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感覺沒有年味,還是越長大越感覺沒有年味?

幹啥叫我老楊


年味兒是什麼?

之前吧,大家都窮,那時覺得高大上的東西都買不起(90年代初),更主要很多東西都沒有。

有的是奧迪雙鑽的四驅,以及瀏陽河出品的各種炮仗。最主要是七大姑八大姨不會提相親,也絕對沒人問買不買房子,小時候印象中房子是自然有的,媳婦是憑真感情娶的。唯一的煩惱就是家庭作業,期末考試分數。旅遊是什麼鬼?去一個離家200公里的地方就是很牛逼得的旅遊了,興奮好幾天。

回來給小夥伴吹牛逼,我爸帶我去了XX地方玩。

現在吧,就算現在讓你過年在城裡放鞭,你還是覺得沒意思。以前的鄰居不在了,發小不在了,同齡人都結婚生子,很多都在大城市打拼,幾百年不聯繫,一聯繫就是車子房子兒子票子,多說兩句就是埋頭刷手機。你要是沒個兒子閨女,你好意思自己去公園門口買棉花糖,買氣球,買不乾不淨真假難辨的新疆羊肉小串嗎?好意思買個四驅車自己在樓下追來追去嗎?你要說這是童趣也行,要說是那時小孩的眼中的過年也罷。春聯會寫嗎?壓歲錢能發多少?除了今年肺炎鬧得人心惶惶導致服務旅遊業慘淡外,哪年過年不是某某5A景區看人頭,旅遊體驗極差,帶著一家老小去玩,堵半道,景區擠得懷孕,上個廁所排隊一個小時。在家看電視吧,官方衛視都是些裝腔作勢,老梗硬笑。要麼就是一堆認都不認識的小鮮肉流量明星撐場面。這樣的春節要個屁年味呀,床上靜靜躺著,節後領導催方案改報告呢…你說煩不煩。

不過呢,還是先新年快樂!


頭像很乖


這幾天我也是這種感覺,可是明明每年都這樣啊,直到我看到一位媽媽牽著孩子的時候,我明白了。

長大了,過年已經不是以前口袋塞滿瓜子能嗑一天的樣子,也已經不是挨家挨戶要紅包的樣子,還不是新衣服必須初一穿的樣子,更多的是去年的年總總結和下年工作期望,當失去了童真,來的永遠是責任。


明天提醒我


你的問題很多人都存在,我感覺: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過去相比已經豐衣足食,衣食無憂了,平時想吃啥就吃啥,不像小時候盼望著過年吃點好吃的,穿上新作的衣服。再有傳統的活動相對減少,過去的秧歌,唱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少了,氣氛不足。還有過去經歷過貧困的那代人目前都年過半百了,兒時的記憶存在,現在的年齡和成熟只能將以往成為一種回憶。


用戶93137087445


2020年的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的周圍是否存在這樣的聲音:“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錢一分沒少花,年味兒卻沒了。”“這哪是過年,這是過錢、過累。年假一共就7天,為了湊滿這7天,還得把週六日調成工作日,大年三十準備年貨、各種走親串友的禮物,還得準備大大小小的紅包,整個春節就和趕場一樣,過個節,錢包都空了。


過年,變成了例行假期,少了那份年味兒。

老一輩人過年,會有儀式感,就像那首民謠唱的:“二十三,年糕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倒酉;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現在過年,對中老年人來說,是闔家團圓,對年輕人來說,過年就是一場嘮叨大會:上學的被問成績,上班的被問工作、工資,未婚的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已婚未育的被催生,已婚已育的被催二胎……

過年,還能不能好好吃個團圓飯,打個維護親情的開心麻將啊。


小時候家裡人多,過年都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一大家人聚在一起過團圓年。大人們圍在一起做年夜飯包餃子,孩子們一大早穿著新衣服拿著竄天猴小炮仗到處瘋跑。年味兒,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開始,在孩子們收紅包的喜悅中蔓延,在龍抬頭剪髮中結束。




