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日本为何要造"大和"舰?日本最新战争片的答案绝对超出想象

日本为何要造

日本海军为什么要在条约时代结束后建造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级?这个问题对一般军迷而言是不是问得太傻了?当然是为了威慑并在预想的舰队决战中击败美国海军!这是常规答案,但是太没新意了。2019年日本最新战争片《阿基米德大战》给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回答。正好春节躲避疫情,宅在家里,观看了这部神剧——这绝对是一部神剧,不是因为动作情节有多么夸张,而在于本片拥有神一样的思维逻辑和历史改编,充分让你领略岛国人那常人难以理解的脑回路,那么该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又给出多么异样的答案?下面就为各位扯扯。(本文严重剧透,慎重阅读)

日本为何要造

■《阿基米德大战》的电影海报,讲述了一位数学天才与战舰"大和"之间的斗争。

《阿基米德大战》是根据漫画家三田纪房的同名人气作品改编,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虚构故事。既然以漫画为基础,所以本片出现的种种脑洞也就不足为奇了。《阿基米德大战》采取倒叙的叙事方式,影片最初五分钟再现了1945年4月7日坊之岬海战中"大和"号战列舰被美军舰载机围殴致死的惨烈场景,笔者以为这也是全片最精彩的一段,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大和"之死在银幕上最震撼的复原,短短几分钟却要胜过多年前的《男人们的大和》。将本片当作战争片的朋友看完片头基本就可以弃片了,因为这是全片唯一的战争场面。

日本为何要造

■影片中"大和"号战列舰倾覆沉没的场面。

在观赏了"大和"号的爆沉后,镜头转回12年前的1933年,在日本建立伪满洲国、退出国联、陷入孤立的历史大背景下,本片的核心事件浮出水面——日本海军关于建造新型战舰的研讨会。会上两派意见尖锐对立,永野修身中将、山本五十六少将和藤冈喜男造船少将主张建造新型航母,而岛田繁太郎少将和平山忠道造船中将则主张建造超级战列舰,主持会议的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大将其实也倾向于战舰派。上述人物除藤冈和平山外均确有其人,而两位造舰专家的原型显然是藤本喜久雄和平贺让,昭和初年日本海军造舰技术的领军人物。由于战舰派准备了一个威武霸气的大比例模型,提出的造价又比航母便宜,因此力压航母派赢得了主动,最终决定将在两周后的第二次会议上做出。

日本为何要造

■影片的核心事件是海军针对新造战舰的研讨会。

散会后航母派诸位到料亭喝酒解闷,席间山本发现战舰派存在虚报造价的问题,于是想从重新计算造价入手揭穿对手,从而让航母建造计划能够通过,但藤冈认为能在两周内算出造价的人根本不存在,结果被瞬间打脸。他们在料亭偶遇狂傲不羁的东京大学数学系肄业生棹直,此人具有惊人的计算能力,被称为"阿基米德再生",是个地道的数学狂,他的口头禅是"数字是不会说谎的"(这让天下做假账的人情何以堪?)棹直天赋异禀,但讨厌军人,最后山本以这样的理由说服了他:最强战舰的建造会激发民众和军人的好战之心,从而导致日美开战。出于阻止战争的信念棹直接受了这项任务,山本立马给他主计少佐的军衔和监察课长的职位,负责计算超级战列舰的实际造价。看到这里笔者算是大概明白这片子是反战加反腐题材。

日本为何要造

■数学天才棹直的口头禅就是"数字是不会说谎的"。

棹直到海军省走马上任,但战舰派以保密为由拒不提供详细设计数据,还处处掣肘使绊。然而,主角自有光环在,棹直要求看看真正的战舰以求得直观的印象,因此获准参观"长门"号战列舰,他在舰长室偷看设计图,又用卷尺一米一米地丈量战舰尺寸,最后又恶补造船学,竟在几天内绘制出新型战列舰的设计图,这是全片最匪夷所思的地方,一个从未学过造船和制图,基本算是军舰盲的大学肄业生居然可以将资深设计师的战舰设计独立描绘出来,就算是放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日恐怕也是不现实的。接下来就是依据设计图计算建造成本,但是棹直连一个螺丝钉的单价都无法获知,还是通过与自己有暧昧的富家千金的关系得到了相关资料。可是战舰派又使阴招,提前开会,棹直只能连夜在火车上计算。

日本为何要造

■棹直准备用卷尺测量"长门"号战列舰的尺寸。

第二次会议上,棹直现场设计了一个天书般的造价计算公式,只需代入钢铁消耗量就能算出造价,而且用"千鸟"号水雷艇和"妙高"号重巡洋舰的数据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进而算出新型战列舰的成本比之前的报价高出一倍之多。就在航母派自以为得计时,平山承认造价作假,但他声称此举是为了隐藏超级战列舰的秘密,对美国实施战略欺骗,立时被称赞深谋远虑,风向立转!战舰派以为稳操胜券,不料棹直绝地反击,指出平山的设计中有一处重大缺陷,迫使平山承担过错,撤回提案,剧情再度反转,航母设计案顺利通过。此时,山本才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并不是真心想阻止日美开战,而是企图用航母在开战第一时间就攻击美军的要害——珍珠港!

