,瞭解了清代翡翠,對我們以後鑑別老翡翠有很大的幫助,說不客氣點,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所謂“老翡翠”都是偽造的,更有一些人魚目混珠,說什麼老翡翠因為有一層包漿或者工藝比較獨特,過不了機檢測出來都是b+c貨,本人就親身碰到過,什麼祖傳的,老房子裡翻出來的。。。等等,都有一個故事,但根本就不是什麼老翡翠,因為和我看到的真正的老翡翠完全不一樣,更有些完全是按現代評判標準偽造的,什麼白冰,冰紫。。。要知道這些種水貨在清代不認為是翡翠的。

3:雕刻工藝價值,過去翡翠的切割,雕刻工藝與現在也不同,沒有現在的那些電動工具,大部分翡翠雕工顯粗糙,不像現代翡翠雕刻那麼精緻,但有一種渾然質樸的感覺,把玩之間,能體會到其中古樸的氣息。

4。還有就是歷史文物價值,但在我國,買賣文物是違法的,這個就不多說了。

附圖:清代翡翠






翡翠鑑賞風


翡翠的鑑定工作,並不會因為時間不同而有所差別。翡翠製品在中華大地上流行以及成為了世界玉石之王也不過區區百把年的時間(槓精們請注意,我說的是流行時間而不是說翡翠進入中國的時間,勿噴!),因此無論百多年前還是百年後的現在,翡翠的真假鑑定標準並沒有什麼差別。所以有的商人或者被商人洗過腦的受害者所說的過去與現在的標準不一樣純屬胡說八道!只是以前由於鑑定器材的不完備,造成了一些假貨的魚目混珠(造假技術遠高於鑑定水品),而現代科技的發達,讓所有的假貨翡翠無所遁形(鑑定技術遠高於造假技術)。

注:在翡翠鑑定中,B,C貨都統稱為假貨。

注:所謂燉臘工藝,清代鑑定中也會被定為假貨,現代也一樣。並沒有什麼清代和現代標準不同的說法。

我想告訴各位朋友的是,翡翠沒有任何所謂的文物價值。衡量翡翠價值的只有:種質,顏色,雕工三個標準。

即使是慈禧太后用過的翡翠製品,要用來買賣價格,也得重新拋光打磨,按照種色雕工,按質論價。由於百年時間的使用,清代翡翠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磕碰和失水現象,因此其價格往往還沒有剛出廠的翡翠製品價格高。

注:臺北故宮的翡翠白菜並非什麼無價之寶,相反其種質並不好,唯一可以說的就是巧雕的創意。其實衡量它的實際價格,還沒四會揭陽一些本地雕刻師雕出來的價格高。更不用說跟天工獎獲獎的大師們的作品相比了。


恆星184891124


老翡翠是有一定年代的翡翠(至少幾十年)是用傳統的老工具來製作完成的翡翠製品。“古翡翠”和“老翡翠”是不一樣的,在收藏屆的含義不同。“老”的年份短、“古”的年份長,翡翠傳入中國也就幾百年,還不能用“古”字形容,所以叫“老翡翠”。

但是大部分流傳於世間的翡翠,雖然在某些王侯將相的手裡溫熱過,有時間的沉澱,但若品質不佳、雕工粗糙、保存不當的話,會造成裂綹,失水和暗沉,那看上去也不討喜,戴之不美,收藏升值潛力不大,價格也大打折扣,很難升值。





夏家翡翠玉石


首先,以前的加工方式和現在的加工方式是不一樣的,以前都是用拋光沙,拋光沙的加工無法達到現代工的粗細程度,所以感覺水頭沒現代工水頭好;其次,老翡翠因為拋光不夠細,達不到鏡面效果,又多年佩戴,多少有汙物填充縫隙(包漿效果);最後,現在工藝有各種拋光臘增加鏡面效果。

總結:相同品質情況下,古代工的拋光效果肯定是達不到現代工的。

補充:古代工的價值就在於文化傳承,歷史包漿;而非鏡面效果。


最貼地表知心人


中國宮庭也喜歡老坑玻璃種,而且做工絕,老貨玻璃種比現代的翠剛性強、表面起瑩皮殼好!只是收藏市場少見!


李冀農


除個別出處較顯赫的器物,大多數老翡翠工料一般,有老物件的味道,沒太高的價值。看歷史價值,時代較短;看文化價值,一般民俗文物;看經濟價值,工料普通。這樣的老翡翠,一般收藏玩玩是可以的,不奢望市場價格就好。


真相很簡單


現在的翡翠十個八個都是假的仿品,因此希望大家不要上當受騙就好啦,,


李應年


清代老翡翠之所以看起來沒有什麼水頭,是因為當時的開採技術,製作工藝和當時人們對翡翠的認知所造成的。當時沒有先進的開採技術,所以基本開採的都是礦藏裡比較上層的礦石,玉質相對後來要差一些。還有就是當時的手工藝技術和工具比較落後不像現在各種高拋光技術,會讓翡翠更加好看。而當時基本都是手工藝製作。更談不上機械化了。最後當時人們對翡翠的認知也不樣,因我國不產基本全靠進口,平時老百姓接觸的少,所以各種品質的都用來製作成品。對其欣賞的角度也不樣。

老的翡翠更多的價值來源於其工藝價值,因多位手工製品,具備欣賞性,第二,歷史價值,畢竟隨著歲月的痕跡,和其背後的故事對研究那個時期,人文環境,工藝水平,生活狀況等價值。

翡翠因硬度比較高,質地堅硬,時間長久後變化也不是很大,跟一般文玩品比較,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價值也不會發生質變。





鑫鈺


簡單說幾點:第一老翡翠指清代到民國時期的翡翠製品,解放後的翡翠製品不該算在老翡翠之內;第二,本人祖上開過古玩鋪,本人也和北京天津一些古玩世家的朋友請教和討論過,大家都沒有聽說過清代民國時候有所謂的翡翠煮蠟或燉蠟工藝。翡翠經營歸在玉器行內,所有上述工藝在玉器行都算造假行為,所以有上述工藝的翡翠製品不太可能是到代的老翡翠,即便是也是當時的假貨,這裡有必要單獨提出:有些入過土的翡翠是不能過檢的,因為在土中可能有其他化學成分沁入,但其與燉蠟完全是兩碼事;第三,老翡翠雖然大多數水頭不好,但是一般種都很老,也就是密度好,很多老翡翠都有起熒的效果,這在一般種水的新翡翠中不多見;最後,老翡翠的雕刻工藝和古典味道是其最大價值所在,翡翠硬度大於和田玉,雕琢起來更費時費力,其中古代工匠的人文價值不容忽視,另外老物件有新物件沒有的時間味道,這兩點只能靠懂欣賞的人慢慢體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