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石油會不會被抽乾?

檸檬鈈萌


在當今世界,原油已經變得非常重要,特別是用來發電、驅動車輛及其他用途,從而使之成為現代國家與經濟的命脈,那麼,一旦世界上的石油耗盡將會怎樣呢?

現在世界對石油消耗的需求日益增加,原油從地球上耗盡是未來很可能發生的。

石油枯竭可能成為一場非常嚴重的危機,因為人類目前完全依賴於豐富的原油供應。

在1965年到2005年之間,全球對原油的需求翻了兩倍半,這意味著我們使用了比原來多一倍的原油和多三倍的天然氣。

石油作為能量含量很高的物質,特別引起人們的重視,它很容易通過蒸餾而被提煉成液體燃料,這種物質可以用來驅動全世界所有的交通工具,也可以用來發電。

天然氣也被視為製造一些肥料的重要物質之一。如果缺乏天然氣,可能會以非直接的方式影響全世界的糧食產量。

在農業方面,大多數機械設備都依靠石油衍生物提供動力,此外,在世界各地運輸食品物資所必需的飛機和車輛,也需要用它來提供動力。

基於這些事實,作者認為,失去這種物質,將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與破壞性的影響。

我們還剩多少石油資源?

有傳言稱,世界上的石油資源可能會在未來5年、10年或20年的時間內耗盡,但是,我們不可能完全失去石油。

根據報道的說法,石油及所有的化石燃料都被視為不可再生的資源,但是,每當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被耗盡,又將會出現更為複雜的儲備,並可加以經濟利用。

深層的石油儲備在開採上存在技術困難,並且需要更為高昂的開採成本。但是,對石油消耗的需求量越是增加,那麼此事就越值得冒險。

石油價格可能隨著時間而上漲,其原因部分歸於開採成本的上漲。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的估計,我們仍然擁有大量的石油儲量,足以滿足直至2070年的需求。

但我們很難估計現有石油儲備的總量,因為審查很困難,同樣,提供的數據也不是完全可信。


走進伊拉克


地球上石油用不完,水資源也用不完,教科書上都是騙人的,我簡單說以下,噴子請保持實力。

1914年,美國礦務局預測,本國的石油儲量只能用10年;1926年,聯邦石油保護部門估計美國石油的供應量只能再維持7年;1939年,內政部說石油能用13年,12年後改口說還能再用13年;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卡特總統說,“下一個10年結束的時候,我們會把全世界所有探明的石油儲量用完。”你甚至能在你以前的教科書上找到,多少年後石油將枯竭,但是現在的時間已經遠遠的超過了那個時期。

下圖是探明石油儲量,你會發現,隨著時間的增長,石油不是變少了,而是變得越來越多了!

以前學術界都認為石油是有機物屍體形成的,現在看來,這個理論基本上已經站不住腳了,地球上抽出的石油已經超過了地球上這麼多億年以來能形成石油動物的總和!目前全人類70億人堆在一起也就是這個樣子的。僅僅是一個高七百多米的小山堆。重40億噸,跟一年的石油產量基本持平。根據估算,人類誕生以來,總認人口數也就千億左右。

現在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說法,石油是地球的無機物自然產生的,而且現在仍在源源不斷的產生中,可以自行查閱這個說法。


市井覓食記


我的回答是——石油不會抽乾。肯定有人會說我胡說八道,眾所周知,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既然不可再生,早晚就會有用盡的一天,怎麼可能不會抽乾呢?


