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劉邦登基之後,為何不追封父親為皇帝?真的是不孝嗎?

shiyanbo


劉邦稱帝以後,沒有追封自己的父親劉煓為皇帝,這到底是孝和不孝?餘下分析。


第一,劉邦追封父親為皇帝沒有參考者先歷。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自稱為皇帝,他是覺得自己的功績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立“皇帝”這個稱呼,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秦始皇當政十餘年,秦國從奴隸社會瓦解過渡到封建社會初期,其思想領域從百家爭鳴到法家占主導地位,統一六國之後儒家思想逐漸開始穩固統治開始,秦末楚漢爭霸,直至劉邦建國用儒家思想治國,儒家思想沒有形成完善的禮儀制度,劉邦只能參考秦始皇追封秦莊襄王為太上皇為先歷,然後追封自己的父親劉煓為太上皇。



第二點,儒家思想沒有形成完整體系。直到漢武帝時期的董仲舒開始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從政治上經濟上更一步強化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制度,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話了皇權,才有了皇帝即天子之稱。把孔子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擴大發揚更系統的詮釋,形成封建王朝最正統的統治思想。孝為皇帝的首要思想作為表率,小為孝敬父母,大為孝忠國家。自那時起皇帝才有追封先父為皇帝的慣例,之後的唐宋元明清皆如此。

綜上所述,劉邦當時沒有追封自己的父親劉煓為皇帝,一則是沒有參考先歷,二是儒家思想沒有形成完善的系統,孔子八德中的“孝”未能夠被當時的劉邦所採納使用,所以不是不孝,是當時的背景下無法使用。


羊排說史


開國皇帝追封為皇帝的在漢代以後不少,但前提是皇帝的父親在新皇登基之前就死了,沒法讓他當皇帝,所以要追尊為皇帝,這樣表示自己孝順,如果父親活著,皇帝位置就是父親的了。

但漢高祖時期,皇帝制度建立不久,秦始皇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但是他並沒有追封他的父親莊襄王為皇帝,秦王朝二世而亡,劉邦成為歷史上第三位皇帝,追封父輩為皇帝既沒有經驗可循,也沒有什麼法理依據。劉邦的父親也處在了一個較為特殊的位置,他在劉邦稱帝時仍健在,是唯一沒有做過皇帝,直接做太上皇的人,這個情況下劉邦還是比較難辦的,太公活著不能給皇帝名號,因為不可能有兩個皇帝同時存在,等死了以後再給個帝號,這就顯著太虛偽了。

既無法理依據,又無先例可循,情理上也很尷尬,不追封皇帝號還是可以理解的。

追封先祖為皇帝一般見於兩種情況,一種是非皇族通過戰爭、政變、禪位得到皇帝位,父親祖父都已經亡故的,還有一種就是皇族子侄,因為老皇帝沒有子嗣,通過過繼的方式繼承皇位的,劉邦和劉太公這種情況歷史上僅此一例。

我查了一下資料,第一個追封自己父輩為皇帝的是劉進,就是戾太子劉據的兒子,漢宣帝劉詢的父親,

本始元年(前73年),宣帝“比諸侯王國”改葬劉進夫婦,追諡劉進曰悼,其陵園故稱悼園。今址在西安市文景公園。

元康元年(前65年),有司又說:“《禮》載‘父親是士,如果兒子做了皇帝,父親也要以皇帝的標準來祭祀’。悼園應該上尊號為皇考,立廟,在陵園的基礎上建立寢殿,按時在此祭奠供享。增加供奉陵戶滿一千六百家,在此建置奉明縣。這裡就有了追封父輩為皇的雛形了。

真正意義上被追封為皇帝的是定陶王劉康。漢成帝去世,無子,劉康之子劉欣即位,是為漢哀帝。漢哀帝即位第二年,追尊劉康為恭皇(一說為恭皇帝),在京師設置祖廟,排列昭穆次序,禮儀如同天子。


山野論史


一,劉邦稱帝時其父尚在,不宜追尊。

劉煓在世時,劉邦每見其父必行父子之禮,而誰都知道,劉煓以前看不起他這個三兒子,他認為劉邦沒出息,誰知道他這三兒子後來建國稱帝了。所以,劉邦對其父略有怨氣,可為人子而且作為帝王他又不得不拜見其父。這一點被劉煓身邊的管家看出來了,後來管家告訴太公:天無二日,太公雖貴為皇帝之父,實為人臣,不能讓皇帝對他拜見。後來劉邦再來看拜見,太公拿著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劉邦大驚,知道原因後就尊太公為太上皇。太公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未曾為人君後來成為太上皇者。這個叫做“尊”,大多是以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不叫追尊。

