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坦克能否代替有人坦克?

趙慶樹

筆者認為,無人坦克取代有人坦克是未來坦克發展的趨勢,但其科研難度大,在近年可能不太會迅速出現。

坦克,從戰術層面上講,就是一個集強火力,強機動,強防護力,並綜合於一身的武器戰鬥平臺。無論何種坦克,其只有在火力,機動,防護力要素平衡的基礎上,綜合提升性能,才有可能在戰場上有著不錯的表現。而當今主流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可以說,是有人坦克在恪守三要素綜合發展提升這一原則下,發展的最高潮。但也正因高潮,繼而遇到瓶頸——怎樣才能在各戰術指標的修修補補中得到更根本性的提升呢?答案便是無人化。

(以美國M1A1為首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可能是有人坦克發展的巔峰與終點)

當前,世界公認的首款第四代主戰坦克——俄羅斯“阿瑪塔”T14坦克,可以被看作是有人坦克向無人坦克發展的過渡期產物,或者說,未來各國的第四代主戰坦克都是這一時期的過渡產物。通過運用自動化瞄準,AI技術使炮塔無人化,空出重量來加固對底盤乘員的防禦,以及火力乃至機動性的加強。可以說,第四代坦克就是坦克向無人化發展的試驗器產品。

(俄羅斯T14無人炮塔坦克,可以肯定,在坦克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的意義)

(試跑當中的美無人坦克概念車,雖然簡陋,但證明了無人坦克在技術上存在實現可能)

當然,目前坦克無人化,存在著諸多技術性難題,總結一下,大致有三點1,遙控信號控制上,易受複雜地形,電子干擾的影響。2,人工智能度低,可能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戰場。3,程序響應問題,能否實現有效的敵我識別。儘管前路漫漫,但曙光已經出現。俄羅斯方面,國防部汽車裝甲坦克總局局長亞歷山大·舍甫琴科表示,在2020年將開始對“阿瑪塔”的無人駕駛型的研製工作,並強調“只需解決若干小問題,研製適應實戰的數字化裝置”(感覺在立FLAG,但值得期待)。而美國方面,則出現了“粗齒鋸(Ripsaw)”無人輕型坦克,可以被視作為美國嘗試無人戰車的表現。至於我國,嘿嘿嘿。

(遙控的62式輕坦,雖然只是靶車,但證明了我國具備研發無人坦克的能力)

軍情君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希望親們點波關注,以方便給大家普及更多軍武知識!謝謝!


軍情解析

隨著現代軍事科技飛速發展,無人機、無人潛艇、無人坦克等裝備已經不是科幻片中的新鮮事務,而且裝備數量及所佔部隊裝備比例開始不斷提升,尤其陸軍無人坦克,近幾年裝備數量提升驚人。然而,對於無人坦克是否能完全代替有人坦克這個問題答案依舊是否定。

無人坦克產生時間比大多數人預計更早,二戰中期德國就曾裝備過無人偵察坦克,甚至已經帶有自毀裝置。可是數十年過去,有人坦克依舊牢牢佔據坦克裝備主流,這與戰爭本身特性密不可分,無人坦克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無法替代有人坦克。

首先,即使目前最先進人工智能號稱可以“學習”但也無法擺脫將每一件事物單獨編程進行存儲這種電腦式思維模式,換句話說人工智能依舊是“人工”。這在戰場上將會非常致命,因為真實戰場並不是“1+1=2”這麼簡單,情形千變萬化,很多時候需要優秀坦克駕駛員發揮主觀能動性加以化解,這是無論多少公式或程序都無法完全涵蓋。

其次,地球地理特性限制無人坦克作戰環境。即使電子技術發展到幾天依舊無法擺脫複雜環境干擾,縱然再高科技化無人坦克戰場上也必須面對複雜地理環境限制。為克服這些限制需要派出大量技術保障團隊,比如專門維修團隊、專門勘測團隊、專門通訊團隊等,這將大大提升戰爭成本且效果並不會太好。