長大以後,在小家裡過年,小時候一大家子在一起的家人變成了“親戚”,貼春聯、做年夜飯、聽著電子炮機械的恭喜發財,都成了形式。再也沒有那種過年才能吃到肉的期待,新衣服隨買隨穿,過年穿的衣服也成了便裝。小時候大人給紅包,是壓歲錢,一年中最多的零花錢就是壓歲錢,長大後再也沒人給壓歲錢,還得給別人壓歲錢,多發幾個小孩錢包就空了。

之所以體會不到年味兒,是因為人越來越懶,關係越來越疏遠。總覺得忙了一年,過年就得輕鬆些,於是飯店的年夜飯套餐需要提前1到2個月預訂,賣的火爆,在家裡做年夜飯就變成了窮講究,瞎折騰。沒有折騰,怎麼能體會到年夜飯擺上桌的成就和滿足感?


過年了,別總刷手機、玩遊戲了,和家人朋友聊聊天,聊從前,聊現在,聊將來,多給家人拍照片錄視頻,記錄一下生活,年味是不是又悄悄地回來了呢?


瀋陽剃頭師傅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感覺沒有年味兒了?

“年味兒”是什麼?

在我的記憶中,就是春聯、燈籠、鞭炮、豬頭,是到處瀰漫的火藥味兒,是家家煙囪裡冒出來的微微嗆人的炊煙味兒,是廚房裡飄逸出來的蒸饅頭、蒸年糕的溫香味兒;是大人們趕製年貨的忙碌,是小孩子們嬉鬧玩耍的興奮;是對走親訪友的期待,是對豬頭肉和老白乾的盼望……

所以說,年味兒其實是人們心裡的一種期盼、一種滿足、一種幸福;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正像王安石寫的那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但我覺得,年味兒的濃淡一定是跟年齡成反比的。小孩子對過年的感覺一定會比大人們好。所以說年味兒隨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淡,那是肯定的。因為大人們要為全家人過年的新衣服著想,要為一家人過年的飯菜著想,還要為來年的用度著想等等。

現在的年味兒為什麼淡了?

首先,現在過年對人們來說還有什麼吸引力呢?

幾乎沒有!

首先,在物質享受方面,人們根本就沒什麼需求。正像一位老大爺說的那樣,我們現在是“天天生日,日日年”啊!天天吃好的喝好的。所以人們在物質享受方面基本上就沒有期盼,因此也就沒有那種得到滿足後的愉悅和幸福了。而每當人們對明年的工作、生活以及收穫有所設想和期盼的時候,心中湧起的往往會是隱約的壓力和難於實現無奈。這,怎麼會有年味兒呢?

在精神方面,人們有期盼嗎?沒有!因為平時都能滿足需求。電影、電視劇、新聞、娛樂、體育、教育、交友、戀愛等等等等,一臺電腦,一部手機,所有的事情都能搞定;而且天天都能如此。

沒有需求和期盼,就不會有驚喜和興奮,就不會有滿足感和幸福感;當然就沒什麼年味兒了!


草田國學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a57ffbc78b28485fb0d8b43f7a751439\

文藝林


什麼是年味,親情。感覺沒有年味可能是沒有人情味吧。



用戶6218022534392


年味還是很濃郁,只是我們逐漸長大,感覺不一樣



尋茶問盞


今年春節假期,年前補一天,年後補一天,假期裡還有周六週日,假期還禁放鞭炮,春節還得走親訪友,年底單位事還多,還真不如國慶節那時候,今年又預防病毒。小時候放假,寫完作業就完事,那時候也沒有補習班,考的不好最多老實幾天,春節新衣服、好吃的、壓歲錢照樣少不了。
祝大家身體健康,希望武漢早日拜託病毒侵擾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890004f7fb51963f6b\

沒意思


年其實每年都過,只是不管有錢的還是沒錢的,壓力越來越大,人也越來越現實,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錢的不跟無錢的玩,無錢的也不鳥有錢人,現在每個人就是宅在家裡看電視,玩抖音的多,小孩也不出去拜年了,在家裡打遊戲。反正現在有錢天天都可以像過年一樣吃喝,何況現在大部分人都住在鋼筋水泥砌成的高樓大廈,連門都不想出,大街上都看不到幾個人,何來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