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會心軟放過徐達的後人?

毛佳健

不邀自來:


我們現代人對於明朝的瞭解,是基於清朝修史後的《明史》,清滿人,作為外來侵略者而言,他們不同於元朝忽必烈的統治。元朝蒙古皇族的統治是通過絕對的力量上來統治,對於文化方面沒有壓制性的修改,這也導致了以侵略者身份建立的大元王朝只經歷了數十載。


清朝不一樣,或許有了元朝的前車之鑑,作為侵略者的他們,是先從文化入手,大肆修改史書,對於清有一絲不好的歷史,都抹掉,把明朝的皇帝都刻畫成昏君,從此來奴化神州大地的百姓。來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

正文:


朱元璋出身貧農家庭,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為僧據說法號如淨。 25歲(1352年)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政權。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其他起義軍,統一南方,後北伐滅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國號“大明”。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興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減免賦稅。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同時立《大明律》,用嚴刑峻法管理百姓與官僚,禁止百姓自由遷徙,嚴厲打擊官吏的貪汙腐敗,設立錦衣衛等特務機構,清洗權貴勢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廢中書省,由皇帝直領各部,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駕崩後傳位於嫡長孫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朱元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清貧的開國皇帝,他在位期間,國力得以迅速康復,官員貪汙率極低,百姓安居樂業。


歷史誤區:清修《明史》裡面記載朱元璋濫殺功臣,實際上朱元璋時期功臣被殺率低於30%


1、謀士:劉基、朱升、李善長、胡惟庸、王廣洋、宋濂、方孝孺等;



2、武將: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李文忠、沐英、胡大海、傅友德、朱文正、馮勝、耿君用、耿炳文、郭興、郭英、周德興等。


徐達:毒瘡吃蒸鵝死,無稽之談。恐怕那個鵝是用三氧化二砷蒸的吧?


胡惟庸當丞相時,想結交徐達,徐達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賄賂徐達的看門人福壽,讓他對徐達圖謀不軌,福壽揭發了他,徐達也不予追究,只是時時向朱元璋進言說胡惟庸不能勝任丞相之職。後來胡惟庸果然被處死,朱元璋為此更加重視徐達。洪武十七年(1384年),太陰侵犯上將,朱元璋心中憎惡。徐達在北平患了背疽,稍好一點時,朱元璋派徐達的長子徐輝祖攜帶他的親筆信前往慰問,不久應召返回京師。次年二月,徐達病逝。朱元璋為此停止臨朝聽政,發喪時悲慟不已。追封徐達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贈其子孫三世都為王爵。賜葬鍾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徐達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都位列第一。

徐達應該算是朱元璋那麼多功臣裡面,最得朱元璋信任之人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朱元璋評價徐達


常遇春:戰死

湯和:善終


鄧愈:跟隨徐達遠征甘肅,擊敗北元,招降烏斯藏諸部。洪武十年,病逝於壽春,追封為寧河王,諡武順。


李文忠: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享年45歲


沐英:雲南平定後,沐英留滇鎮守,大興屯田,勸課農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雲南逝世。享年47歲


傅德友:藍玉案牽連,枉死。。。



朱文正:江西之平,朱文正居功多。朱元璋還京後,大大地賞賜常遇春、廖永忠及諸將士金帛。朱文正有功,卻未封賞,發怒,遂失常度,任部將掠奪其下妻女。按察使李飲冰上奏朱文正驕侈觖望,朱元璋遣使責罵。朱文正懼怕,李飲冰又上奏朱文正有異心;被免官軟禁於桐城,沒多久去世。作死;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將時年八歲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封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唯一非朱元璋兒子的明朝藩王。由此可見,朱元璋並非忘恩負義之輩


馮勝:馮勝平時在打穀場的地底下埋了許多個大腹小口的瓦甕。“藍玉案”發生一年餘以後,其親戚向朱元璋控告馮勝私埋兵器。此後,朱元璋召馮勝飲酒,說:“我不管這件事。”馮勝返回後自殺身亡。其義女、女兒馮秀梅、馮文敏同時被害[來源請求]。成化十一年祥符新昌坊建有“馮勝祠”。崇禎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追封他為寧陵王,諡“武壯”

枉死


耿君用:濠州(安徽鳳陽)人,與朱元璋同鄉。後隨朱元璋渡江,任管軍總管,至正十六年(1356年)七月在救援宜興時,與張士誠交鋒,士誠棄鎮江,移兵潛襲宜興,君用不及防備,城陷力戰而死。餘眾由其子耿炳文繼續領導。


