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代老翡翠跟现在翡翠相比大部分都没有"水头",那么现在收藏老翡翠有什么意义吗?

金点子读书


题主这样问,或许是因为在收藏市场,翡翠的年代加成,确实没有其他藏品,甚至没有其他一些玉石藏品加成那么大吧。

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很多老翡翠的种水一般,但评价翡翠价值的指标可不仅仅是单纯的种水。因此,个人理解收藏老翡翠至少有这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是文化意义。真正的老翡翠能保存到至今,背后一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许历史的沧桑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吧。

第二是鉴赏意义。因为老翡翠所处的历史年代,工艺水平,人们的鉴赏眼光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老翡翠的雕刻手法,造型与现在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老料,老工,老型,正是老翡翠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吧!

第三是纪念意义。家人传下来的,祖上传下来的,保存了多少年的老东西,不管好坏,对于一个家庭,对于珍视传承的民族传统来讲,都有非常重要的传承意义和纪念价值。

第四是实际价值。虽说老翡翠相对而言种水可能差点,但大多数颜色比较有特点。俗话说种差一分价差十倍,色差一分价差千倍。老翡翠在现代也有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总之,真正能追溯到清代的老翡翠都有很好的收藏价值。但对一些玉质很差,做功粗劣,损毁浸色严重,没有明显年代特征的,要谨慎收藏。


方寸堂R


清代翡翠与现在翡翠的评判标准不同,不讲种水,但必须是绿的,大致以绿的正,阳程度来判定翡翠的优劣,当然也并不是都是干巴巴粗粗的,也有一些以现在眼光看也是极品的翡翠,但那一般属于皇家收藏,很少流落民间,我们大家一般也接触不到。

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老翡翠,一般都是没什么种水,底子很粗的,本人曾在首都博物馆看到清代民间翡翠制品,很多以现在的眼光看就是非常非常普通的,而且由于种不老,普遍存在变种现象,个人认为,虽然其本身价值并不是很高,但是有其它历史价值的。

1:研究价值,我们知道,翡翠是明末清初流入中国的,而清代,是翡翠文化的爆发期,通过研究清代老翡翠,我们能了解翡翠的文化传承,能了解不同时期人们对翡翠的喜爱侧重点。

2:参考价值,了解了清代翡翠,对我们以后鉴别老翡翠有很大的帮助,说不客气点,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所谓“老翡翠”都是伪造的,更有一些人鱼目混珠,说什么老翡翠因为有一层包浆或者工艺比较独特,过不了机检测出来都是b+c货,本人就亲身碰到过,什么祖传的,老房子里翻出来的。。。等等,都有一个故事,但根本就不是什么老翡翠,因为和我看到的真正的老翡翠完全不一样,更有些完全是按现代评判标准伪造的,什么白冰,冰紫。。。要知道这些种水货在清代不认为是翡翠的。

3:雕刻工艺价值,过去翡翠的切割,雕刻工艺与现在也不同,没有现在的那些电动工具,大部分翡翠雕工显粗糙,不像现代翡翠雕刻那么精致,但有一种浑然质朴的感觉,把玩之间,能体会到其中古朴的气息。

4。还有就是历史文物价值,但在我国,买卖文物是违法的,这个就不多说了。

附图:清代翡翠






翡翠鉴赏风


翡翠的鉴定工作,并不会因为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别。翡翠制品在中华大地上流行以及成为了世界玉石之王也不过区区百把年的时间(杠精们请注意,我说的是流行时间而不是说翡翠进入中国的时间,勿喷!),因此无论百多年前还是百年后的现在,翡翠的真假鉴定标准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有的商人或者被商人洗过脑的受害者所说的过去与现在的标准不一样纯属胡说八道!只是以前由于鉴定器材的不完备,造成了一些假货的鱼目混珠(造假技术远高于鉴定水品),而现代科技的发达,让所有的假货翡翠无所遁形(鉴定技术远高于造假技术)。

注:在翡翠鉴定中,B,C货都统称为假货。

注:所谓炖腊工艺,清代鉴定中也会被定为假货,现代也一样。并没有什么清代和现代标准不同的说法。

我想告诉各位朋友的是,翡翠没有任何所谓的文物价值。衡量翡翠价值的只有:种质,颜色,雕工三个标准。

即使是慈禧太后用过的翡翠制品,要用来买卖价格,也得重新抛光打磨,按照种色雕工,按质论价。由于百年时间的使用,清代翡翠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磕碰和失水现象,因此其价格往往还没有刚出厂的翡翠制品价格高。

