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真理”需要所有人都认同吗?

李尔之城


认不认同,“真理”就在那儿!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作为指路的航标。


惠广3


因为真理是验证出来的,所以不需要人认同,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你认不认同它也客观地存在。当没有证据质疑的时候你只能选择认同。但真理又是成长的,可以选择去一起验证。▽▽▽

△扎西拉姆·多多的《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第一句就说“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


△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更爱真理。”。

闹中取静,万事不离其中

1“变”或“不变”也是真理,秘密在天空中的星

“我爱我师,更爱真理”说明真理具有原发性,具有事情的客观规律。老师虽然是真理的传播者或发现者。但真理又具有相对性。因为这个世界唯独不变的就是“变”,所以真理有时候也不一定能靠得住,只能根据自己面对的事情,相对地去辩证分析。真理既然属于哲学,就具有主观和客观性。所以说真理不是永远不变的。只有在特定对比中是坚固不变的。比如说金星,火星等是石头做的,但不能说所有星星都是石头做的,因为肉眼可以看到的还有各种星团,甚至有气态存在的星星。

2真理可能有缺陷,因为没有绝对圆的圆形

而绝对真理产生的过程也是验证的过程。虽然生活中我们会用绝对来定义一些事情发展动向。但可惜的是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从π的解析我们就能感触到,3.1415926……无限循环。说明没有一个绝对完美的圆,所以它才会无限循环,但是可以无限接近。也说明这个世界上可能不会存在任何完美的事情,或者不变的东西。


是谁让真理变得不踏实?

1太阳的引力根本拽不动九大行星

在这个时代其实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还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为宇宙之大,我们能发现和了解的岌岌可危。对整个宇宙我们的认知其实连百分之10都不到。因为在天体运行中,科学家计算得到了一个数据。如果根据太阳与地球的引力及我们所能知道的一切数据去计算,这些力度是不足以支撑太阳系运转的。同样计算其他星系也是一样,都差了相当大的数据。

2存在,却没找到的暗物质

这种物质目前还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观察到,但是它却能干扰到波与引力的运动。所以就得出一个结论。这种物质同比占到了百分之90,而我们所能了解和探测的物质世界同比只有百分10而已。如果说真理是通过客观事物或者现象而得出的,那么就还有百分之90的真理我们还没有发现。

3有一大波真理还在路上

真理与其他真理之间是否有牵引,而改变事物判断结果呢?我感觉暗物质与我们发现的世界9∶1的悬殊对比,在真理中也是个巨大的挑战。甚至当我们发现那百分之90的暗物质的时候,世界的一切认知将会带来些改变


△量子纠缠,不受距离限制


真理一直在成长

1新事物的发现

如果这么说感觉不出来,那我再举个宏观与微观的例子。量子力学!在物理学中,其实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已经垫定了一切的物理基础,包括我们现代人的认知,在之前很确切的来说,这就是“真理”。但渐渐地我们科学技术的提高,去探索微观世界。发现了量子世界,这是个颠覆传统思维的世界,甚至颠覆传统物理。在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20世纪前期,经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玻恩等人的完善,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将量子力学视为理解和描述自然的基本理论。

2它超越了真理,让我们很蒙圈

在经典物理学中光速最大,一切算法都是以光为参考去进行计算。但是当量子力学被发现后,世界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当时做了个实验,将两个量子进行配对,分别放在地球两个地方。当其中一个动的时候,另一个也会同时动。最后证明无论多遥远,只要其中一个动,另一个就会同时动。所以说这个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光速,甚至是无限速。

3量子世界让数字有了意识

传统的计算机只有绝对的计算模式,比如说1+1=2,但在量子计算机中,1+1=2也可=1或者=0。因为量子计算仿佛有了意识,它的1不是绝对的1。而是1又可能是0。就相当于1(0)+1(0)=0,1,2都是有可能的。因为1既是1,又是0。但其结果并没有超出真理,因为只是多了个可选结果,其又是客观存在的。



新发现的事物也具有真理

1认识了就可以成为朋友

一些新的认知,当我们把它研究透了,它又会变成真理。因为我们在验证的过程中确定了它的客观性。客观性的确定,主观意识就可以把真理作为一个分析参考模型,继续去验证其他真理。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所以真理的存在是必然,我们改变不了它。只是在不同环境中它的地位不一样而已,因为真理具有“一元性”。

2在真理世界中,对事不对人

真理的一元性的大概意思是,具有特定性,单一指向,规律也好,事情也好,说的都是特定领域特指的一些的东西。比如说轿车有四个轮子,那么可以确定的是车有轮子,但是有四个轮子的不一定是轿车。

两个轮子的是摩托车和自行车。比如同样都叫做公路,既有普通公路又有高速公路,但是只有高速公路有高速巡航的要求。因为这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提高行驶的高效及安全,已经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验证过,它是安全的,而且必须要高速行驶。所以说有的人认为,在高速我开30也能开,但是太慢了会导致大家的行驶安全,就违背了真理。破坏了原则,甚至触犯法律。所以对于真理,就要客观地尊重,不能按自己想法去改变。所以上高速的车,都是已经认同了高速的规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达成了一致。