耿秉文:朱元璋死了他都沒死,這個不多說了。


郭興:洪武三年,擔任秦王武傅,兼陝西行都督府僉事。後封功,因為郭興不守紀律,只封鞏昌侯。次年進攻四川,攻下漢州、成都。後跟從徐達鎮守北平,並同陳德在答剌海口大敗元軍。後在臨清練兵,十七年去世,年五十四。贈陝國公,諡宣武;病逝


郭英:因郭寧妃是他的同胞妹妹,因而備受朱元璋恩寵。靖難之役時,跟隨朝廷大軍征討燕王朱棣無功。永樂元年(1403年)逝世,追贈營國公,諡威襄。善終


周德興:洪武十六年,周德興之子周驥夥同右軍都督王誠之子王庸等入宮為非。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周驥被揭發同宮女亂搞關係,以“帷德不修”罪名,父子連坐誅死,命收其公田。子不教父之過,該死


由上面可以知道,跟隨朱元璋打仗的15名有顯赫戰功的將軍,就2名是因為,

“藍玉案”枉死的

文臣:


劉基: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授劉基為弘文館學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劉基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食祿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賜劉基還歸家鄉。

洪武八年(1375年:劉伯溫64歲),劉基不良於行,但仍和京官參加元旦的早朝,隨後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歲早朝》,這雖屬於歌功頒德的應酬文字,但詩中仍可以看見劉基的心情。


後世傳:朱元璋派胡惟庸毒害劉基。。。我真的覺得是一派胡言


如果是因為醫不好,就是醫生的謀害病人,我覺得現在很多醫生都該死了


朱升:

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歲的朱升以年邁和“祭掃祖塋”為由告老還鄉,辭官隱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績,意欲重封,但朱升執意退隱。朱升退隱時並未回老家休寧,也沒有去原隱居地安徽歙縣石門,而是攜帶著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東海轉至西溪胥宇,並在南龍港建了房屋。

洪武三年(1370年)病逝,葬於今天的鹽城西區北龍港鎮南龍港東首文曲溝北


72歲,善終


李善長:胡惟庸案發生,受牽連而處死者甚多,但李善長仍然如故。此時御史中丞空缺,李善長暫時管理御史臺事務,多次向朱元璋提出建議。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長沒有表示感謝,朱元璋因而懷恨在心。


李善長算是最枉的一個功臣,奈何忠義兩難存


胡惟庸:害人精,真的該死


王廣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劉基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塗節上奏,朱元璋問及此事,廣洋回說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責廣洋朋黨欺君,將廣洋貶謫海南。當船行到太平時,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書省又不揭發楊憲陰謀等罪過,下詔賜毒而死。不算冤死



宋濂: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二十日因病逝於夔州(今重慶奉節),年七十二。臨終正坐斂手而逝,時有夔州的官員都前來贈賻哭祭。知事葉以從將宋濂葬於蓮花山下。蜀王朱椿仰慕宋濂,又將宋濂轉葬華陽城東。

一說宋濂於洪武四年因獻詩“自古戒禽荒”一語激怒朱元璋,導致此禍。


枉死。


統計了一下,23名朱元璋年代比較重要的功臣,實際上因為牽連枉死的,也就4人


我不知道後世史書為何刻畫朱元璋為一個卑鄙小人。


為君者一生清廉,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缺被後世人刻畫成一個殘暴弒殺功臣的昏君、、、


飛天琴羅

眾所周知,朱元璋本為布衣,在40歲稱帝,登基以後,都這樣傳,朱元璋幾乎殺盡了大明的開國功臣,唯獨徐達的子孫。

仔細看看,

徐達(蒸鵝之說經不起推敲)

常遇春

李文忠(病死遷怒醫生,封建時代很正常,不能說明被殺)。

劉伯溫(哪有慢性毒藥使人吃後,跋涉數千裡回家,病痛半年而死,劉基是自然死亡)

沐英

鄧愈

湯和

其實,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兄弟大多是正常死亡,而朱元璋殺的都是那些貪官汙吏,膨脹之人。

在《明史 徐達傳》中有“洪武諸功臣,惟達子孫有二公,分居兩京 ”也就是說,在協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兄弟中,只有徐達的子孫承襲魏國公和定國公。其他的功臣,大抵都是被朱元璋殺的殺了、貶的貶了。其後人,當然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因此,有人說,朱明王朝恩澤徐達子孫,蓋因徐達之忠也。