\n類比一下,假如有個很大的倉庫,裡面全是好吃的松子(拿松子舉例是因為我愛吃,哈哈),可以免費吃,但吃完後得把殼直接扔到倉庫裡面,問松子多久可以吃完。表面看來松子有限,終究有一天會吃完的,實際則不然。剛開始殼少松子多,很容易找到能吃的,後來殼越來越多,松子越來越少,找免費的松子太費勁,有那個時間精力還不如直接買呢。這樣下去,肯定有漏網之魚,這就是松子永遠不會吃完的秘密,石油同理。


\n石油開採是有成本的,一開始的時候成本很低,人們可以較為方便地開採很多石油。隨著石油逐漸被使用,剩下的石油越來越少,開採難度愈加擴大,成本也越來越高,終究會面臨一個臨界點,開採石油的成本超過了收益,這時候人們就會停止使用石油。甚至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人們就會使用替代資源,從而放棄對石油的開採。


\n有人說,石油沒了經濟是不是完蛋了,多少設備靠石油運轉啊。這你可就想多了,造紙術發明之前,說不定人們還擔心書籍越來越多,竹子不夠用怎麼辦呢。科技日新月異,可開發的資源也越來越多,不用擔心找不到替代資源。


\n就拿大量使用石油較多的汽車來說,目前新能源汽車正在推廣中,很多國家甚至推出了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目前新能源汽車以鋰電池為主,用電來替代石油。搭載氫燃料電池的新能源汽車現已研發成功,但還沒有量產,技術成熟並推廣後,由於氫燃料能源利用效率高,無汙染,排洩物只有熱量和水,有望成為新一代新能源汽車。另外還有固態電池等充電迅速,安全性好的電池正在處於研發階段,可以說,汽車方面石油的可替代資源還是很多的。


\n汽車如此,其他方面亦然,石油資源減少的同時一定會有新的資源取而代之。

評論員:TQ


首席投資官


這個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回答:

  •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 石油是怎麼被發現的?

  • 石油是怎麼被開採出來的?

01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有關石油的成因有兩種假說:有機成因說和無機成因說。

假說不是任何人都有資格說的,是有重要地位的科學家根據現有的一些事實利用科學方法向前推論出來的一種說法,但假說沒有完全被實驗證實,不是事實,只是假說。

有機成因說認為石油是幾百萬年前的動植物遺體因為地質條件的變化,被快速掩埋於隔絕空氣的地層深處,經過高溫、高壓、缺氧、微生物分解、礦物元素催化、放電等等因素,不斷分解,最終變成烴類。

至於成油的條件,可以籠統地認為類似行星撞上地球后,將恐龍等眾多動物快速掩埋,經漫長時光熬煉而成,那麼現在不具備成油的條件,因此石油越來越少,總有消失殆盡的一天。

無機成因說又有好幾種流派,最有名的一種說法是門捷列夫提出的。

門捷列夫推出了元素週期律,發現了元素週期表中多種元素,後人根據他的元素週期律又發現了很多元素,這是化學史上最了不起的成就。

門捷列夫認為,既然石油是烴類的混合物,地殼深處有很多含碳的物質,比如碳化鈣,含氫的物質就是水,在5000度高溫,1500倍以上的壓力下有可能形成烴類,他還推導出了化學反應方程式。

在門捷列夫的時代,無法完成他設想的實驗。有趣的是上世紀50年代,美國和蘇聯一批頂尖的科學家組成一個聯合科研團隊,在實驗室模擬門捷列夫的設想,利用碳化物和水生成了烴類混合物,產物中檢測出有辛烷和甲烷。

那麼這種理論不能說就是完全不成立的,如果這種理論正確,實際上石油是不會被開採完的。

無論什麼成因說,若要形成可供開採的油藏,這些已經形成的石油需要被封閉的岩石圈閉儲存起來,否則會沿著地層的縫隙向上逃逸,最終因蒸發而消散。

02 石油是怎麼被發現?

地下什麼地方有石油,需要石油勘探。上世紀50年代,我國的石油勘探主要靠觀察地形、地貌,採集表面的岩石標本化驗。勘探工作者揹著一個帆布包,裡面放的錘子、鑿子、放大鏡等用具,都需野外工作。找油非常辛苦,且效率很低。

現在石油勘探一般採用地震波的方式,向地層深處發射放射波,根據反射波的情況判斷那個地層會有油?有多少油?有沒有開採價值?先進多了。

03石油是怎麼被開採出來的?

