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國常會為何如此重視製造業穩增長?

■ 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製造業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促進製造業穩增長成2020年中國經濟穩增長“第一槍”。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通過推進改革創新、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擴大製造業開放、深挖內需潛力等四大舉措,促進製造業穩增長,穩定經濟發展的基本盤。

對工業穩增長支撐作用明顯

當前,在全球製造業分工重構之際,我國製造業面臨 “高端迴流”和 “中低端分流”的雙重壓力,亟待破題。2019年,我國首次躋身全球製造業創新指數15強,製造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效初顯,但是我國製造業 “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

我國製造業對工業穩增長支撐作用明顯增強,但是自2019年以來,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持續負增長,製造業投資創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新低。2019年1~11月,我國製造業投資增速僅有2.5%,而2018年同期這一增速為9.5%。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用改革辦法和市場化措施,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動能,促進製造業穩增長。要實施以製造業為重點的減稅降費措施,推動降低製造業用電成本和企業電信資費,全部放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釋放了減輕企業負擔的信號。2020年,工信部將健全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建立防止拖欠中小企業款項制度,推動減輕企業負擔,穩定製造業投資。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促進製造業穩增長,要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方式,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製造業轉型升級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財政信貸等政策支持。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預計,國家後續政策對製造業的信貸和融資支持將是大勢所趨。

製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2019年12月28日,在第四屆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高峰論壇上,中國經濟信息社發佈的 《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報告 (2019)》指出,得益於國家政策的積極引領支持,我國先進製造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進程加速。

自2019年以來,中央對製造業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2019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 “穩定製造業投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0年工作重點時,同樣多次提及製造業。比如, “提升製造業水平” “推進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 “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等。

先進製造業是在產業結構升級的趨勢下,在生產過程中採用新技術和新理念的製造業,主要包括石油、化工、醫藥、電氣、通信、儀器、設備等。國務院

常務會議要求,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綠色製造。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入中後期階段,製造業具備了整體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的基本條件,正在進入必須通過高質量發展才能繼續發展壯大的階段。《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報告 (2019)》認為,我國應堅持以質量變革為核心,優化供給結構,促進製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以效率變革為目標,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以動力變革為重點,培育發展新動能,健全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中金公司在最新研報中指出,2020年製造業產業鏈庫存週期將有望向上傳導,就中長期而言,工業自動化及裝備製造業具備持續高增長的基礎與動力,製造業龍頭企業發展空間相當廣闊。

促進產業和消費 “雙升級”

國家多個部委在部署2020年工作重點時都提到了製造業的發展,尤其是先進製造業。其中,工信部提出著力穩定製造業投資,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堅持智能製造主攻方向,持續深化人工智能、

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等。

財政部指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研究建立與支持創新相適應的政府採購交易制度、成本管理和風險分擔機制。

而針對製造業開放和深挖內需潛力,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一系列舉措。對此,工信部將清除影響製造業開放政策落地的各種障礙,取消商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引導外資投向電子信息等先進製造業、研發設計等現代服務業和中西部地區。同時,完善促進汽車產業改革發展的措施,推動適應國內需求的工業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