再次,電子干擾設備發展神速壓縮著無人坦克戰爭價值。伊朗曾經“擊落”過美國高科技無人機就顯示出無人裝備脆弱性,如果廣泛使用無人裝備很容易產生一種後果就是敵方使用很小代價繳獲大量無人裝備,屆時只要不是擁有非常完善自會系統便和為敵人送裝備沒有太大區別。


大國策

隨著無人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裝備成為新潮流,無人機、無人潛艇、無人貨運機等等。毫無疑問,無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還將推動無人裝備快速發展,甚至有可能實現裝備的無人時代。

近期網上出現了中國無人坦克的畫面,網友十分關注,並且對於無人坦克的未來進行各種猜想。事實上,無人坦克也不是稀罕事物,美國、俄羅斯等軍備強國都在進行相關的深入研究。美國推出過幾款無人坦克,也曾經引發圍觀。前不久俄羅斯展示一款無人坦克作戰的場面,讓人們對於無人坦克直接參與作戰有了更多的期待。不可否認,無人坦克有著特有優勢,其可以深入極其危險的戰場環境作戰,另外由於不用考慮人的生存問題,無人坦克可以設計的更為緊湊。

無人機坦克有很多優勢,但也有很多短期內難以克服的弱點。無人坦克不能夠像有人坦克那樣自如的調整射擊,不能夠巧妙地進行戰術應變。另外在戰場目標選擇、據點攻關等需要人類智慧的地方,有人坦克還是具有優勢。當然無人坦克與無人機一樣並非真正的無人,只是人從前方操控,變成了後方操控而已。

從短期看,無人坦克還很難替代有人坦克,這和無人機無法完全替代有人戰機是一個道理。目前無人技術也只是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無人坦克發展也很初步,能夠執行的任務還很有限。也許將來無人坦克智能化水平提高之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有人坦克,但要真正替代有人坦克,目前來看還沒有這個可能。


深度軍備

  這個問題使我想起前兩天CCTV-13播出的一則新聞: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輛Uber無人駕駛汽車撞上一名正在騎自行車過馬路的女子,女子經搶救無效死亡。據悉,在意外發生時,該車駕駛座位上還坐著一位Uber公司的測試工程師,但他卻未能及時採取避讓措施,最終釀成事故。無獨有偶。2016年7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男子駕駛開啟自動駕駛功能的特斯拉Model S型汽車,在高速公路轉彎時撞上一輛卡車,導致車毀人亡。只不過,在這起事故中喪生的不是行人,而是駕駛員自身。

圖示:美國亞利桑那州無人駕駛汽車肇事現場

  這兩起無人駕駛汽車致人死亡案例,彷彿給如火如荼的無人汽車研發領域注入了一針“清醒劑”。歷時20餘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無人駕駛汽車研發計劃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無人駕駛汽車究竟能否取代有人汽車?目前全美十幾個州已經取消了原定於2025年全面放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監管的推廣計劃,正在著手建立審驗機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與無人駕駛汽車相比,無人坦克顯然起步較晚,儘管近年來美、俄、中等國軍隊均有試驗型無人坦克在武器參展會上亮相,但現時的風生水起難隱前景堪憂的窘境,無人坦克要想取代有人坦克,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圖示:CCTV-7播出的在59式坦克基礎上改裝無人坦克的電視畫面

  慕什塔戈認為,無人坦克在設計理念上的三大缺陷,決定了無人坦克時代的到來必將遙遙無期。

  一是智能化程度低。研製無人坦克的初衷是實現戰場“無人化”,當前各國試製的無人坦克卻都屬於“車上無人、車下有人”的遙控武器,都必須在戰場可控範圍內安排專業人員負責對無人坦克實施操縱,這與傳統意義上的有人坦克有何區別?