注:台北故宫的翡翠白菜并非什么无价之宝,相反其种质并不好,唯一可以说的就是巧雕的创意。其实衡量它的实际价格,还没四会揭阳一些本地雕刻师雕出来的价格高。更不用说跟天工奖获奖的大师们的作品相比了。


恒星184891124


老翡翠是有一定年代的翡翠(至少几十年)是用传统的老工具来制作完成的翡翠制品。“古翡翠”和“老翡翠”是不一样的,在收藏届的含义不同。“老”的年份短、“古”的年份长,翡翠传入中国也就几百年,还不能用“古”字形容,所以叫“老翡翠”。

但是大部分流传于世间的翡翠,虽然在某些王侯将相的手里温热过,有时间的沉淀,但若品质不佳、雕工粗糙、保存不当的话,会造成裂绺,失水和暗沉,那看上去也不讨喜,戴之不美,收藏升值潜力不大,价格也大打折扣,很难升值。





夏家翡翠玉石


首先,以前的加工方式和现在的加工方式是不一样的,以前都是用抛光沙,抛光沙的加工无法达到现代工的粗细程度,所以感觉水头没现代工水头好;其次,老翡翠因为抛光不够细,达不到镜面效果,又多年佩戴,多少有污物填充缝隙(包浆效果);最后,现在工艺有各种抛光腊增加镜面效果。

总结:相同品质情况下,古代工的抛光效果肯定是达不到现代工的。

补充:古代工的价值就在于文化传承,历史包浆;而非镜面效果。


最贴地表知心人


中国宫庭也喜欢老坑玻璃种,而且做工绝,老货玻璃种比现代的翠刚性强、表面起莹皮壳好!只是收藏市场少见!


李冀农


除个别出处较显赫的器物,大多数老翡翠工料一般,有老物件的味道,没太高的价值。看历史价值,时代较短;看文化价值,一般民俗文物;看经济价值,工料普通。这样的老翡翠,一般收藏玩玩是可以的,不奢望市场价格就好。


真相很简单


现在的翡翠十个八个都是假的仿品,因此希望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就好啦,,


李应年


清代老翡翠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什么水头,是因为当时的开采技术,制作工艺和当时人们对翡翠的认知所造成的。当时没有先进的开采技术,所以基本开采的都是矿藏里比较上层的矿石,玉质相对后来要差一些。还有就是当时的手工艺技术和工具比较落后不像现在各种高抛光技术,会让翡翠更加好看。而当时基本都是手工艺制作。更谈不上机械化了。最后当时人们对翡翠的认知也不样,因我国不产基本全靠进口,平时老百姓接触的少,所以各种品质的都用来制作成品。对其欣赏的角度也不样。

老的翡翠更多的价值来源于其工艺价值,因多位手工制品,具备欣赏性,第二,历史价值,毕竟随着岁月的痕迹,和其背后的故事对研究那个时期,人文环境,工艺水平,生活状况等价值。

翡翠因硬度比较高,质地坚硬,时间长久后变化也不是很大,跟一般文玩品比较,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价值也不会发生质变。





鑫钰


简单说几点:第一老翡翠指清代到民国时期的翡翠制品,解放后的翡翠制品不该算在老翡翠之内;第二,本人祖上开过古玩铺,本人也和北京天津一些古玩世家的朋友请教和讨论过,大家都没有听说过清代民国时候有所谓的翡翠煮蜡或炖蜡工艺。翡翠经营归在玉器行内,所有上述工艺在玉器行都算造假行为,所以有上述工艺的翡翠制品不太可能是到代的老翡翠,即便是也是当时的假货,这里有必要单独提出:有些入过土的翡翠是不能过检的,因为在土中可能有其他化学成分沁入,但其与炖蜡完全是两码事;第三,老翡翠虽然大多数水头不好,但是一般种都很老,也就是密度好,很多老翡翠都有起荧的效果,这在一般种水的新翡翠中不多见;最后,老翡翠的雕刻工艺和古典味道是其最大价值所在,翡翠硬度大于和田玉,雕琢起来更费时费力,其中古代工匠的人文价值不容忽视,另外老物件有新物件没有的时间味道,这两点只能靠懂欣赏的人慢慢体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