勘探人員找到可油後,會出具詳細的報告、數據,下面的工序就是石油開發,又分為鑽井和採油。

鑽井是在預測有石油的地面假設井架,下鑽桿鑽透岩石圈閉,到達儲油層,地下石油因為壓力大,沿著鑽桿的環隙空間噴出地面,採油工用採油設備將石油收集。

當石油圈閉內的石油越來越少,壓力就越來越小,就噴不出地面了,這時需要往地下注水或天然氣增大壓差,還會噴出地面石油,這稱為二次採油。

當二次採油噴出的石油幾乎都是水或天然氣,而幾乎沒有石油時,石油就開採得差不多到了極限。既然石油是從岩石縫裡產生的,在岩石縫隙裡還有不能被開採的石油,還可以往地下注入含表面活性劑的驅油劑,將其洗出後再開採。

如此看來,對地下石油的開採已經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可見石油越來越少,開採越來越難。

我國各大油田油位不斷下降,也說明可以開採的石油越來越少,有些油井早已枯竭。


頌雅風


我並不是專家,更不是地質學家,僅僅是個人之淺見:石油是不會用盡的。石油是大量有機物,特別是動物的遺體,經過地殼運動而埋入地下經一定的時間形成的。這一過程,地球從來沒有終止過。地球最大的生命世界,並不是陸地,而是佔地球表面多達70%的海洋,也是最大的動物遺體之源,特別是肉眼看不見的無數微生物,而且地球上的幾乎所有大河,將陸地動植物的遺體分解出的大量有機物質,通過河流輸往大海,沉入海底深層,與大海中的動物遺體溶成一體,經海底地殼運動,繼續形成石油的過程,從來不可能停止下來…人類目前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度還很低,只有百分之幾,巨大的海洋,對全人類基本上還是處女。人類的經濟活動,正從兩個積極方面不斷深入發展,一是節能環保技術愈來愈發達,也就是說,每創造一美元的GDP,能源與資源消耗消愈來愈少,地球的環保與生態,會隨著時間,總體將愈來愈好。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的利用率會愈來愈高,比如說德國已經宣佈:本世紀中葉,可達100%,祖國也將大大提高,都會明顯降低人類對石油與煤炭的需求…另一方面,海洋新的油田氣田會不斷大量發現。不僅如此,人類還會在能源中,有更多的選擇,例如燃冰、地熱、生物工程、人工光合作用…總之,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將獲得愈來愈多更清潔更廉價的新能源。結論是,石油資源不可能用盡的…人類會愈來愈減少對石油的依賴,而地球本身形成石油的過程又不可能停止下來,因為有巨大無際的海洋不分晝夜地努力地進行著這一巨大的工程,大量的動物遺體與人類大量的糞便,不斷被海底流砂與土層,理入地下深層…反過來說,石油資源只可能不斷增加的趨勢…當然,僅僅只是個人之淺見,正確的回答,還必須加上您的思考…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未來對人類最大的資源是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也就是說,人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為此,世界各國政府與科學家,會共同合作努力的,人類的未來永遠是光明的、和平的…


高友峰1


討論石油會不會被抽乾就跟討論蚊子會不會滅絕一樣。這要從三個角度分析——

一,石油是不是可再生資源。傳統的觀念認為,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屬於化學能源。但這一觀點正在日益遭受挑戰。龐大的海洋,還有好多未知的東西等待我們去探索,豐富的深海石油資源我們還未開發,這些海洋石油到底來源於何處,人類還在研究。至少以目前的石油儲量來說,人類再毫無節制的用個幾百年沒問題。

二,石油的消耗速度。20年前,我們還不是家家都有車。20年後的今天,家家幾乎都有車了。科技的發展就是這麼讓人震驚!與此同時,我們對石油(汽油)的需求日益龐大,給人的感覺好像是石油的消耗會越來越快。但你們不知道的是,德國2020年將停止生產消耗石油的汽車,只准生產電動汽車。可以想象,再過20年,我們的大街上跑的汽車基本上都是電動汽車。消耗石油的汽車只會在特殊的領域出現,比如坦克車,工程車等等。所以,未來我們對石油的消耗速度會降低的。需求降低,誰還玩命開採石油?無利可圖!