二、自有史以來至劉邦稱帝,除了周文王被追諡之外,並沒有出現開國之君追尊其祖輩的,而周文王實際上在世時已經在西岐稱王,只不過中央政權仍屬商朝,所以直到武王滅商之後才給其父以天子禮上諡號而這時已經距文王去世好幾十年了,離武王去世也只有四年了,所以叫追諡,追加諡號。而文王與劉邦父親完全是兩回事兒,劉邦父親在世時並未參與實際的反秦起義,反而差點被項羽殺掉,並且歷史上也沒有先例,漢朝當時剛剛建立,立足還不穩,一旦貿然提出,必會遭到群臣反對,所以綜合考慮,劉煓死後並未獲得追尊也是正常,而劉煓晚年過著既尷尬又幸福的太上皇生活,並且帶著太上皇的尊號以天子禮下葬,這完全是坐享其成,有沒有那個追尊的皇帝虛號已經不重要。


聶瑜成


關於開國皇帝追封自己的老爹為皇帝的事歷史上其實很常見,但是漢高祖劉邦卻做了例外,有很多人表示非常疑惑,其實理由非常簡單,劉邦做皇帝的時候他爹還健在呢,總不可能一朝出倆皇帝吧,所以給劉太公封了個太上皇噹噹,他也是唯一一個沒有當過皇帝直接成太上皇的老頭,生了個好兒子,自己還當了太上皇,一口氣活了八十多歲呢!

現在很多網文罵劉邦說他不孝,什麼地痞流氓等等,其實我想問一句,如果一個人真的這麼沒品行,你會跟著他賣命嗎?答案想必大家心裡都清楚,漢高祖劉邦是一個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領導,一手締造了一個王朝,我們現在的漢族之稱跟他也有莫大的關聯,是他給了一個民族的姓氏給漢族駐入了文化,自信。


至於為什麼有那麼多網絡噴子詆譭他,這其實是很常見的手段,想摧毀一個民族不單單是要靠武力,更多的是要在精神上毀滅他們,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把岳飛都否定成民族英雄了的原因之一吧!


歷史小明王


一、劉邦登基,其父還沒死,不存在追封一說

公元前202年2月,新受封的楚王韓信和梁王彭越聯合原來的燕王臧荼、趙王張敖以及長沙王吳芮共同上書劉邦,請劉邦即位稱帝。

劉邦開始假意推辭,韓信他們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眾望所歸。”

劉邦開始假意推辭,後來在韓信等的再請下,順水推舟於28日,在山東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汜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

劉邦登基的時候,他的父親劉煓,也就是劉太公還沒死哦。

二、劉邦稱帝后,封其父劉太公為太上皇

劉邦稱帝后,因父子禮儀,每隔五天就去拜見一次劉太公。後來劉太公的管家告訴劉太公“天無二日,太公雖貴為皇帝之父,實為人臣,不能讓皇帝對他拜見。”

後來劉邦再來看拜見,太公拿著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劉邦大驚,知道原因後就尊太公為太上皇帝,簡稱太上皇,並且,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在世時就被尊為太上皇的人。

三、劉太公死後,劉邦給其父上廟號,不存在不孝一說

劉太公75歲時死的,他死後被劉邦上了廟號“漢始祖”。細翻《漢朝玉牒》,發現他的諡號是“大皇帝”,古代“大”通“太”,故而也就是“太皇帝”,也可以叫劉煓“漢太帝”。

題主說孝與不孝,估計是想起了分一杯羹的典故吧?

當年楚漢爭霸,漢軍大將韓信率領漢軍滅了趙國,同時項羽也佔領了滎陽。楚國想在滎陽廣武鎮,想和劉邦決一死戰。

不過漢軍此時士氣低落,劉邦就想了一個計策,就是先滅一滅楚軍的士氣。他準備用弓箭手偷襲楚軍,滅一滅楚國士氣,其中有一個弓箭手叫樓煩,那真是百發百中,一口氣射死了楚軍三名,嚇的楚軍人心大亂,甚至有的士兵想逃跑。項羽為了振奮士氣親自上陣,那震懾的威力不亞於張飛長坂坡。漢軍被嚇得魂飛魄散,遲遲不敢應戰。劉邦也不應戰,繼續防守,他知道自己不是項羽的對手。所以,不管項羽怎麼叫喊挑釁,他就是不應戰。

早些時候,劉邦父親和老婆被項羽所獲,項羽方想了一個損招,拿他們來威脅劉邦,迫使劉邦繳械投降。項羽命人把劉太公壓在城樓上的案板的前面,並對劉邦喊話。在《史記·項羽本紀》有原話是這樣說的的:“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項羽對劉邦說:你再不快快投降,我把你爹給煮了。劉邦回答說:我和你都受命於楚懷王,所以我們是好兄弟,我的就是你的,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非要煮了咱爹的話,記得給你兄弟我分一口肉湯喝。