其實,明朝第一代開國武將與朱皇帝的感情還是不錯的。而徐達本身根朱皇帝是同村的。也就是說,沒有顯赫的背景,無需防備。對於徐達而言,對朱元璋也是知根知底,要叛亂也不需要建國之後。再簡單一點,徐達不是當皇帝的料,這一點朱皇帝是知道的,所以徐達以及其子孫安全很多。

徐達和朱元璋都是濠州的,徐達本人寬厚善良,精通兵法,屢戰屢勝,是明朝開國的大功臣。而且徐達為人低調、謙遜,不居功自傲,忠心侍主。

朱元璋對徐達也很信任,兩個人關係不錯,

朱元璋曾評價徐達:“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然而,徐達依然是莫名地去世了。明史記載相當簡單:“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民間有朱元璋賜徐達燒鵝的說法。這一點,似可信,但無依據。

  徐達背生毒蒼是事實,朱元璋賜死之意,卻是後人想像的。徐達英年早逝,後人當然是要浮想聯翩的。以朱元璋的無賴為人,這是不奇怪的。徐達去世,朱元璋甚為悲痛,明史說:“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以徐達之功,大明王朝當然要厚待徐達之後的。徐達共有四子三女,四子即輝祖、添福、膺緒、增壽。其女也分別嫁朱家人,或成皇后,或成王妃。他的長女甚至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但是,他的兩位封侯晉公之子,卻根本沒有好下場。這兩個人,均圈入建文初年的 “靖難之亂 ”。一個因忠誠而被囚致死,一個則因親情而被殺。

最後徐達的大兒子徐輝祖,承襲魏國公;小兒子徐增壽官至左都督,也捲入 “靖難之亂 ”,兩個人因此死亡,他的次子徐添福也早早夭折。僅有三子徐膺緒曾授尚寶司卿、中軍都督僉事、世襲指揮使等職,得以善終。


小二說歷史

這個問題很奇怪,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徐達的後人?

(徐達)

關於朱元璋的第一武將徐達死亡原因的問題,歷史上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說是朱元璋準備殺功臣,造了一座慶功樓,把功臣請到慶功樓上赴宴,準備一把火燒掉。這事被徐達預先知道了,當朱元璋中途離開慶功樓的時候,徐達也緊緊跟隨。朱元璋讓徐達回去,徐達留著淚說:“真的一個都不留嗎?”朱元璋發現徐達察覺了,沒讓徐達返回去。但是,徐達從此擔驚受怕,後來就生了背疽。(古代很多大人物,只要驚恐,都會生背疽,不知道怎麼回事)。朱元璋知道後,送了一盤蒸鵝肉給他吃。鵝肉性熱,生瘡之人尤其不能吃。徐達知道朱元璋起了殺心,更加驚恐,於是吃了鵝肉,背疽崩裂,毒發身亡。

這件事在正史上沒有記載,野史中則記載了不少。明朝徐禎卿所著的筆記小說《翦勝野聞》、清朝趙翼的歷史雜記《廿二史札記》、以及著名的民間評書《大明英烈傳》都有記載。

因為有這些記載,因此才有上面這個問題。就是覺得,徐達是給朱元璋害死的,按照朱元璋斬草除根的德性,自然也不會放過徐達的後人。

但是很明顯,這是一種對朱元璋所謂“殺功臣”的誇大和誤解。

(朱元璋)

眾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確實採取過許多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包括利用“洪武四大案”處理了許多開國功臣。不過朱元璋之所以要處理這些功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他覺得這些功臣的一些言行,影響了整個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及正向發展;二是他覺得這些功臣的言行,對皇權構成了威脅。

那麼,徐達有沒有言行對國家的穩定和皇權的鞏固構成了威脅的呢?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咱們先來看看,朱元璋是怎麼評價徐達的。朱元璋的原話是這樣的:“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這段話中,有兩個詞非常重要:一是“不矜不伐”,二是“中正無疵”。

“不矜不伐”就是不居功自傲,不自以為了不起。為什麼大臣應該不居功自傲呢?因為所有的功勳都是皇帝賞賜的,是皇帝給予的。如果皇帝不給,那你其實什麼都沒有。總之一句話,你得記住皇帝的好。

