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国古代一个王朝是否强盛的标准是什么?

亘古怀念说史


我认为评价古代封建王朝是否强盛的标准,主要是两大方面:文治和武功。

一、文治方面

1、 民心是否归附

强盛的王朝首要条件是得到当时天下百姓的倾心认可,百姓以身为这个王朝的臣民而感到自豪。因为强盛的王朝社会秩序有保障,吏治清明,无论朝野都有一股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即使是平民百姓也能够为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安心奋斗。

正面典型:汉朝、唐朝、北宋

2、 社会财富是否富足

强盛的王朝在经济上一定是发达的,无论是国家财富,还是百姓的家庭生活,都应该是安定富足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财富有了,王朝才有强盛的基础。

正面典型:汉朝(文景之治)、唐朝(开元盛世)、北宋、清朝(康乾盛世)

3、 文化是否繁荣

这个算是附加分,不算硬性指标。伴随着国家强盛和社会富裕,在文化领域很容易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比如我们传诵至今的唐诗宋词。

正面典型:唐朝、宋朝

二、武功方面

1、 国家版图

王朝是否强盛直接反映在国家版图的大小上,虽然各个朝代的疆域不完全一致,但是除了传统的中原区域之外,强盛王朝必定会或多或少拥有以下这几个地方:河西走廊、西域、东北区域,以及蒙古草原。

正面典型:汉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

2、 对外战绩

军事力量是否强大,是衡量一个王朝强盛与否必不可少的标准。强盛的王朝一定会有彪炳史册的对外战绩,例如汉武帝击破匈奴、唐太宗的‘天可汗’,元朝更是一路打到欧洲等等。

正面典型:秦朝、汉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综合文治和武功两方面标准来看,汉朝和唐朝是毫无争议的强盛王朝,明朝和清朝含金量次之,勉强能算强盛,其他的王朝都存在明显的短板,不能算是强盛。


历史步行街


我认为古代封建社会的强盛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国家大一统;二、社会有秩序;三、百姓余口粮。下面我简单的说说,欢迎讨论。

国家大一统

翻阅中外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盛世的书籍,都会有以下几个盛世,文景盛世、贞观盛世、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和康雍乾盛世。而这几个盛世的共同点,都在于国家强大又统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也就意味着王朝的强盛。

反面的例子,是宋朝,宋朝再是国富发达,但是对外软弱,多次称臣,偏安一隅,因此与强盛沾不上边。

社会有秩序

这里的社会有秩序,指的是国家稳定,并且稳定的时间至少超过三十年不变,只有这样国家机器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大臣才有各尽其职、文人才有施展才华,百姓才有安居乐业的平台,如果国家虽然持续百年不倒,但内部一直在动荡,如何能称之为强盛?

反面的例子,是晋朝和元朝,自己内部的事情就解决不了,何谈王朝强盛。

百姓余口粮

中国封建社会是农业大国,人口主体是农民,农民人人能吃的上饭,并且还能余下粮食,才说明国家强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可持续,《汉书》说:在风调雨顺、轻徭薄赋之下,农民耕田百亩,三年可有一年余粮,耕作二十七年,可有九年余粮,此为“太平”。太平即为盛世。


曹老师xixi


古典时代一个王朝的强盛标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人口。因为只有老百姓丰衣足食人口才会增加,而这个丰衣足食是什么标准,很简单就是温饱,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饿不死人。但是这只是基本条件,因为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这么一个时期,这种时期顶多就是治世,还算不上强盛。

而强盛,或者说是盛世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国力,而国力可以通过军力、民生这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比如说开拓河南地、河西走廊,灭亡南越国和闽越国的西汉,但是民生却是户口减半,导致西汉盛极而衰。

再比如说唐朝,虽然唐朝一度在军事上非常强盛,但是由于军事胜利没有及时巩固,实际控制的疆域也并不算特别大。不过唐朝民生确实一度还不错,虽然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嘲讽,但是最起码在安史之乱之前还可以。

再一个就是蒙古帝国,虽然蒙古帝国吸收了东亚、中亚和西亚的文明成果,打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地盘,但是三代四代都拉倒了。

