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期刊编委表示对“马屁论文”作者“仁至义尽”

期刊编委表示对“马屁论文”作者“仁至义尽”

近日,中国科学院学者徐中民7年前发表在《冰川冻土》期刊上的论文在朋友圈刷屏了。这篇论文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这起事件日前被挖出更多内幕,徐中民表示自己并不是在拍马屁,网友看不懂自己的论文;而这篇文章在发表的时候,就有同行提出异议,期刊编委表示,对徐中民“仁至义尽”。

期刊编委表示对“马屁论文”作者“仁至义尽”
期刊编委表示对“马屁论文”作者“仁至义尽”期刊编委表示对“马屁论文”作者“仁至义尽”

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出现在了一个正规的学术期刊之内,还是核心期刊。作者单位就是这个期刊的主管单位,而文章的男主角——那个令人高山仰止的导师就是这本期刊的主编。

论文作者徐中民时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他的导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程国栋,程国栋同时担任期刊《冰川冻土》的主编。

事情被曝出后,徐中民对媒体回应说,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论文是拍马屁:“那些人是看不懂,他们能写得出来吗?那些都是我对师娘师父的真情实感……有几个人能写出来啊,程老师和师娘都跟我的父母一样,不真诚能写得出来吗?”他还表示,热议论文只是其中一篇,其他篇才进入论文要点。热议文章表面上看起来有点问题,实际上问题潜伏得非常深刻。

1月12号,论文中涉事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对这起事件回应说,论文发表时他并不知情,但是对此事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已经申请引咎辞去杂志主编职务,并向读者道歉。期刊主办单位中科院西北院通过官网发文说,已经接受程国栋的请辞申请。《冰川冻土》编辑部在官方

微信公号发表《撤稿声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通过官微“中科院之声”回应说,将尽快成立调查组,认真调查相关问题。

期刊编委表示对“马屁论文”作者“仁至义尽”

新京报报道,《冰川冻土》专职副主编沈永平12号晚被暂停职务。他告诉新京报记者,涉事论文是徐中民自投稿件,写了一年多,刊发过程中多次修改:“有一些话,让他修改,他也没修改,后来我们尊重作者的思路,因为它这个体系要完整,所有好多也就没有删掉。”

论文7年前发表的时候,有人曾提出异议。新京报记者联系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徐中民同事金会军。涉事论文发表时,他是《冰川冻土》编委。金会军表示, “不管程院士也好,同事也好,现在只能说是痛心疾首、仁至义尽。当初发现徐中民的这些问题,也是本着治病救人的角度出发。”

为什么学者要如此吹捧导师?为什么这样的文章会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

整个学术界里面其实存在着圈子文化。学术圈子中的学术权威不会被质疑。作为他的学生,去吹捧这些权威、导师,吹捧之后,也没有其他学者指出来,由此使得这个导师可能非常看重这种对自己进行吹捧的学生,这就是一种圈子文化。实际上,它是学术利益共同体的表征。本来我们学术共同体是要以学术标准来评价学者的贡献,但是

学术利益共同体,它是利益关系,会讲“山头”文化,讲圈子文化。你进入这样一个圈子,以某一个学者权威作为自己的山头,就形成这个山头的利益。

我们在教育中,要求学生要有独立人格,但如果科研评价体系中是圈子文化,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溜须拍马,形成小团体。事件当中的这个院士,他是学术权威,有的人就会直接去巴结这个院士,随后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对此不满意的人反而会被边缘化,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这篇文章发表之后,没有在他们的专业领域里面出现质疑之声,或者虽然有质疑,但是最终却没有人理睬的原因。除了这种拍马屁的文章,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代写论文、弄虚作假的文章也出现在学术期刊上,这起事件是所有乱象中的一个部分而已。

期刊编委表示对“马屁论文”作者“仁至义尽”

事情曝光后,媒体进一步调查了解到,涉事论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万资助的项目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这项研究有没有脱离项目设定的方向?

这是否涉及违法违规?该如何追究责任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

这反映出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现在,有的研究者拿到课题项目之后,不认真进行研究,反而去打通学术期刊的关系,然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以此来充当国家课题的成果。这里面涉及到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问题。这起事件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需要进一步追查背后的利益链。从现实情况来看,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的,只是说这篇文章以一个让大家意外的方式出现了。

这起事件对我国的学术评价体系,也提出了警醒。现在我国的学术评价只看论文发表,不看论文本身的资料,这就导致了一些假论文、垃圾论文的存在和发表。简单来说,就是有的学者、研究人员,去找运作机构运作,去发表论文。期刊也在做一些版面的交易。论文发表出来之后,在评价论文的时候,根本就不看论文本身写了什么,只看论文是不是发表了,发表在什么期刊上面。包括现有的评职称考核都只要求提交论文的封面和期刊的目录就可以了。这样的评价体系必然会导致出现乱象。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