“中正無疵”就是中直純正。也就是心地純正,不搞歪門邪道。什麼是歪門邪道?就是慾望太大。對於一個功臣來說,最大的慾望,莫過於奪權當皇帝。朱元璋這麼說,就是表揚徐達恪守臣子的本分。

朱元璋說得沒錯,徐達從投奔朱元璋那天起,就一直恪守臣子的本分。

1355年2月,徐達跟隨朱元璋攻取和州時,敵軍抓走了朱元璋,徐達便提出,用自己的性命來換朱元璋。那時候,朱元璋還沒有什麼地位,徐達就已經對他如此忠誠。

明史還記載,有一次徐達和朱元璋飲酒,徐達大醉,醒來才發現自己蓋著朱元璋的被子,“驚趨下階,俯伏呼死罪。”由此可見,他是非常安分守己的。

(朱元璋、徐達下棋)

野史中又有一條記載,說徐達棋藝比朱元璋高,但每次和朱元璋下棋,都恰到好處地輸給朱元璋。後來朱元璋發覺後,不准他輸,他自然就贏了。不過,他把贏的棋擺成了一個“萬歲”的圖案,取悅朱元璋。

以上這些記載,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說明徐達是忠心不二的。既然是這樣一個人,朱元璋為何還要殺他?就算“冷酷無情”,難道不需要將軍嗎?

《明史·徐達傳》上說:“洪武諸功臣,惟達子孫有二公,分居兩京。”由此可見,朱元璋不但對徐達很好,死後追封他為中山王,而且還讓他的子孫承襲爵位,作為旌表。


張生全精彩歷史

暫且不回答這個問題,徐達本人的死也是一個謎一般的存在,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一種說是朱元璋賜燒鵝毒死的,一種說是自然死亡的。不管那種說法都從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於徐達處理是很謹慎的。徐達情商很高,不像藍玉等人,再者徐達跟朱元璋共事的時間長知道對朱元璋看的比較透徹。所以他儘量不去觸碰朱元璋的底線,自己不拉幫結派,也不貪汙腐化,自己在府裡閉門謝客。

徐達一生戰功卓著,在軍隊的影響甚大,朱元璋想動徐達家族牽扯太大,所以朱元璋不會動徐達家族。第二個原因就是徐達通過聯姻把自己家族與朱元璋家族綁到了一起,一損具損,一榮俱榮。如果貿然處置徐達後人會牽扯到太子和燕王。不僅僅是朱元璋就算是朱棣也沒有處理徐達家族,徐達家族不是那麼好處理的,他和朱元璋家族已經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一個局面了。

不是說朱元璋心軟放過了徐達家族,只能說徐達不但是軍事天才,政治上也很厲害,情商很高。其他人文臣武將之間相互聯姻,徐達比較聰明跟朱元璋聯姻可以保護自己的家族。


追尋30268066

朱元璋不是什麼心慈手軟的慈善家,但也絕非濫殺無辜的魔頭

徐達之死,歷來就沒有統一的說法,以燒鵝上路最為知名,但真實性有待考證

但是,善待徐達的後人,卻是毋庸置疑的。這是老朱對於忠臣、功臣的肯定以及部分的“歉疚”。一如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不僅厚待還得到建文帝的重用,只不過不中用而已

至於徐達,到底老朱有沒有下毒手,這是一個問題


火燒慶功樓的傳說,真實度一般,卻表明了一定問題

老朱是有意屠殺功臣的,否則火燒慶功樓一說不會廣泛出現在野史之中,要知道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老朱不是對功臣們大肆屠戮,也不會有這樣驚為天人的操作(要殺就殺,還非得給人搞成叫花雞)


因為,他知道老朱要幹什麼,據說是劉基告訴徐達,老朱準備來一場大型燒烤,而材料就是這些功臣。貌似喝醉的老朱示意徐達回去,自己只是上個廁所而已,馬上回來

徐達流淚,默默的說出一句話“皇上,真的一個都不留嗎?”隨後老朱久久不語,並未讓徐達再回到宴會,在他們離開慶功樓之後,大火便吞噬了在場所有人

如此看來,徐達是撿來了一條命。但宿命的安排,還有一隻鵝在等著他

其實這隻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來送鵝的人

如果火燒慶功樓成立,那徐達算是逃過一劫。實際上火燒慶功樓的真實性的確不高,是清朝統治者為了妖魔化朱元璋而刻意去誹謗的結果,當然老朱也是有問題的

關於徐達病死的記載,有這樣一段史料不得不讓人懷疑徐達的死可能沒這麼簡單

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

這段記載,其實有些奇怪的,徐達患病,而且比較致命,但竟然有些好轉。隨後老朱派徐達的兒子徐輝祖回來探望並帶來了老朱的親筆書信,隨後徐輝祖還沒來得及好好照顧老爹,就被召回了南京。過了不久徐達病重並死去

徐輝祖帶來了怎樣一封書信?為何徐達身體稍微好轉就派他兒子回來,而且很快又召回了京城?