日本为何要造

■在第二次会议上,棹直利用公式推算出平山案实际造价高达1亿7564万日元。

影片到此并未结束,在会议一个月后,平山中将邀请棹直参观了超级战列舰的1∶20模型,希望棹直帮助他完善设计,将其付诸建造。棹直认为超级战舰会引发战争,仍是拒绝。平山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是否建造超级战舰,日本都必然走向战争,而且日美开战日本必败!同时,平山指出日本人从不懂得认输,必定会战至亡国灭种。应该说平山的此番言论确实切中利害,实事求是,但下面的想法就太超出常规思维了。最后,平山说出了建造超级战舰的真实目的:他要打造一艘被日本人视为国家象征且认为永不沉没的战舰,而当它在战争中被美军击沉时,必将给日本人带来巨大的绝望感,从而接受战败的结局以挽救国家的命运,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他将这艘战舰命名为"大和"!换而言之,从平山的角度,世界最强战列舰并非为胜利而设计,而是为了失败而设计!有感于平山的"良苦用心",棹直答应了他的请求。

日本为何要造

■平山最后向棹直表露了建造超级战舰的真实目的,结合他前面的说法这更像是一个谎言。

九年后,山本大将登上联合舰队新旗舰"大和"号,已经晋升中佐的棹直也在欢迎登舰的行列中。当棹直在岸上目送"大和"号出港时泪流满面,因为他和平山一样都已经预见到这艘战舰和日本这个国家的未来命运。

日本为何要造

■1942年初,山本五十六登上新旗舰"大和"号。

如果说战后日本拍摄的战争片都披着反战的外衣,那么《阿基米德大战》对于反战主题的表现无疑是最奇特的。笔者非常怀疑当年平贺让及其门生在设计大和级时是不是真的像影片中平山所想的那样,任何一位舰船设计师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呕心沥血建造的战舰落得葬身大海的下场,然而为了让国民产生绝望而打造超级战舰,这个立意就非常反逻辑了。这部影片最大的矛盾之处在于,前面平山以虚报造价来隐藏超级战舰的秘密,后面又要让全体国民因为"大和"沉没而心生绝望,试问如果全体日本人都知道"大和"的存在,那美国人还能不晓得吗?那前面虚报造价又有何意义?在现实历史中,大和级的建造始终是最高机密,大多数日本人直到战争结束后才了解到这艘巨舰的真相,真正让日本人绝望的应该是广岛、长崎升起的蘑菇云和苏联红军席卷东北的钢铁洪流。

日本为何要造

■在第一次会议上,大角和岛田完全被平山的超级战舰模型迷住了。

尽管《阿基米德大战》在情节设计和主题立意上存在逻辑问题,但仍是一部视角独特、细节精致的军事题材影片,值得一看。首先,该片对二战前日本海军历史风貌的表现十分到位,反映了海军内部派系斗争的实况,比如山本代表的航空派与岛田代表的战舰派的对立,还有造舰技术领域内平贺派与藤本派的内斗,以及海军高层与民间财阀的勾结等等;其次,影片在利用电脑CG再现日本海军舰船方面表现出日本人一贯的精细水准,比如影片首尾的"大和"号形象基于史实而呈现出细节差异,片头的"大和"号为加强防空武备的最终形态,而片尾的"大和"号为新建时的最初形态,其舷侧的两座155毫米副炮被表现出来;最后,片中的某些细节很值得军迷们品味,比如在新舰研讨会上呈现的模型,藤冈的航母方案上安装了3座203毫米双联装舰炮,而平山的超级战列舰糅合了历史上"金刚代舰"设计中藤本案和平贺案的特征。如果对日本海军的历史感兴趣的话,这部反战神剧还是值得推荐的。


日本为何要造

■在影片最后,"大和"舰驶向远海的镜头,注意舷侧的155毫米副炮,这是"大和"号最初服役状态的典型特征。


杰米扬斯克,本是苏德战场上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1942年初,10万德军被围于此,这是历史上首次有如此大规模的德军部队被包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创造了人类空运史的奇迹,首次对超过10万人规模的部队进行全面、长时间的空中补给。包围圈里的德军官兵在恶劣得令人难以想象的自然环境中经受住了最残酷的考验,在最艰难的绝境中完成了对自身的救赎——他们顽强的抵抗了多达150万苏军长达四个月的围攻,最终在春暖花开之时迎来了自由。

这是装甲铲史官的第一个系列专栏,请各位粉丝不温不火的友情支持。

更多军事历史内容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装甲铲官(ID:PanzerCS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