虽然蒙古帝国后来只能以忽必烈的大元维持存在,但是其疆域依然不小。而且得益于元朝田赋较轻且重视工商业的发展,民生也一度不错。但是由于大元青睐地方自治且向下过度放权导致政府缺位,以及高层内斗不止,最后因为瘟疫等天灾导致大元对地方完全失控,灭亡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大元的强盛可以理解为昙花一现,因为其基础实在是太脆了。不过大元作为一个典型的大陆帝国,打通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商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所以蒙古帝国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性帝国之一。

接着就是古典中国最后的辉煌,也就是清帝国。清帝国之所以是最后的辉煌,是因为清帝国做到了古典时代的极致,你也可以理解为落日余晖,因为清帝国的强盛之后就是盛极而衰。

这是因为清帝国对内积极革除弊政,发展生产力;对外又建设军力,开疆拓土。而且清帝国在军事胜利之后还能及时巩固成果,利用国力的优势和政治上的灵活性将军事胜利转化为实际控制,这才有了清帝国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如果说庞大的疆域是清帝国国力的写照,那么清帝国是如何做到的呢?因为清帝国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一系列改革发现了生产力,缓解了社会矛盾,既能保证帝国财政收入也能让老百姓的收入得到提高。

《康乾盛世历史报告》提出,清帝国国库存银长期在六千万两以上,这是历朝历代都做不到的。而且,清帝国的开疆拓土军费都是以国库存银为基础,不对民间横征暴敛。

而且清帝国田赋税率非常低,只在2%到 4%这一区间,而且清帝国强盛时期皇帝还经常蠲免赋税,不完全统计,康熙和乾隆二帝蠲免的赋税就达到了四亿两白银。所以轻赋和蠲免的作用下,老百姓负担较轻,自然收入增加。这就是清帝国的轻赋,关于清帝国的轻赋我们可以看一下三个人的评论。

王庆云:

本朝丁田赋役素轻,二百余年以来,未尝增及铢黍,而诏书停放,动至数千百万,敛从其薄,施从其厚,所以上培国本,下恤民依,岂唐、宋以来,所可同年而语?

黄遵宪:

上稽百世以上。旁考四海以外,未有如我大清之轻赋者

民国初年一位云南老农:

清代田赋,征率极轻,名虽本诸古代什一之征,实则不及百分之五。全国田赋征率,在比较上,三江、两湖较重,若西南各省,实只征至二十分之一也。云南田赋更轻而又轻,吾家有田十亩,年仅纳一两二三钱银,尚是包括一切附征款项及平色票费种种陋规在内。与今之征实、征购、征借等项合并其数而相较,实有霄壤之殊。

再加上清帝国鼓励工商业发展,废除了明朝控制人身自由以及阶级固化的政策,通过人口流动带动商品流通,同时清帝国也时不时的通过皇家园林、公共工程等项目,将白银投入到市场刺激商品流通。老百姓收入增加必然会购买更多的商品,进一步刺激商品的流通,进而增加商业税的收入,放出去的白银不仅能能挣回来,还是个利国利民的良性循环。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汉学家彭慕兰认为清帝国鼎盛时期老百姓生活水平并不比欧洲差的原因。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也有相似的观点。

即便是鸦片战争之后,洋人也认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并不差。(《被误解的中国》)

根据《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清帝国鼎盛时期中国很多地区都重新定义了奢侈的标准。

即便是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穷省也变得富庶起来。

甚至还出现了浪费的现象,话说要不是经济能力提高,也不会出现浪费的现象。

而且当时长寿老人的数量非常大,不满八十岁的老人都不视作长寿,自然也无需上报朝廷。

实际上古典时代国家的好坏和君主的个人素养、能力分不开关系,而清帝国康乾盛世时期三位君主都属于个人素养和能力都非常不错的君主。根据《康乾盛世历史报告》,清帝国的制度能很好的防止君主作恶,并让君主尽可能维护公共利益。

所以,清帝国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古典时代的极致,说是中国古典时代唯一的盛世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在中国古典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历史时期能和康乾盛世比肩。

当然清帝国的盛世属于高标准了。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关于一个王朝是否强盛,无论从现代书籍还是古书籍上都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但大体上来说,主要是看以下几方面:

一、军事实力。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强盛的王朝是汉朝、唐朝,这两个王朝最明显的特征是军事实力超强。无论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还是唐朝时对周边国家绝对的打击力都是靠的过硬的军事实力。