按理說,如果皇帝真的體恤大臣,此時不應該讓兒子在身邊盡孝嗎?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封書信和立刻召回的長子,間接要了徐達的命

如果功臣是非殺不可,那麼後人應該好好安頓

老朱不是什麼變態殺人狂,雖然他曾以各種理由殺掉了不少功臣,如廖永忠、付友德等一批名將均死於“冤案”或者說根本不值一提的事情,也有諸如朱亮祖這樣橫行鄉里、品行不端的功臣,但實際上這些人都罪不至死

只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而徐達,無論是吃鵝而死,或是患病而死,至少正史之中他是病死的。一如其他名將的後人,徐達後人也得到了該得到的“補償”

當然也有下場比較慘的,比如朱元璋的親家兼同鄉李善長同志,被夷三族

但凡是老實巴交如徐達、湯和、李文忠等人,後人都混的不算差

凡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朱元璋,倒也不是絕情之人,當然前提是分人

真正的布衣皇帝朱元璋,曾經的全職是貧農,兼職是和尚、要飯的

卻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能力打下整個江山,堪稱是屌絲逆襲的典範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曾經的豐功偉績,卻忘記了

在他還是個親兵的時候,百夫長湯和畢恭畢敬的跟在他的身後

他的同鄉李善長、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老實人徐達,義無反顧的跟著他闖蕩

每當想起這曾經激情燃燒的歲月,老朱會不會默默的說一句:“老鐵,對不住了!”



置身黑白的精彩

刺桐蘇與你回味真實的歷史。

個人認為:這是個不可成立的偽命題。


征戰四方,奠定中原,開洪武中興之光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本為淮右布衣,25歲從軍郭子儀,40歲應天府稱帝,平定天下,統一中國,在位31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創造了輝煌的大明王朝,實現了正統華夏的又一次復興,個人對於他的歷史貢獻,那是讚歎不絕。

屠殺功臣,守護皇權,續朱家萬世之業

撇開歷史功績另論,談及這位洪武大帝,躲不開的輿論焦點,是尤其主導的冤假錯案以及大量屠殺開國功臣。回顧中華千年,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歷史劇情不斷上演,昔有胡亥劉邦,近有楊堅劉秀,就連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也不免動刀子,砍幾個功臣名將。歷史如此的相像,而朱元璋卻將這千古劇情,演繹的最徹底。

政治無父子,皇權無人情

殺害一些開國功臣是有其維護統治的正確意義,避免過大的功臣勢力,影響到其朱家子孫的統治地位,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朱元璋的選擇是對的,至於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尺度把握,那就不是我們能參與評價的了。

對於朱元璋而言,好不容易擁有了權利,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維護權利。

所謂的親情,戰友情,在皇權面前那真就不值一提,開國81臣,朱重八從不手軟,基本都殺了個遍,更不會有所謂的對徐達之子心軟一說
當年徐達還未病逝前,徐達之妻謝氏,就因口無遮攔,被朱元璋一紙下令將其殺害,殺雞儆猴,暗示徐達,只要有需要,我隨時可以要你小命,可見朱元璋殺人之心。

徐家雖傳世,但也難倖免

出身布衣到坐擁天下,和長達15年的征戰生涯和個人晚年的猜測多疑,我想後期朱元璋的心理世界,是非常複雜或者接近一定扭曲的病態,加之繼承人朱標壯年早逝,皇孫朱允炆勢單力薄,朱元璋屠殺功臣奠定皇權的意識,越來越強,老糊塗那時所作所為,已非理性可以評定。徐達的四個兒子,唯獨老三善終,卻也未繼承爵位,其餘三隻夭折和死於明朝二代三代之手,徐家輝煌不在,殺與不殺都沒有意義了。


皇帝的階層和社會,不是我們能考究的,統治天下,不是兒女情長,必要的政治手段和利益犧牲都是應該的,心軟放過某個人,對於皇帝而言,我想只是個偽命題,或是價值不在,亦或是歷史的僥倖。