存在的,才能去解决不存在的烦恼

唐朝的方干,在《游竹林寺》中写到:“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所以对于大众来说“真理”更相当于指路明灯,或者说思想框架。当迷茫的时候从“真理”中会给自己找到一些方向指导,可以少走弯路。

真理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人们在生活成长中一步步验证出来的。

真理是社会共同验证,认证的结果,或者说事物发展的规律,事情预判的工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主管地去认同真理,真理可以被质疑,但需要证据,因为寻找证据的过程也是验证真理的过程,使其存在更夯实。


糕仁宜等


以我【种花喝茶】多年的经验分析,“真理”这件事儿,咱还是别认真的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老子的《道德经》当中其实就已经告诉了我们:道可,道非,常道!任何事情说可以是对的,说不可以也是对的,这样的一个道才是宇宙永恒不变的真理。事情一旦往绝对的说,就一定会有杠精跳出来跟你据理力争,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有的人说运动可以带来健康,一定会有人反驳说,休息才能带来健康。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每个人都有他的道理,其实这就是真理。

再来说一件更吊诡的事情,真理这个词,可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那么就拿西方所推行的科学来说,也不是一直不变的,我们小时候学过牛顿的经典力学,一直被奉为物理学的真理,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牛顿的经典力学在更深入的领域,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面,在量子领域就变得不那么真理了,又会有新的真理来代替,所以真理是相对的,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下,这样做可能是对的,这就是真理。


种花喝茶


真理,横亘着,在宇宙天地万物间。

心,寻找它,呼唤它,渴求它,它就为心亮起一盏灯。

走在真理的路上,无助时,不绝望;苦难时,仍坚强;荣耀时,怀慈悲;犯错时,生忏悔......

走在真理的路上,心生宁静、喜乐,一朵花、一颗草都成了朋友。付出时,不求回馈;忍让时,不生委屈;祝福时,不生嫉妒;成功时,不自夸耀。

走在真理的路上,会常常自省,修整自己的言行,去除思想中的杂念,心如赤子,欢乐纯粹。

真理,不在面红耳赤的争吵中;不在装腔作势的虚伪里;不在花言巧语的哄骗中;不在自以为是的固执里;不在低三下四的乞求中;不在趾高气扬的得意里;不在巧取豪夺的卑劣中;不在狰狞邪恶的罪恶里......

真理,不偏坦贫穷,也不掠夺富贵;不包庇弱小,也不阻碍强大;不歧视卑贱,也不憎恶权贵;不鼓励奢废,也不曲解繁荣;不轻视平凡,也不贬低荣耀......

真理,恒亘着,在宇宙天地万物间......


郁离星


我来回答题主这个问题。

”真”,是不假,永远就是如此这般,不会间断,不会反复,不会增减,也不会生灭。

“理”,是道理。是从古至今经过时间检验、被社会、大众公认,并参照实行。

二字合在一起,就是“真理”。真理相对于谬论。

真理水恒存在,不为桀存,不为纣亡。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动不摇,清净无为。

当然,真理也不会困为某个人不懂得就没有,也不会因为某个人不相信就可以说不存在。

懂得的人,自然相信、实行、受益。

不信之人,自然反对、排反、吃亏。

真理就在那里,并不需要所有的人都认同。认不认同,对真理没有任何损害。

对不认同的人有损失。

分享一个小故事。

一个青衣人去找孔夫子问询事务。遇到子路,请教子路“一年有几个季节”。子路说有四季,青衣人说有三季。二人争执不下,于是打赌子路错了把自己的帽子赔给青衣人。青衣人输了把自己的脑袋割下来给子路。二人去找孔夫子评判。孔夫子听完原由后评判说:一年有三个季节。青衣人听后得意洋洋,拿了子路的帽子就走了。子路不服:“夫子,一年明明有四个季节,您怎么说一年有三季呢?”。孔夫子说:“你糊涂啊!您不知道这个青衣人不是人,是一个蚂蚱,他从生到死只经历过三个季节,从没有经历过冬天,所以只知道一年有三个季节。你输了只是丢掉一顶帽子,他输了是要掉脑袋啊!你跟他争论什么?怎么也争不出一个道理啊!”

