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聪明的领导,都会“装傻”、“装笨”、让自己闲下来

2013年年初,查理在温哥华市中心开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客人络绎不绝,生意非常好,入住率基本都在80%以上。但是查理却很少在办公室,总是去打高尔夫。

一个朋友问他,你的酒店生意那么好,事务也千头万绪,怎么还有心思去打高尔夫呢?

查理笑着回答,说自己是个“懒人”,凡是手下能干的事,他绝不插手。

有一次,他叮嘱人力资源部,年底前,要从全体员工中,评出十名最“勤快”的员工,还有十名最“懒惰”的员工。人力部门不敢怠慢,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核验,把两份名单慎重的送到查理的手中。被贴上“懒惰”的标签的员工非常的忐忑,在他们看来,离被开除不远了。

这些被贴上了“懒惰”标签的员工,进入查理的办公室以后,发现查理并没有他们预想中的那种怒不可遏,而是很平静的说:在优秀员工表彰会上,请你们都做个发言。希望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会被评上“懒惰”员工的。

他们觉得,老板这是给他们最后的机会,把他们作为典型,如果反省够深刻,可能还能挽回,让老板回心转意。

所以,最终这些人把发言稿都写成了检讨书,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但是查理却大发雷霆:我没让你们这么写,而是想看你们是如何完成工作的。这些员工又反复改了好几次,才最后过关。

在表彰大会上,十位最“勤快”员工首先上台,查理和他们一一握手。接下来,那十位最“懒惰”员工发言,其他人越听越糊涂,这哪里是深刻检讨,好像要表彰的是他们才对。

这十位最“懒惰”员工发完言后,查理走上台,笑着说:下面我宣布,他们十人是年度最佳员工。台下的其他员工,自然一片哗然,很多人都在窃窃私语。

查理说,大家听我解释。其实,我很多次暗中观察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懒”,其实是一种高效和智慧。他们总喜欢一口气把工作做完,讨厌多走半步路,讨厌再做第二次。比如一次性把餐具送上餐桌,一次性把客房收拾干净。在别人眼中,他们好像整天闲着,似乎是在偷懒,但是,他们的“懒”是建立在高效的基础上的。因此,我希望你们在忙碌时,能多花些心思在工作效率的提高上……..

聪明的领导,都会“装傻”、“装笨”、让自己闲下来

Vancouver downtown, natt温哥华市中心,晚上


有人说,这个世界的进步是由那些“懒惰”者推动的,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永远陷在无休止的重复劳动之中,他们发明工具、发明新的方法、流程,用来提升效率,可以让我们从无休止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用于思考,开展更多创造性的活动。

关于勤奋和懒惰的问题,前边写过不少文章了,我们今天换一个角度来重新看这个问题。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和老师教育,在家要勤快,在学校学习要勤奋,在社会上,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我们经常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业精于勤荒于嬉,但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正确的努力。

勤奋和努力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却把低水平的勤奋和高质量的成果之间天然的等同了,而没有搞清楚应该如何更高效的勤奋。我前边的文章里写过很多次,努力和坚持,很多时候并不重要,有些朋友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而很多时候,所谓的努力和勤奋,成了我们和别人对比的重要参照,就像说,虽然我做不好,但是我比你努力。

我们天然的以为,成绩和努力、勤奋是必然的线性关系,就是我付出100分的努力,就得有100分的收获。

我们很多人的努力程度,可能并不低于很多取得非常好的成绩,甚至是拥有巨大成就的人,很显然,努力的程度和结果之间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

为什么说努力、奋斗、坚持,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很多时候的所谓努力和坚持只是感动了自己和看客们,这是智慧不够的表现。努力和坚持,即使是在正确的方向上,也最多能够让我们顺利的到达这一层楼的天花板,但是想要进入更高的楼层,则需要的是智慧,也就是我们格局的提升。

但是,我们在和别人比,和自己比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都是努力和坚持,因为我们只有让自己忙的晕头转向的时候,才会稍微心安理得,才会自我感动,而不愿意或者说不能真正的冷静下来去思考,祛除掉自己的焦虑、攀比、利益以后的

诚实的思考,真正的找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

很多人宁愿去做任何事,而是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但是,很多人宁愿去享受这种所谓的勤奋带来的自我感动踏实的感觉,而不愿意去思考应该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效率。而我们所要逃避的,有时候才是真正的主要矛盾,而解决好主要矛盾,很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还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具体的现实生活的情境当中,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假装很勤劳。

在很多企业里,“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可能是我们最经常见到的推卸责任的借口了。而且很多老板也希望通过对那些真的没有功劳,但是有“苦劳”的人的奖励,来彰显自己的人情味,还有他觉得这是在奖励“忠诚”,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奖罚不明

