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科技還可不可,乘勝追“基”還是伺“基”而動?


科技還可不可,乘勝追“基”還是伺“基”而動?

2019年,科技股是全年當之無愧的熱門板塊。2020年以來,春季行情持續演繹,漸入佳境。科技依然是領頭羊,今年以來截至1月16日收盤,申萬一級行業電子、計算機分別大漲11.40%、10.94%,位列板塊漲幅前2。


科技還可不可,乘勝追“基”還是伺“基”而動?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年1月16日


關於科技板塊,之前就有分歧出現。但市場用強勁的上漲,給出了一個答案。漲了那麼多後,問題再次來了,現在來看,科技板塊的估值是否過高?現在還能上車嗎?


對於科技板塊在2020年的投資機會,主流券商大多還是看好。花式理由挺多,且跟隨富二來聽聽。

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的觀點:


“2020年最強主線依然來自於5G帶來的新科技週期,具體而言2020年我們將看到5G手機換機週期、VRAR帶來的消費電子增量、雲遊戲、雲電腦、雲手機概念將繼續導入,而數據流量也將隨著通信技術的革新而成數倍增加。”


對於目前科技板塊輪番上漲的表現,天風證券策略分析師認為:


“2020年的科技股,從超額收益的角度來說,關注的焦點應當是景氣度趨勢能否延續,而非當前股票的估值和漲幅。”


券商研報概括來說,科技板塊的業績向好以及5G產業週期,是支撐科技板塊未來趨勢的重要因素;政策方面,國內產業、稅收、金融等各類政策紛紛向科技行業傾斜。但是,隱憂依然存在。一是科技板塊已經漲得比較多了,且部分股票估值偏高……這些都是科技讓人“愛恨交織”的理由。


看看隔壁的美國市場,2009-2019年美股十年科技長牛可謂是“真香”。標普500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累計漲幅分別為258%和469%。而隨著全球各個國家科技競爭的白熱化,創新驅動下的中國科技行業也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那麼,如此“香”的科技行業,2020年該不該佈局呢?


富二答,見“基”行事。目前,富二家有著以下幾隻基金主攻“科技”板塊,分別是“科技先鋒”李元博管理的富國高新技術(100060)富國創新科技(002692);“數碼小王子”許炎管理的富國互聯科技(006751);以及,可以在交易軟件上買賣的ETF產品——科技50ETF(525750)


科技還可不可,乘勝追“基”還是伺“基”而動?

注:數據來源,海通證券,截至2019年12月31日。富國創新科技及其業績比較基準自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15.1%(-1.42%),22.97%(-3.87%),-16.95%(-19.12%),32.64%(16.43%),同類產品類別指強股混合型;富國高新技術產業及其業績比較基準從2012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2.00%(0.78%),41.73%(-1.45%),33.05%(40.13%),42.53%(14.95%),-26.03%(-10.02%),23.28%(12.10%),-24.40%(-21.60%),31.87%(20.30%),同類產品類別指強股混合型。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


科技還可不可,乘勝追“基”還是伺“基”而動?

科技50ETF,跟蹤的是中證科技50策略指數(931186.CSI)。2019年,代表科技優質股的科技50指數表現亮眼,全年漲幅高達57.74%,可是跑贏諸多主流指數。


科技還可不可,乘勝追“基”還是伺“基”而動?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年1月16日


科技50指數,選取具有持續科技創新能力、合理激勵機制和良好基本面的高新技術領域的股票為樣本股,旨在反映該類型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客官可能會問了,那這個指數與傳統行業指數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從成分股的行業分佈來看,按申萬一級行業劃分標準,該指數成分股集中在電子、通信、醫藥生物、計算機、電氣設備和軍工行業。其中前三大行業總佔比達到77%,較好地代表了中國目前高研發投入、注重科技創新的上市公司;同時,指數覆蓋的範圍也更偏向於國家政策扶植和順應產業發展邏輯的行業,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之前由科技創新引爆業績增長的雲計算、大數據等行業和科技創新帶來增量市場的創新藥、機器人、精密儀器等行業。


科技還可不可,乘勝追“基”還是伺“基”而動?

數據來源:Wind,2020年1月16日

說了這麼多,這波科技浪潮,猶豫不決的客官還沒上車,賺的盆滿缽滿的客官不肯下車……作為2020年投資主線的科技,富二家的“基”會盡顯~ 看準的客官,伺“基”而動罒ω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