从流传的古籍来看,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由于军事实力超强,本朝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也是比较高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军事实力是一个王朝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准。

二、文化影响力。

从历史看,文化影响力不大的王朝肯定不够强盛。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文化科技都是一个向周边国家大输出的时期,同时兼容并蓄,也给各国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从“汉族”“汉字”“唐人街”等称呼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只有王朝强盛才能形成足够影响力,才能对外输出。因此,文化影响力是一个王朝强盛的重要标准。

三、经济发展程度。

没有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持续的军事实力,也不可能有繁荣的文化科技发展。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济发展程度。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朝在西汉末垦田数则为700万顷,即7亿大亩左右。据《中国古代经济简史•第四章•封建社会北朝隋唐(前期)的经济》,唐朝在天宝年间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可见其经济发展水平。

四、国土面积。

从历史上帝王的死后谥号可以看出,开疆拓土是评价一个帝王成就的重要标准,也是历史评价前朝发展的重要标准。因此历朝历代但凡有作为的帝王都以开疆拓土作为平生之志。大体来说,看一个王朝是否强盛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评价。


平哥智慧分享


古代一个国家想要被称为强盛,疆域、人口、经济、民生、文化都至关重要,最重要的当然是军事实力的强大与否来决定

中国古代最早的盛世是汉武盛世,汉武帝在位期间一改汉朝初年卑躬屈膝的和亲政策,对外反击匈奴,征讨四夷开疆拓土;对内统一思想,创办太学,颁布推恩令;并且打通丝绸之路,使得汉朝在各方面达到鼎盛。

汉武帝开创汉武盛世一方面因为他的雄才大略,另一方面也是靠强大的经济财力支撑。在汉武帝之前,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经过了两位贤主的励精图治,出现了中华始治的文景之治。这时期汉朝仓库的粮食因为太多吃不完已经发霉,穿钱的绳子也因为放的太久没用而腐烂。正是因为这样强大的财力才让汉武帝得以大展拳脚。

不过真正强盛的标准还是要经济、军事、人口等各方面并重的。比如秦朝、隋朝、元朝军事实力强大到令其他朝代望尘莫及,却都过不了百年之运。宋朝经济实力被称为古代最强时期,但却因为军事实力薄弱,被各国蹂躏,最终先后遭到辽、西夏、金、蒙古等国欺负后难逃被灭亡的厄运。


小伤聊史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都取决于其软与硬两方面的实力,取决于它的综合国力。衡量一个中国古代王朝是否强盛,也是如此。下面,小牛分四条加以表述。


一、国家长时期保持高度统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热爱统一、支持统一、盼望统一的传统,因而,衡量一个王朝是否强盛王朝,要看它是否顺应民心和社会发展规律,看它是否能做到下面的四点。

第一点,要求国土广阔,国家版图起码包括黄河、长江和珠江等大河流域的中国传统疆域,没有过多的国土被异族占领。

第二点是国家对国土有较强的掌控力,施行郡县制,实现王朝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没有许多的地方处于割据或分裂状态。

第三点是上述状态保持较长时间,比如西汉从高祖刘邦到汉元帝之间,出现了文景之治、武帝辉煌和宣帝中兴的状态,国家持续统一稳定。唐朝、明朝和清朝等朝代,莫不如此。

第四点,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王朝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出现圣明贤能的帝王。因为中国古代王朝都是靠人治,帝王的品德、治理能力和治国水平是国家强盛的关键。说起来如数家珍,汉朝有文景二帝,唐朝有太宗李世民、明朝有太祖朱元璋……

按照上面四点,我们不仅要把三国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分裂王朝排除在强盛王朝之外,而且也去除掉秦、西晋、隋朝和南宋等短命或偏安的王朝,只有两汉、唐朝、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可以入列。


二、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强盛王朝之强盛,还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有澎湃的动力,农业手工业广泛采用新的技术措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老百姓丰衣足食。王朝经济纵向比较强于前朝,横向比较优于四邻。西汉在秦朝之后,经历了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之后,经济高速发展,经历了文帝景帝两朝,到了汉武帝前期达到了顶峰状态。体现在国库充盈,钱多得连串钱的绳子都腐朽了;粮库里堆积的粮食消化不掉,以至于年头多了而腐烂了;民间资产迅速增加,老百姓家给户足。唐朝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宝盛世的局面,明朝出现了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江南地区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三、有强大的军事能力