以上是刺桐蘇個人的一點看法,大家多多評論,我們共同回味真實的歷史。


刺桐蘇

朱元璋本來就不準備殺徐達,所以放過徐達後人也就理所當然了。朱元璋根本不擔心徐達會反自己,因為徐達跟朱元璋是兒女親家,而徐達的部隊又全部被朱棣所掌握。朱元璋是明君,既然徐達臨死前已經沒有任何威脅力了,留下徐達還可以成就朱元璋的美名,所以說朱元璋殺徐達實乃無稽之談。

徐達死於洪武十八年,乃是受北元風寒所致兵。這種病並不奇怪,在當時的軍中很多人都感染這種病。徐達常年在軍中,轉戰南北疆場,病死很正常。

其次,朱元璋不僅對徐達後代寬厚,對任何開國功臣的後代都寬厚。除了被處以謀反罪的藍玉以及涉足朋黨的胡惟庸。其他人的後代,哪怕是犯了死罪,朱元璋也是從輕發落。

總之,說朱元璋殘暴慢待功臣的都是來自清朝史官的汙衊,整個朱元璋洪武時期,雖然殺了某些功臣,但絕對沒有一個是無辜的!


優己

徐達是洪武開國六公爵之一,出將入相位極人臣,死後封王配享太廟列功臣第一,子孫託其功高官後祿享盡榮華富貴。徐達是開國第一名將,在文武功臣榜上僅次於第一功臣李善長,李被謀反罪株滅三族除名,故徐老二變徐老大,建國後軍權掌在李文忠手裡,徐實際無權僅有第一名將的虛名,徐既忠貞於朱又不貪念權柄,對朱無威脅故朱無殺徐之心力,相反善待優厚其後代,傳說朱殺徐是子虛烏有的瞎編亂造。


腳踏一枝梅

徐達字天德,(今安徽鳳陽東北)人。與

朱元璋是老鄉。隨郭子興造反,後遇朱元璋,成為朱元璋部下。徐達為人厚道,精通兵法,歷經沙場無數,戰之必勝,攻之必破,功勳卓著,是明朝開國元老第一功臣。


徐達為人低調,從無傲功自居。小心謹慎,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深得朱元璋信任。朱元璋曽賞賜自己住過的舊宅,徐達堅決不要。一次喝酒,朱元璋故意將徐達灌醉,徐達大醉就蓋朱元璋被子倒頭就睡,醒來後大驚,伏地請罪。朱元璋大喜,對徐達非常滿意。

有傳說朱元璋徐達下棋,告訴徐達不可讓棋,這盤棋一直下到中午,後來徐達執棋不落,

朱元璋問何故?徐達跪下說道皇上請看,原來徐達所執黑子以擺成萬歲二字。朱元璋深知徐達忠誠不二。

後來朱元璋見太子性格柔弱不善殺戮,怕自己死後太子鎮不住這些大臣,開始殺戮開國大臣。連李善長劉伯溫。都遭毒手。而徐達死後他的後代也得到重用,對明朝政權也是忠心耿耿。


金多多賊蓋

扯一點遠的,明朝之後清朝統治華夏大地,而清朝非常盛行“文字獄”,漢族文人,稍有不慎,今天吟詩作畫,明日就人頭落地,而且“文字獄”還是後人公認的明君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最烈。

作為統治階級,為了消除漢人的反抗情緒,滿清統治者存在抹黑朱元璋的嫌疑,所以,後來流行的蒸鵝害死徐達,毒死劉基的說法,真的值得商榷。

朱元璋誅殺功臣的事情看來是無法洗清了,看一看他殺的人,胡惟庸意圖謀反,死,藍玉被告謀反,死。李善長,受到胡惟庸誅連,死。宋濂,受誅連,流放途中死。馮勝,遭猜忌,死。葉升,受誅連,死。傅友德,沒什麼罪,死。

經過朱元璋的一番操作和,大明朝的開過武將能臣,十去七八。就按照史書說的,他是為了給仁厚的朱允文清除障礙,免得以後把控不住這些功高蓋主的名臣猛將,那麼,當這些人都不在了時,威脅已除,他們的後人,翻不了多大的浪花了。單說徐達,朱元璋把它稱作第一名將,兩人是老鄉,知根知底,徐達不一定是他害死,所以,老朋友的子孫,當然會善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