的情况。一说到奖罚不明,我们通常想到的是,赏罚的机制不明确,又包括赏罚的度不明确,还包括赏罚的落实有偏差,小功受大赏,小过被巨罚,还有一种就是上边提到的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功过相抵。这种功过相抵有人情味的成分在里边,但是要有处理这类事情的智慧,不能简单的功过相抵,如果是简单的功过相抵是对对方的纵容,后边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对苦劳的奖赏该如何界定,以及该如何赏罚是门艺术,如果过度的提倡苦劳,企业里很容易出现变相加班、故意拖长工作时间造成苦劳的假象,因为如果不是以最后的成果作为依据的话,执行者很容易放松对工作成果的要求。

员工不努力工作,有很多的原因,既有员工个人的因素,但是更根本性的因素,应该是由企业家本人来思考。

聪明的领导,都会“装傻”、“装笨”、让自己闲下来


根本性的因素是,你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奖惩标准,以及对员工工作成果的客观评价标准。我一直说,管理的目的不是控制,而是成长和激发,让员工在工作中成长,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现在这样一个“智力型员工”为主流的时代,过度的控制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强烈的对抗情绪。只知道控制的结果,员工就只会沦为工具,而且是有着强烈逆反心理的工具,这样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导致这种因素的还有一个,就是有些老板见不得员工“闲着”,觉得我付了你工资,你就该竭尽所能,不能一时半刻闲着。这其实是一种人性的贪婪,如果拥有这种“懒惰”又能高效的完成工作的员工,其实是自己的幸运。其实,很多老板也知道,只是想从这样的员工身上多榨取更多的价值。而且干的越多,犯错误的可能性越大,瞅准机会,还要不时的“敲打

”他们一下。我想,在这样的情境下,很少有人能够一直保持充足的干劲、饱满的热情。

比这种行为更可怕的是,老板自己不敢让自己闲下来。

《管子》里说: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折腾,现在我们有些人说: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里的两个折腾不是一个意思,这里说的是无为,很多朋友对于无为有很多误解,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顺道而为,作为领导者的职责是什么?用《管子·形势解》里的话说,”人主度其量,陈其分职,明其法式,以莅其民,而不以言先之“。就是说领导者的职责制定规则、制度,也就是定战略,然后就是分工,找到合适的人负责相应的事情,也就是搭班子,剩下的就是明确奖惩赏罚,并切实的监督,下属也就会在规则的范围内,积极作为。

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这里的蜀,不是四川的简称,而是古代的一种祭器,意思就是说,做君主的拿着祭器不说话,国家就能得到治理。这就是无为的思想,本质是作为领导者,要坚守自己的职责,选人任能,制定规则,监督执行,以身作则。我们现在经常碰到的问题是,作为领导者控制不住自己,总是胡乱做指示,胡乱插手下属的工作。这将导致你的管理层、中层,无所适从,也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为什么?因为底层的员工都知道,他的直接领导说的话没用,到最后还是都要听最高领导的。民自试是什么?就是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刚才说的这种情况,主观能动性就不可能发挥的出来。而是戳一戳动一动,领导不关注,就什么也不干。如果作为领导者,你觉得自己累到吐血,还经常认为下属就是一无是处的时候,建议大家反思一下,问题到底出在了哪?

很多时候,创业的时候,老板什么都要做,但是过于聪明能干的老板,结果就是自己累死,下属烦死,或者闲死。聪明的老板做不大,有些时候作为老板,要学会装傻、装笨,给员工和下属留出成长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真正的激发出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聪明的领导,都会“装傻”、“装笨”、让自己闲下来


《管子》中对领导者的要求有一项,就是身佚而天下治。我们很多老板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闲不住,一闲下来心里就没着没落的。总觉得自己得干点什么,才能显得自己比较勤奋,才能对得起老板这个职位。但是,如果你一旦开始决定做点什么具体事的时候,我说的是本来属于你的下属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的时候,你做哪一块的事情,哪一块基本就会开始出问题了。君主或者说最高领导者最为重要的是决策,这个决策是战略方向的决策,是对制度、组织架构、关键岗位的负责人的考核等等这些才是重大决策,不是给最普通的员工签一个总额只有几十块钱的差旅费的报销单。古代圣贤的君主可以用很多的时间打猎、听音乐,也就是玩了。但是对于我们现代的企业家而言,可能需要做的更多,研究趋势,研究方向,

也就是我前边说的要活在未来。可以去学习,找专家去讨教,可以留出时间给企业拓展和维护重要资源。


对于个人而言,学会正确的努力,比漫无目的的勤奋和努力更重要。

而对于创业者,企业家而言,学会“装傻”、“装笨”、让自己闲下来,有更多的时间活在未来,远比事必躬亲重要的多,当然,也难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