二是作戰效費比高。無人坦克首先必須是一輛坦克,既然是坦克,就必須兼具火力、防護、機動等能力與一身。現階段關於無人坦克的研發已經進入了一個“死衚衕”,要想實現坦克的無人駕駛,必須加裝各類傳感器及電子系統,這已經是一筆高昂的科研經費投入。如果在無人駕駛的基礎上,保持性能優異的多層複合防護裝甲以及高機動力,使其在不斷升級的現代打擊火力面前不被摧毀,並能克服各種天然及人工障礙,這種武器裝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將是一筆沉重的負擔。三是戰場生存力差。不同於無人機可以三維運動,一些察打一體的先進無人機甚至可在萬米以上高空執行任務,一般的地面武器對其無法構成威脅。無人坦克即使機動能力再強,甚至若干年以後發展到可實現隱身的程度,也只能進行平面運動,難以躲避各種地面常規武器的火力打擊。

圖示:美軍研製的“粗齒鋸”無人坦克


慕什塔戈

美軍對無人坦克發展不如俄羅斯那麼熱心,美國人擔心如果人工智能完善無人裝備會對人類產生威脅。所以美軍的下一代主戰坦克還是以人為主。即使是第六代戰機也是以有人駕駛為主。




現在無人裝備越來越多的被應用的戰場上,它們可以加裝各種武器及探測設備,在各種危險的環境下作戰,尤其是核生化汙染區域,即使裝備有損壞也會避免人員的傷亡。畢竟一個有豐富經驗的作戰人員損失了不光存在人員再培訓問題,還要面臨撫卹金等方面的處理,而無人裝備則不存在這個樣的問題。


但是不是就可以說無人坦克完全可以替代有人坦克呢?個人覺得實際上在戰場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不是只有作戰一種情況出現,而無人裝備更多的優勢還是在於直接作戰與搜索,說是無人裝備,但是目前的技術是不可能全部無人化的,無人坦克也是需要作戰人員在後方遙控操作的。既然是遙控操作,就存在會出現被幹擾的情況,如果是有人駕駛的坦克,即使被幹擾,或是與後方失去聯繫,車組人員一樣是有戰鬥力的。可以利用學到的戰鬥知識及作戰經驗繼續作戰,而如果無人裝備被幹擾後,其結果只能是被遺棄。

俄羅斯研發的無人坦克,也不完全是無人型號。需要人員在後方遙控作戰。


另外遙控操作的無人裝備,操作人員要想獲得前方的信息只能依靠車載的攝像系統,但這種信息很片面,不可能做到像人類一樣把前方所有信息一目瞭然的都直接觀察到。比如戰鬥人員可以輕易迅速的對周圍的情況進行觀察,而遙控無人裝備則需要時間來讓攝像器材運動,很可能會給敵人逃離或反應時間。通過電子信號傳遞的現場聲音信號可能會很弱,尤其是在狹小隱蔽的空間內,無人裝備無法及時的判斷出對方目標發生的任何有價值的聲音。


在作戰巡邏時,不可避免要與一些人員交流。無人坦克則在與人溝通方面不如面對面溝通更直接。個人感覺在人工智能沒有完全成熟之前,無人裝備是不可能完全代替有人裝備的。必須依靠人類的遙控才能正常作戰,無人裝備確實可以讓人類戰鬥員避免許多險惡的作戰環境,但是還有許多作戰環境是需要人類戰鬥員親自上陣才能完成的。


大概列出幾點目前無人坦克面臨的問題吧


首先是地面作戰不像空中作戰環境單一,有利於無人機的飛行。無人坦克所處理的地面作戰環境,地形複雜,威脅多。能干擾遙控信號手段有很多,一旦干擾則會出現廢棄或是被敵方遙控攻擊己方的問題,同時武裝人員對高空的無人機打擊可能無能為力,但對付地面的無人坦克則方法多多,而無人坦克與人類駕駛的坦克相比,反應能力要差很多。也就是說雖然無人坦克具有不怕死的減少人員傷亡的優點,但是真正到了坦克對戰中,無人坦克因為不夠靈活,基本除了減少傷亡之外沒有任何優勢,還可以讓己方處於被動境地。



與無人機相比,無人坦克的作戰環境複雜。如果感知能力與抗干擾能力不強的話,遇到同等級別對手很可能會被反制。


陶德中士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其實中國的無人坦克已經出現了,重要的還是,這是59坦克啊,是五對負重輪的大五九啊!還是AI智能版的,彷彿又看到了滿山滿山59坦克衝擊留下的恐怖煙塵。

