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與你有關——保定市2020年實施30項民生項目

1.啟動農村學前教育全覆蓋工程,新建、改擴建一批幼兒園,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2.順應老齡化社會發展需要,方便社區老人居家生活,完成2家特困供養服務機構改造提升、10家星級養老院評定工作;新(改)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1個。

3.關愛殘疾人家庭,對當年所有考入大中專院校的殘疾學生和殘疾家庭子女進行資助。

4.繼續實施中心城區和縣城學校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啟動實施新建、改擴建中心城區學校24所;啟動實施新建、改擴建縣城學校6所。

5.方便群眾生活,改造或新建25個生鮮超市、菜市場、農貿市場等便民市場。

6.織密扎牢民生“託底保障網”,為全市建檔立卡、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貧困人口每人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100元。

7.高標準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對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且上年度裁員率低於4.5%的企業,返還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暫時遇到困難且恢復有望的企業,發放人均6000元的穩崗資金。

8.實施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擴容增位工程,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9.充分利用雲平臺、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繼續完善網上招聘、求職、創業貸款等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全市城鎮新增就業8.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10.提升老舊小區居住品位,創造美麗環境,完成全市範圍內164個老舊小區改造。

11.建立農村婦女“兩癌”檢查制度,為安國、博野、淶水、曲陽、順平、望都、易縣、徐水、阜平、淶源、唐縣、定興、高陽、蠡縣、涿州轄區內35歲—64歲農村婦女進行免費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

12.改善農村地區出行條件,建設農村公路600公里。

13.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市範圍內剩餘0.5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14.增強聽障兒童生活自理和社會參與能力,對具有保定戶籍、有耳蝸需求且符合手術適應症的聽障兒童實施人工耳蝸植入術免費全覆蓋。

15.提高殘疾人家庭生活便利程度,對全市500戶有需求的殘疾人家庭住所進行無障礙改造。

16.針對企業開展大規模職工培訓,促進職工技能水平提升,按規定給予補貼;對重點群眾、貧困勞動力免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年完成各類技能培訓3.5萬人次。

17.改善困難家庭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城鎮棚戶區改造新開工3255套,基本建成1874套。

18.維護交通秩序,改善出行擁堵問題,解決主城區內盛興東路、裕華路氣象局以東路段、玉蘭大街等路段人行道以下機動車亂停亂放問題。

19.持續優化調整公交線路,新開和調整主城區公交線路6—8條;增加主城區六道口建國路到西二環公交線路;延伸67路和12路公交線路;延長公交車運營時間,增加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車車次,方便群眾出行。

20.改善農村地區人居環境,完成全市範圍內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73439座。

21.推進保定市智慧泊車項目建設,啟用智慧泊車軟件平臺,裕華東路路側新增停車位198個,德惠路路側新增停車位103個,瑞興路路側新增停車位285個。

22.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採暖季,平原地區農村全部實現以“電代煤”“氣代煤”為主,以集中供熱、“光伏+”、“光熱+”等新型取暖方式為補充的清潔取暖。

23.推進主城區老舊市政管網改造,完成供水管網改造7公里、燃氣管網改造3.8公里、排水管網改造26公里。

24.全面推進馬路市場整治工作,提升城市品位,取締主城區紅旗大街、秀蘭尚城、麗景藍灣及豐惠街裕豐二期的馬路市場。

25.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為蓮池區、競秀區、徐水區、滿城區、清苑區轄區內51個行政村和100個老舊小區安裝體育健身器材。

26.關心關愛老年人,為戶籍在主城區(競秀區、蓮池區、高新區)的60歲以上老年人購買“助老健康御險”。

27.推進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完成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與各級醫療機構、省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省基層醫療等系統的互聯互通接入,形成全民健康信息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互聯互通格局。

28. 進一步鞏固深化並充分發揮2019年創建的交通管理示範路口、交通秩序嚴管街和交通秩序示範公路的示範帶動效應,實現主幹公路機動車交通守法率達到85%以上,城市區主幹路機動車交通守法率達到90%以上,城市區主要路口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守法率達到85%以上。

29.豐富群眾體育健身活動,打造大眾科學健身平臺,在保定市植物園建設智慧型全民健身步道,建設智能步道統計監測系統、智能體質檢測區。

30. 建設語音支持服務系統,無需文字輸入,通過語音即可實現人機交互辦理,實現群眾在APP上辦理車駕管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