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必然需要有雄厚的军事实力做后盾。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守卫国土,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捍卫经济发展的果实,保证老百姓和平安定的生活。强盛王朝的军队规模宏大,兵多将广,训练有素,战斗力倍增,在对外作战中涌现出像周亚夫、卫青、霍去病、哥舒翰、高仙芝、蓝玉、戚继光等名将,取得类似反击匈奴、击退瓦剌、平定准格尔叛乱这样战争的伟大胜利。遵循第四条标准,我们要把北宋从强盛王朝名单中拿掉,因为它从立国开始,就一味地偃武修文,导致国家积贫积弱,最终灭亡。


四、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强盛王朝在对外关系中保持强势,在周边国家中居于中心和主导的地位。国家有强大的经济与文化输出,展现大国形象——经济大国、军事大国和文化大国的形象,表现出大国的高度自信。汉朝在张骞凿空西域后,迅速地建立起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漆器销往西域等国,强化了西汉强国大国的形象。大唐综合国力独步天下,国际威望空前,李世民被周边民族尊为“天可汗”就是例证。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迹远达东非,宣扬了大明的国威,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大明还能在国际关系中主持正义,帮助朝鲜打赢壬辰卫国战争。中华文化伴随着朝贡体系的完善,广泛传播于东亚各国,包括日本、琉球、朝鲜和越南等国,形成了一个中华文化圈,都以成为“小中华”为荣。


懿头牛


中国王朝排名:唐朝,明朝,清朝,汉朝,秦朝,等等。

1、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中国公认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唐朝叠加版图面积1532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许多其他的国家社会在中国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包括韩国、日本和西藏。在这一时期,朝贡国家制度的建立程度比汉武帝时期要高。唐王朝虽然没有统治西藏,但却是中国第一个对西藏施加影响的王朝。

2、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明朝叠加版图面积957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947万平方公里。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北临西伯利亚一带,西北涵盖新疆,西南临孟加拉,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15,16世纪的东方巨人,七下西洋舰队的规模令麦哲伦与哥伦布望尘莫及。

3、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清朝叠加版图面积1312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1297万平方公里。与蒙古人不同,清朝建立了一个持久的中国式国家。

美洲新作物的引进也帮助中国人口增长到4亿左右。清朝是第一个有效控制西藏、新疆、东北和蒙古等地区的中国国家。

4、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汉朝叠加版图面积645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609万平方公里。与同时期罗马帝国并列为最强大帝国,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持续时间达400多年。把中国统一在一起,并发展了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制度。汉代为了增加收入,汉族垄断了铁和盐。自那以后,盐垄断一直是皇朝的传统收入来源。

5、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秦朝叠加版图面积347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347万平方公里。

秦朝虽然短暂,在中国历史上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王朝,人们对其第一印象也就是“强大”二字。几乎完全是凭借着武力,横扫六国,硬是将分裂了几百年的中华大地强行统一。而统一之后更是北上驱逐匈奴,建立起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和大秦直道。


直到遇见以后


判断一个古代王朝是否强盛的标准共有三个。

第一,是否国泰民安,老百姓可否安居乐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能否得到保障?如果能,则基本可以表明该王朝正处于兴旺发达的上升期!

(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隋炀帝杨广)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的权威是一言九鼎的,是所谓的金口玉言!历史上由于皇帝不恤民力横佂暴敛,所引发的统治危机层出不穷!

比如继承了“开皇之治”丰硕成果的隋炀帝杨广,就是因为任性妄为而搞得隋朝百姓怨声载道,最终引发了严重的政治与社会危机,致使原本强盛的隋朝国势戛然而止,转而走向了分崩离析的反面!

第二,朝廷政治是否清明?能否做到君明臣贤,吏治廉洁?如果能,则表明该王朝的正常运转没有出现问题!对于一个统治着广阔领土的封建王朝来说,朝廷犹如王朝的大脑,而皇帝与群臣则是王朝的统治中枢!