劉邦本來就是一個混混,如果真要評價的話,現代有一個詞比較適合:流氓。


aTalks


為這個黑漢高祖簡直是莫名其妙,無論從任何方面看,劉邦在當時的環境下說出這番話都是難能可貴的,正說明他真正在乎他父親的生命。

首先,討論這個問題必須承認,哪怕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來看,為保父親命而對項羽投降的選項是一開始就不存在的。

劉邦不受威脅,他的父親可能會死,如果劉邦投降了,他全家(包括父親)肯定會死,項羽殺他不會比殺義帝更加感到負疚。

站在劉邦的立場上,他是一個龐大組織(可以爭奪國家政權的組織)的負責人,某種意義上,他做每一個決定都必須顧及到自己組織的利益。

排除掉向項羽投降的選項之後,那麼劉邦最應該怎麼做?他最應該破口大罵,痛斥項羽不仁不義,殘暴無恥,同時突出自己的道德優勢。他應該說“項羽豎子,我向來視你如同兄弟,沒想到你居然這麼狼心狗肺,薄恩寡義!你身為臣下弒殺義帝,如今還要殺我父親,你要是敢動手必將天地不容死無葬身之地!”之類的話,炫耀自己的正當性。

他說這樣一番話,可以將自己擺在大義的制高點上,而以項羽的性格,很可能就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他父親。

然而他沒有這麼做,在天下人面前,他將自己擺在了一個很低賤無恥的地方上,告訴項羽他根本不在乎父親這個人質的性命,甚至都讓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的項羽都不好意思和他一樣無恥。

他之所以顯得無恥,正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父親,無論用什麼方法他的父親都有性命之憂,但是他這麼做是能最大幾率地保全父親的命。

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政治家在這種情況下,願意這麼做。

====================================================

另外,說太史公記載這件事是為了特意貶低高祖,凸出其無恥,也是一種誤解。

《史記》在漢朝是皇家專著,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翻閱(漢朝曾有諸侯王想要問皇帝看,當時的皇帝就直接說你沒這個資格)。

也就是說,《史記》實際上在漢朝是一本帝王術參考書。如果你覺得他寫這本書就是為了在劉家的子子孫孫(而且還是皇帝格)面前大罵他們的祖先多麼多麼無恥,那既是小瞧了太史公也小瞧了劉皇家。

當然,要是有人想要相信這一段是太史公為了特意描述高祖多麼無恥而特意寫進去或者編造進去的,而且後面十幾代皇帝(僅有的讀者了)因為熱愛歷史而對這段瞎編不敢改上一字的話,那我也不多說什麼咯~~~


清酒先生歷史筆記


題目中有兩個錯誤,必須要糾正一下。

一是這裡用“追封”這個詞並不合適,“追封”一般是上級對下級,也就是帝王對臣子、宗親才可以稱追封,而對於長輩應該稱為“追尊”或者“追諡”。

二是追尊、追諡乃是人死之後,劉邦登基之時其父劉煓尚在世,自然不能追尊。事實上,劉邦登基之後,劉太公被奉為了太上皇,這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

最後,由於其父劉煓在生前便被尊為了太上皇,故而死後便也用不著追尊了,但劉邦卻為其上了廟號“漢始祖”,而諡號則是“大皇帝”,因古代“大”通“太”,故而劉邦給劉煓上的諡號應該為“漢太帝”。

劉邦的父親或許當年對劉邦並不好,但就劉老太公享受的待遇來看,劉邦已經算是盡到孝道了,劉老太公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沒記錯的話,應該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廟號為始祖的人。


香茗史館


提這個問題的人純屬吃飽了沒事兒幹,劉邦上他老爹做皇帝,他爹拿得下麼?震得住場子麼?哪朝開國皇帝和元勳不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光一個呂后,就不得了,更何況韓信等功高震主的人,高處不勝寒,老傢伙做個太上皇,啥事不用管,享盡榮華富貴不好嗎?再者,人到了高位,就很少有就貪戀權力的,劉邦可不是個視權力為糞土的主兒,否則,也就輪不上他做皇帝了,腦袋早搬家了。


中天驕子


追封一詞由來是指在位帝王對已故父親(或其他人)加冕,但劉邦登基時其父親劉太公仍在世,所以談不上追封。


正航醫道中醫門診


提問的是腦子有坑還是不懂中文

第一 你知道什麼叫追封嗎? 那是給死人用的 劉邦當皇帝那會 劉太公還沒死呢 追個屁的封啊

第二 劉太公 是中國第一個太上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