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系家族中,一位母亲散发着光芒,八个孩子的境遇却不尽相同:小女儿水星离娘最近,被“温暖”环绕;地球离娘家就隔了两条街,不冷不热、距离刚好;长子木星却出身苦寒,像个“大雪球”一样,住在远方,备受冷落。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三百多倍,如果地球是个3岁的孩子,木星就是一头非洲象。木星比太阳系其它所有行星加起来还重好多。在家里谁脾气大谁说了算,而在行星系统中谁质量大谁说了算。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由于木星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属气体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称类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称气态巨行星)。
一:木星的结构组成
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液态氢星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在距离表面至少5000千米深处,液态氢在高压和高温环境下形成。据推测,木星的中心是一个含硅酸盐和铁等物质组成的核区,物质组成与密度呈连续过渡。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占所有太阳系行星质量的70%,主要由氢组成,占其总质量的75%,其次为氦,占总质量的25%,岩核则含有其他较重的元素。
木星大气层中氢和氦的比例非常接近原始太阳星云的理论组成,然而,木星大气中的惰性气体是太阳的二至三倍,高层大气中的氖只占了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二十,约为太阳比例的十分之一,氦也几乎耗尽,但仍有太阳中氦的比例的80%。这个差距可能是由于元素降水至行星内部所造成。
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被一层含有少量氦,主要是氢元素的液态金属氢包覆着。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
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木星的磁场强度大约10高斯,比地球大10倍。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木星还是天空中已知的最强的射电源之一。
木星的大红斑位于南纬23°处,东西长4万公里,南北宽1.3万公里。探测器发现,大红斑是一团激烈上升的气流,呈深褐色。这个彩色的气旋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大红斑中心部分有个小颗粒,是大红斑的核,其大小约几百公里。这个核在周围的反时针漩涡运动中维持不动。大红斑的寿命很长,可维持几百年或更久。大红斑的豔丽红色令人印象深刻,颜色似乎来自红磷。
二: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系统
1:木星环
木星环的发现就是其中的一个早在1974年“先锋11号”探测器访问木星时,就曾在离木星约13万公里处观测到高能带电粒子的吸收特征。两年后有人提出这一现象可用木星存在尘埃环来说明。
木星光环的形状像个薄圆盘,其厚度约为30公里,宽度约为9400公里,离木星12.8万公里。光环分为内环和外环,外环较亮,内环较暗几乎与木星大气层相接。光环的光谱型为G型,光环也环绕着木星公转,7小时转一圈。木星光环是由许多黑色碎石块构成的,石块直径在数十米到数百米之间。由于黑石块不反射太阳光,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未被我们发现。
根据对空间飞船所拍得照片的研究,现已知道木星环系主要由亮环、暗环和晕三部分组成。木星环比土星暗它们由许多粒状的岩石质材料组成。过去有人猜测,在木星附近有一个尘埃层或环,但一直未能证实。
2:木卫星
2018年,天文学家发现了12颗新的木星卫星,使得这颗气态巨行星的已知卫星数量增加到79个。
木星运动正逐渐地变缓。同样相同的引潮力也改变了卫星的轨道,使它们慢慢地逐渐远离木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由引潮力影响而使公转共动关系固定为1:2:4,并共同变化。木卫四也是这其中一个部分,在未来的数亿年里,木卫四也将被锁定,以木卫三的两倍公转周期,以木卫一的八倍来运行。木星的卫星由宙斯一生中所接触过的人来命名(大多是他的情人)。
三:太阳系内最强的行星磁场
木星的磁场强度是地球的14倍,范围从赤道的4.2高斯到极区的10至14高斯,是太阳系最强的磁场(除了太阳黑子)。
木星磁层的范围大而且结构复杂,在距离木星140-700万公里之间的巨大空间都是木星的磁层;而地球的磁层只在距地心5~7万公里的范围内。木星的四个大卫星都被木星的磁层所屏蔽,使之免遭太阳风的袭击。地球周围有条称为范艾伦带的辐射带,木星周围也有这样的辐射带。
美国的“旅行者1号”还发现木星背向太阳的一面有3万公里长的北极光。1981年初,当“旅行者2号”早已离开木星磁层飞奔土星的途中,曾再次受到木星磁场的影响。由此看来,木星磁尾至少拖长到了6000万公里以外。
木星的磁气圈分布范围比地球磁气圈的范围大上100多倍,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磁气圈。由于太阳风和磁气圈的作用木星也和地球一样在极区有极光产生,强度约为地球的100倍。
四:未来的恒星?
木星正在向其宇宙空间释放巨大能量。它所放出的能量是它所获得太阳能量的两倍这说明木星释放能量的一半来自于它的内部。木星内部存在热源。
众所周知,太阳之所以不断放射出大量的光和热,是因为太阳内部时刻进行着核聚变反应,在核聚变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液态氢星球,本身已具备了无法比拟的天然核燃料,加之木星的中心温度已达到了28万K,具备了进行热核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
木星和太阳的成分十分相似,但是却没有像太阳那样燃烧起来,是因为它的质量太小。木星要成为像太阳那样的恒星,需要将质量增加到如今的80倍才行,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只有质量大于太阳质量的7%,才能进行聚变反应,发出光和热。
一旦木星上爆发了大规模的热核反应,以千奇百怪的旋涡形式运动的木星大气层将充当释放核热能的“发射器”。所以,有些科学家猜测,再经过几十亿年之后,木星将会改变它的身份,从一颗行星变成一颗名副其实的恒星。
五:地球的守护神
1993年3月24日,美国天文学家尤金·苏梅克和卡罗琳·苏梅克以及天文爱好者戴维·列维,利用美国加州帕洛玛天文台的46厘米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彗星,遂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这颗彗星被发现一年零两个多月后,于1994年7月16日至22日,断裂成21个碎块,其中最大的一块宽约4公里,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连珠炮一般向木星撞去。
2009年7月21日,澳大利亚一位业余天文爱好者安东尼·卫斯理,在凌晨1点利用自家后院的14.5英寸反射式望远镜发现木星被彗星或者小行星撞击,在木星表面留下地球般大小的撞击痕迹。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在20日晚上9点证实了卫斯理的发现,并于21日证实木星在过去相当短一段时间内再次遭遇其他星体撞击,使木星南极附近落下黑色疤斑撞击处上空的木星大气层出现一个地球大小的空洞。
2010年6月3日,澳洲的业余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观测到一颗彗星的撞击,造成小于以前观测到的事件。稍后,另一位菲律宾的业余天文学家也录影捕捉到这次事件。
閱讀更多 地理指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