作為我國第一種大規模生產的中型坦克,59坦克曾經是解放軍陸軍裝備體系中服役時間最長、裝備數量最多、改型升級最多的裝甲裝備,不過今天老舊的59除了在遊戲世界中發揮餘熱外,這些保養維護良好的59坦克存在意義卻是越來越小了。正當所有人為這位老英雄前途擔憂之時,無人化改造卻讓大家再次看到了59坦克涅槃重生的機會。當中國的無人坦克一公開!西方的眾多媒體直接就炸了!想必美國的各位軍頭們又趕忙呆在辦公室憋稿子問國會要銀子吶。其實呢?人家美國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發展出來一系列無人坦克,2004年他們搞出了XUV無人偵察坦克、無人掃雷坦克等多個型號,到了五年後的2009年美國《大眾科學》又披露了美國一種時速高達97公里MSI“粗齒鋸”無人地面坦克。

今天中國通訊技術、人工智能的大爆發讓老舊的59坦克也實現了無人行進,但目前59無人坦克還只是一個開始,還處於概念論證和技術探索階段,要想達到與有人駕駛坦克一樣的戰鬥水平,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我們的科研人員慢慢攻克。始終相信,滿山遍野無人59征服宇宙的那一天也不會太遙遠。


迷彩虎軍事

BAE公司展示的“黑騎士”無人戰鬥車輛

從長遠的技術發展情況看,無人坦克代替有人坦克是必然的,這其實和無人戰鬥機、無人艦艇、無人車輛等的無人化發展是一樣的。其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如在使用無人技術後,單取消和人相關的保障措施後,節省下的空間就是相當可觀的。另外,無人化還能減少很多的使用限制,在大過載、高風險等環境中同樣可以使用。

Ironclad坦克應用場景展示圖

不過,由於目前的無人化技術還不夠“智能”,通常只能執行較簡單的任務,因此大多數情況下還需遙控干預。但遙控又會受到地形、電磁干擾、延時等因素影響,在運用上同樣會面臨不小問題。當前,各國推出的各種無人戰車,主要還是作為輔助工具使用,如在2017英國(倫敦)國際防務展(DSEI 2017)上,BAE系統公司推出的“Ironclad”無人坦克,最為一種模塊化的多功能武器,概念可謂相當新穎。由於採用電動機作為動力,其運行更加安靜,除能進行偵查、運輸、攻擊等,亦可組合進行使用,不過其無線控制範圍僅1公里,這也就侷限了其使用環境。

“旋渦”無人戰車

另外,在對有人戰車的無人化改裝上,俄羅斯基於BMP-3步兵戰車改造的"漩渦"無人戰車可算作另一種代表,資料顯示“旋渦”總重量約15噸,配備2A72式30毫米口徑自動炮、7.62毫米PKTM機槍,及"Kornet-EM"反坦克導彈等武器,在行進中就可對地面和空中實施打擊,且在必要時還可進行有人駕駛,這樣“旋渦”幾乎已和普通無人戰車沒有太大區別。可以預見,隨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這種無人武器也會越來越多出現在,不過,在短時間內其輔助的地位還是無法改變的。


鼎盛軍事

從現有的技術條件看,發展無人坦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技術瓶頸,遙控操作坦克本身並沒有多大的難度。事實上,履帶式機器人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了,被大量使用在軍隊和警方的反恐行動中。今後無人坦克的發展更多的還是在提升自主攻防能力上,簡單說就是讓無人坦克更加智能化,可以按照危險級別自主選擇目標進行攻擊和防禦。目前所謂的無人坦克還處於遙控階段,需要操控者進行人工干預。

比如我國就曾經使用59坦克進行簡單改裝,士兵在電腦上進行59坦克的操控(坦克世界的玩家請看過來,要組團的請舉手)。想想咱們有多少59坦克即將退役啊,全部變成無人坦克的話,裝甲可以更厚,工況可以更惡劣(反正裡面不住人),彈藥也可以帶的更多。難道真的可以當坦克世界玩,筆者自己想想都笑了。

