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轉型升級,企業家怎樣面對自身的經驗侷限性?


轉型升級,企業家怎樣面對自身的經驗侷限性?

小時候特別討厭父母市井的樣子,當時就在心裡暗暗發誓,長大後一定不能像他們一樣;長大後發現,自己和父母越來越像,自私、勢利。終於還是活成了自己厭惡的樣子,這種感覺特別無助,你明明知道問題在哪,卻又毫無辦法。

中關村的孵化器裡,以導師制為特色,做的比較好的,亞傑會可能是其中之一,當我帶著企業想加入時,卻被一條不起眼的規定擋在了門外——“創始人不能超過40歲”,理由是男人心理成熟的年齡是40歲,三觀已經定型,很難被改變,再好的導師也是浪費資源。應了那句話,誰也沒有錯,錯的只是我們太老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在研究企業轉型升級,發現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企業轉型升級的成功率比創業者首次創業的成功率還要低地多,在成功的案例裡面,又有大部分是通過股權等機制設計,讓有能力的第三人來主導轉型或二次創業的,如宗毅的裂變式創業、騰訊的微信、海爾的合夥人計劃等,真正能逃脫“CEO是天花板”的,少之又少。這可能也是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家企業,老了老了還扶日航於即倒的稻盛和夫在中國被封神的原因吧。

轉型升級,企業家怎樣面對自身的經驗侷限性?

之前參觀過京瓷和稻盛資料館,上個月又參加了北京盛和塾年會,一方面是感嘆盛和塾在國內發展如此迅猛,十年時間,全國各省均建立了盛和塾的分部,另一方面,又感慨稻盛經營哲學、阿米巴管理在國內落地之難。和稻盛和夫相識多年的華人企業家、日本上市企業Softbrain創始人宋文洲說,別被稻盛和夫忽悠了,當著書立說的企業家離開公司後,他的理念和理論就開始不管用,甚至救不了自己的企業。

轉型升級,企業家怎樣面對自身的經驗侷限性?

企業家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為他們在某一領域看地比別人更深、更遠,抓住了某個歷史機遇,從而獲得了比常人更多的社會資源——財富、地位、名望等等。但經驗是把雙刃劍,成功的經驗更是如此,它讓你在某些領域如魚得水,在另外一些領域讓你啥也不是。曾經一次次成功的經驗,讓大腦一次又一次地給予我們身體多巴胺獎勵,讓我們身心愉悅,自信滿滿,這種感覺太美妙了。在一次次的刺激下,這條腦回路變得越來越強壯,以致於再碰到類似的情況,都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我們就已經做出了判斷。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在日新月異的市場面前,即便是經濟學的真理,也難以做到始終如一;而層出不窮的年輕一輩,更是在良好的大環境中飛速成長,無時無刻不在給企業家們壓力。轉型,是中國很多企業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但問題是,要如何穩中求變,給自己和企業一個新的機會。

第一種方式:提升自我,再來一次“All in”式的創業

這要求企業家:

1、告別思維定勢,重新“認識市場”

市場變了,曾經的老辦法解決不了現在的新問題,老經驗已經不起作用了!創業者想要重現往日的輝煌,一定要回歸一線,放空自己,告別思維定勢,用自己的身體去重新感受市場,審視並解決當下的問題;

2、開拓眼界,提高格局,重構三觀,努力提高自身的天花板。

推薦指數:3顆星

成功指數:1顆星

第二種方式:避開自身的經驗侷限性,讓有能力的第三人來主導轉型升級。

個人經驗有侷限性,企業也有自己的基因和產業鏈定位,由第一代創業者主導的轉型升級,很難突破個人的經驗侷限性、放棄既得的企業利益,畏首畏尾,很難成功。而由第三人來主導的轉型升級,可以很好的規避上述問題,核心是做好利益分配,綁定第三人和公司的利益,儘量不參與或者少參與企業經營決策。

推薦指數:5顆星

成功指數:3顆星

第一種方式很難,一個人的三觀很難被改變;第二種方式也很難,因為企業家如果不努力提升自身的格局,學會股權和利益分享,完全信任第三人等等,很容易走向第一種方式。

不管哪種方式,最需要改變的永遠是CEO自己。

轉型升級,企業家怎樣面對自身的經驗侷限性?

怎麼樣才能改變?去讀MBA?

NO,那是去混文憑和人脈的地方。去遊學,去日本遊學!

心理學研究,除了重大的變故,人只有在“驚訝”的情緒下最容易被說服、被改變。面積只有雲南省這麼大卻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500萬汽車保有量的北京全天堵成一鍋粥,800萬保有量的東京早高峰都不堵車;同樣亞洲面孔,卻在社會、經濟、科技、生活多個方面超越我們,不去親身體驗一次,你絕對想象不到這種巨大的反差帶我們的衝擊和“驚訝”,原來人生還可以這麼活,原來企業還可以這麼經營,只有全方位地沉浸在這種真實而又“毀三觀”的全環境下,你才能真正地體會到稻盛和夫“敬天愛人”的含義,自不必說還有行業的最新技術和潛在的合作機會。

機會來了,由專業媒體思宇醫械觀察主辦的 日本醫療美容行業深度遊學考察,正在招募中...

7天6晚,頂級美容外科學會、一線醫美機構、典型醫美企業,讓你全面瞭解日本醫療美容發展路徑。


趕緊去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