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水榭長廊,水墨丹青園林之美

榭,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常見的觀景建築,現存的古典園林中,觀賞水景的水榭為主。因為主要用於賞景和憑依休憩,所以榭類建築多設置隔扇門窗,而不會築實體牆。

水榭長廊,水墨丹青園林之美

水榭


  《說文》曰:“榭,臺有屋也。”最早建於高大夯土之臺上的為臺榭,在先秦時期便已經出現,除用於觀賞外,有些還具有軍事功能;東漢時,隨著木結構建築的發展,出現了修建於平地上或者水邊的亭榭與水榭。

  水榭興盛於唐宋時期,這種建築後半部分在岸上,前半部分駕臨水上,跨水部分由立於水中的石構樑柱支撐,建築結構輕巧,空間開放,極富藝術韻味。“以畫入園、因畫成景”使得園林成了立體的山水畫,這對包括水榭在內的園林建築產生了重大影響。注重理水的特色園林不勝枚舉,同時宴請聚友逐漸成為園林的重要功能,園主通過建造涼榭錦廳以玩賞花草蟲魚,從而源於廳堂結構形制、又在此基礎上增加臨水平臺的水榭成為園林中重要的遊憩場所。

水榭長廊,水墨丹青園林之美

避暑山莊水心榭


  避暑山莊水心榭在康熙時曾是湖水出山莊的水閘,經過精心設計,於閘上建了三座亭榭,水閘的作用依然存在,亭、榭與之相依,形成優美景觀。三座水榭俱開敞通達,重簷飛翹,並以左右二榭為對稱形式。因此,雖然只有三座建築,卻呈現出了多樣性與統一性。

  芙蓉榭位於拙政園東部園區內,建築體大部淋浴水上,靈空架於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倒影入水中,更有一種靈動與飄逸之美。芙蓉榭四周立面開敞,便於觀景,榭內置精美的圓光罩,榭的四面立柱、設圍欄和掛落。水榭頂為單簷歇山捲棚式,四角飛橋,體態輕盈小巧。

水榭長廊,水墨丹青園林之美

園林·水榭


  濯纓水閣坐南朝北,名為閣,建築實為水榭。捲棚歇山屋頂,翼角飛舉,水流其下。臨水一面向北,開敞通透,入目景色皆為陽面,山石竹樹,建築亭臺在陽光下,其陰影虛實的變化,格外生動;水面不斷吹來習習涼風,室內清涼宜人。水閣又兼做園中的水上舞臺,歌臺舞榭藉助婆娑水影與清越水聲,更能增加審美享受。

  佛山樑園中的荷香水榭,是觀賞夏景的地方。嶺南園林中的水榭體型較為輕快,體量小,屋蓋出簷翼角,沒有北方的重角梁那麼沉重,也不如江南用的出戧那麼纖巧。它採取介乎於兩者之間的建造方法,構造簡易,造型輪廓柔和而穩定,樸實。

水榭長廊,水墨丹青園林之美

坐憩遊賞·榭


  解放後新建的一些水榭,有的功能上比較簡單,僅供遊人坐憩遊賞,體型也比較簡潔;有的在功能上比較多樣,如作為休息室、茶室、接待室、遊船碼頭等,體型上一般比較複雜;還有的把水榭的平臺擴大成為供節日演出用的舞臺,在平面佈局上更加多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