毛熊的的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在生產AK系列突擊步槍的同時,居然跨界搞了BAS-01G“戰友”無人戰車。這貨就是步兵的支援火力,反坦克時可以攜帶8枚反坦克導彈,不僅火力兇悍,而且偵察、掃雷、運輸、巡邏基本都能全包了。

無人坦克將會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由於對複雜工況環境和氣候條件並不像有人坦克要求那麼苛刻,所以無人坦克可以承擔的任務也更多,更加適合隱蔽偵察、火力輸出、警戒巡邏等任務。並且隨著供電方式的改變,比如偵察狀態下使用電池供電,這樣無人坦克被發現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大大提高了無人坦克的戰場生存能力。


楠竹一


今年互聯網界的巨頭、科技公司都競相在智能AI、在無人駕駛領域發力“燒錢”,自動駕駛無人車的上路,將是未來幾年內的必然發展趨勢。自然在軍用領域,對無人地面車輛的“嚮往”與技術探索也是早已有之。特別是在本世紀初,美國陸軍構想的宏大的FCS“未來作戰系統”中,多類型的無人地面車輛更是主力擔綱。只不過,後來我們知道,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中東戰事中燒錢無數,赤字下只有預算削減、項目下馬,“未來作戰系統”也是一砍再砍。無人地面車輛依舊未能按預期裝備美國陸軍。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美軍放棄了對無人地面車輛的的發展,特別是這些年來諸多國家都有著無人地面車輛的樣車推出、性能展示、作戰部隊的試用,以及大大小小的無人地面車輛競賽。雖說,樂觀預期著未來戰場上無人裝備成為主流,無人作戰車輛取代有人的坦克裝甲車輛,但可見的10年、20年間,我們更多看到的實用化的無人地面車輛,還是無人與有人的“結合”,無人地面車輛與坦克、與裝甲車輛的編組協同作戰。只不過,隨著指揮控制能力的提升,隨著無人地面車輛的“智能化”,無人與有人的編組中,無人車輛的比例會更多。

目前來看,無人地面車輛的發展,不論是技術難度還是裝備成本,都比現在應用愈加廣泛的“無人機”要高,這也是因為地面上的戰場環境,要遠比空中複雜,無人機升空後就是“一馬平川”,而無人地面車輛的行駛環境則是充滿變數,也自然需要更多的後方的人工遙控、修正與決策。但不管怎樣的技術瓶頸與難題,“無人化”在逐步迭代中必然是未來戰場的新形態,而初代的無人地面車輛,可能會是偵察、巡邏、運輸、“遙控武器站”的角色。


希弦軍事

如果把眼光放到未來,那肯定是可以的。但是至少在當下,技術兵器仍然離不開人。

目前在坦克方面的技術方向大概是無人炮塔,比如T-14阿瑪塔。

雖然有人會去爭論T-14到底有沒有被劃分為第四代主戰坦克的實力。但是無人炮塔是未來坦克發展趨勢這一點基本是沒有專家否認的。

T-14的正面裝甲厚度首上物理厚度就接近1米。

如果談到無人坦克,明確的說,至少得過30年。現在的無人載具傳感器太大太重了。以當前的技術造出的無人坦克,炮塔會非常大,車體迎彈面積會變大很多。

這是2005年那會美國搞的黑騎士,採用了整體動力包設計。炮塔顯得非常大。雖然他是UGCV(無人地面作戰載具)不是無人坦克,但是拿來作為對比對象還是有價值的。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黑騎士的炮塔跟車身相比大的有些滑稽。當然了不要以為他是UGCV就很輕。黑騎士的負重輪有5對,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他還是拿M113的底盤改的。

這是M113,你覺得這車小嗎?黑騎士的體積跟他一樣。黑騎士碩大的炮塔上裝的是UGCV所需要的各類傳感器,而唯一的武器是一門30mm機炮,插在碩大的腦袋上顯得很滑稽。

雖然今天是2018年了,電子技術有所進步,但是傳感器的體積不會小多少。也就是說這樣一來,無人坦克在重量與有人坦克相當的情況下,火力,防護是要差得多,傳感器所佔的重量會相當高。

這還是跟有人炮塔的前三代主戰坦克比,如果跟T-14阿瑪塔比,那估計是要被吊著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