喜欢的请给个点赞及关注。谢谢[害羞]





书香居


真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真实的道理。它所表述的是人类通过实践验证了的事物的某种规律。

按说,通过实践检验过的,应该是板上钉钉毫无疑问的了。然则,问题复杂得多。

首先,有空间范围的局限性。比如,人类在飞向宇宙之前,牛顿力学放之四海而皆准。到了太空,没了地心引力,苹果就不会砸下来了。

其次,有一定的时效性。原来都认可地心说,天文学有了新发现,日心说成了真理。今天,得知太阳系是在银河系里,银河系又在无垠的宇宙中。科学无止境。

第三,再看社会学。杀人放火犯罪,没错吧?然二战初期,为了不给入侵德军留下住处,苏联动员撤退农妇点燃自己的家。中国则有“大义灭亲”之说。可见在特殊境遇中,一切道德规范都要依据具体情况“自由选择”,这是萨特哲学的精髓之一。

第四,哲学的阶段性。亚里士多德忙着给世间万物分类——客体说。到了康德,怀疑这个研究客体的人到底有没有本事搞清楚客体——主体论。再到20世纪,德里达等怀疑在约定俗成的语言局限下,到底能不能说清楚你所认识的那个客体——语言论。

其他学科就不说了。总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仅限于物理学,也适应于一切事物。

万物流变,包括真理。这与相信的人数多少关系不太大。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信,比如牛顿定律,到了现在,不也是相对而言的真理么?


亦清亦虹


何为真理,是直言不讳的真理,还是经过语言雕琢过得真理,单单两个字就会令人思考。

所以让真理被肯定,需要一些方法。过于直言会让人产生厌烦的感觉,从而会被排斥。

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在现实中,真正乐于听取逆耳忠言的寥寥无几。在人情学中,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批评,也要加以包装和修饰,这样对方变容易接受和信服。

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一丝不挂、满身污浊地去见国王,国王看后将她赶了出去。后来这位姑娘把自己洗的干干净净,如出水芙蓉一般,穿上漂亮的时装之后又去见国王,国王高兴的接见了他,并将其留在身边。这位姑娘的名字就叫“真理”。

真理需要包装,需要讲究方法,对的不一定能让人轻易接受。只有做得恰到好处,才能够很快达到预期的效果。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人,把巨人彻底打垮。”

所以真理必须经过语言的雕琢、选择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场合,才会令人们轻易接受。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大家都是凡人,不必奢求所有人都认同,做一个坚持说真相并且受欢迎的人。



触摸灬未来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发现真理,但真理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之所以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发现真理,是因为真理必须具有普适性。而天地之间,包罗万象,各种不同事物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断变化。而又人各有心,心各有见,每个个体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大多极限于个体本身,极少人能够发现真正符合对于不同个体而具有的普遍规律,很难具有普适性。

说真理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是因为真理不能缺少存在的必要土壤。否则就会成为自圆其说的一家之言,不符合普遍的认知,失去其存在的价值。甚至成为“异端、邪说”,饱受非议而难以立足,不单无法消除困扰反而会增添世人的疑虑。

也因如此,真理的存在,需要时间的积累、岁月的沉淀、实践的检验。任何个体发现的真理,要得到认可,必然经历坎坷曲折的道路。由此也催生太多的“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知音难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不与秋虫言四季”之类的人生感叹。更有甚者,发现真理的人可能会威胁到某些利益集团的存在、权威或利益,受到来自某些方面的攻击或打压而寸步不前,付出惨重的代价。也类似于“赵本无罪,怀壁其罪”。

故此,古语有云:“力弱休负重,言轻莫劝人”,“知其雄、守其雌”,“不敢为天下先”。这既可说是一种“明哲保身”,也是为了守护真理的需要。

然而,只要是真理,能够坚守真理,使真理能够得以传承下来,肯定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通过实践的检验,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焕发出其应有的光辉。


古道西风野马


佩服您的提问方式,尤其是“真理”的引号用的漂亮。看到这个标题,就大致了解您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剩下的,您是来考考网军的吧?“真理”的相对性就已经表明不需要所有人认同或接纳。一定条件下,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概括,随着条件改变,自然发生一定变化。而人的认知一样具有背景条件的,不断改变。即使阅读绝对的真理,往往形成自我的推论,也就产生分歧和误差。许多朋友借用了毛泽东“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作为论断,本身就是进行相对论述。史上太多实例,比如尼采哲学中的某些论断,在当时被否定了,过了若干年先后被肯定。马恩列斯思想,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想以及正在践行的特色理论,都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成为过去,值得借鉴,当今社会无需人人都统一了思想,再实践。是这样子滴。[祈祷]


尼采之光


我是爱读书的【十二十页】,开宗明义,我认为每个说出真理的人都想让所有人认同。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认同!例如争辩是现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坚持先有鸡的觉得自己的真理,并且想要所有人认同,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任何的“真理”只能是大部分人认同,并且,还有可能认同的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新的“真理”,例如墨子与孔子。

孔子与墨子

1、孔子的儒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

2、墨子的墨家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3、二者的“真理”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只是大多数人认同

据《淮南子·要略》之说,墨子原为儒门弟子。墨子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评儒者对待天帝、鬼神和命运的不正确态度,以及厚葬久丧和奢靡礼乐,认为儒家所讲的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废话,“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墨子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结语】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从墨子对儒家的攻讦中可以看出,两者在爱的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扞格。而且墨子构建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认同、认可儒家的价值理念,只是在具体走向上以不同的诠释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也就是说,墨子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创一对立的学派。

到底“孔子”是真理,还是“墨子”是真理,自然二者都是真理,但不是所有人都认同,都只是大多数人。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