朝廷是否政治清明君正臣贤,不仅决定着王朝的统治秩序能否正常运转,而且还将对全国起到示范性作用!倘若朝廷风气淳正,则贪赃枉法之事必然会很少发生。只要君主尽君主的责任,大臣尽大臣的责仼,保持其勤政不懈,一以贯之的优良政治风气,则王朝的国运必然会维续其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贞观之治”的创建者,唐太宗李世民)

比如“贞观之治”时代的唐太宗李世民,就能充分吸取前隋败亡的教训,在其执政后时刻不忘自警自惕。因深知“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个虽然浅显却极易被帝王忽视的道理,为了保持大唐王朝的长治久安而不敢稍有懈怠!唐太宗不仅知人善任,而且从谏如流。很善于借助群臣的谏言,来及时纠正自己执政失当之处。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唐王朝日益走向兴旺发达!

第三,边疆是否安靖?四夷是否拱服?如果边疆无战事,四夷皆拱服,就可以说明这个王朝已经达到了强盛的标准!

在漫长的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有许多王朝都因受制于边疆乱局,尤其是北部边疆的烽烟四起,而被搞得国疲民困,从而导致被诱发出严重的统治危机!

(反击匈奴的汉武大帝,刘彻)

比如汉武帝就曾经为了反击匈奴,而进行了数十年之久的战争!长期战争所带来的巨大消耗,严重透支了汉帝国的国力,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后来连汉武帝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种危险,故而在其晚年时,才会以下达《轮台罪己诏》的形势,深刻反省了因自己穷兵黩武,而带给国家和百姓的苦难,调整了内外政策。

汉武帝去世后,在辅政大臣霍光的苦心经营下,汉朝的国力才得到了逐步恢复,并重新走向了强盛之路!由此可见,即便是汉武帝这样的雄主,也会因为受制于边疆之乱,过度透支国力,而无法避免王朝走向盛极而衰的颓势。所以边疆是否安靖,四夷是否拱服,也应该是判断王朝是否强盛的标准之一!


北疆同心侃历史


中华五千年诞生了许多强盛的王朝,那么一个王朝强盛得标准是什么呢?我就拿唐朝来说一下吧。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唐朝长安城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大都市。除此之外洛阳作为帝国的东都,既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又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在这里交汇,所以它与长安城同属于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到了女皇武则天居洛执政时期,洛阳跟长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武则天派人广修宫苑、凿窟礼佛,对外来文化实行开放包容政策,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当时的长安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八方朝贡,万国来使,是东方世界的中心。

除此之外,唐代社会生活由对外交流,逐步上升到人的信仰和精神世界,层层深入,令人们更能感受到大唐的恢弘气势。此外,唐朝的经济与军事实力都非常出色。 先说经济方面,唐玄宗世代的富裕程度是令人咋舌的,官员不但工资奇高,而且丝绸等用品几乎随便发。



再来看看唐朝的军事,单是军事动员能力这一项就足以名列历朝第一。李世民征讨高句丽为例,他一次性在涿郡就集结了多达100万人的军队。这样强大的兵力召集是很难想象的。后来的唐朝不但灭掉了高句丽,而且打残了突厥人报了仇,李世民还懂得集聚民心,一度成为了少数民族的“天可汗”,唐朝的实力的确是非常强大。


所以说,一个强盛的王朝的标准不但要看其经济能力跟军事能力,更要看它的影响力、号召力以及为后世所做的贡献,这样一来才能算是一个强大的王朝。


汤姆猫谈历史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标准肯定有很多,不是单一的,很多人肯定觉得疆域辽阔、宾服四夷是第一标准,这点确实挺重要,但我个人认为第一标准是民生,第二标准才是军事,第三标准是文化。



就算你能征服广大的疆域,但要想维持住局面首先你的国家得有钱,而且是藏富于民,因为疆域广大意味着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争端会很多,你必须经常出兵才能维持住疆域,这就需要每年花费大量军费,如果老百姓兜里没钱不就等于穷兵黩武吗?你能维持几年?在我看来,被国内农民起义推翻要比因外族入侵灭亡耻辱的多。

文化也很重要,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繁荣是物质充裕的体现,物质充裕了,人们才有心思追求文化享受,所以为什么唐诗宋词那么出名,因为当时是中国古代的巅峰,经济发达,再往后的几个朝代就很难讲什么文化繁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