三,可替代能源。現在各發達國家都在對可替代能源進行積極地研究。化學能源造成的溫室效應會促使所有發達國家共同研究可替代能源。無論是太陽能還是核能,甚至地熱等清潔能源,在可預見的未來一定會取得長足的發展。

所以,20年或者30年之後,誰再說他的車還是用汽油的,我們就像見到上個世紀的人一樣,滿臉的鄙夷之色。那個時候,人類早已從太空中獲得新的能源,太空發電技術早已普及,石油白送都沒人要。


弈鹿圍棋


世界原油能開採多少年?一般用儲採比(R/P)來衡量,即當年的剩餘探明經濟可採儲量與當年產量的比值,每年都會動態變化。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佈的2017年世界能源統計年鑑,截至2016年底,全球探明石油儲量增加了150億桶(0.9%)至1.707萬億桶,儲採比為50.6年,而歐佩克國家現在掌握了71.5%的全球探明儲量。

當然世界原油到底還能開採多少年,取決於每年新發現的經濟可採儲量,如果新發現的儲量大於年開採量,儲採比還會增加,事實上,近30年來,世界原油的可採年限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在增加。

石油會不會被開採完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不過從目前技術和經濟兩個層面來看,雖然可採儲量可能有上限,但石油很難被開採完。

從技術上,每一個油田開發的時候都會面臨採收率的問題,採收率是指在一定的經濟極限內,在現代工藝技術條件下,從油藏中能採出的石油量,佔地質儲量的比例數。一個油田的採收率極限水平在50%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一個油田進入到開發末期,還有將近一半的石油被留在地下。

從經濟上,假設石油資源儲量是有限的,那麼在石油逐漸開採的過程中,價格也會越來越高,從而抑制消費,刺激替代能源的開發,這就好比早期的石油和鯨油之間的關係。

總的來看,石油可開採年限基本取決於三個因素:全球供需的變化可替代能源和價格。(中國期貨業協會)


用戶84093883453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淡定的。如下一大堆的數據等等信息,沒有任何意義。

大自然的回饋。如果人們瘋狂的開採必定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始終有一天地下的原油層會枯竭。則他人說的為什麼有些原油井要注水呢?

在石油井口注水分為兩種:

1、油層油線分值不均類似多條支流用水稀釋併入一股。

2、一個油井即將枯竭沒有的有時候採油樹井壓盤,並有天然氣和地熱和氣壓,井下石油通過採油樹噴出則要注水密封防止塌陷。在採油樹上安裝對應mpa的表來氣壓數值。例如一井口每天10方油產量算是普井。則一天 100方是高產井,後者如是一個星期10方呢。則需要封壓注水和加氮氣悶井分油流程。說到氮氣個別的就要問了為什麼不注入空氣呢?因空氣與地下的天然氣是死對頭。當空氣與天然氣中達到即天然氣在空氣中濃度小於5%或大於15%均不會爆炸,只有在這個值內遇熱源(明火)才會爆炸。對應匹配的靈界對抗就會爆炸。

地下幾千米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


互聯網絡科技達人


目前石油的定性是不可再生資源。

現在重要的問題不是石油會被會抽乾,而是現在的技術和經濟要求還達不到將石油全抽乾的地步。為什麼這個問題會出現了不同的答案?因為關於這個問題裡面涉及了巨大的利益鏈。甚至連我們以為應該客觀公眾的科學家也帶有了立場,可能成為政府和大資本家的喉舌。

這個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1956年,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就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石油峰值論”,該論文的假設就是那個著名的“生物變油”理論,石油是化石燃料,是5億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龍及藻類生物經生化反應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他通過自己建立的數學模型,對美國的石油儲量進行了計算。

但是他在去世前認為自己的算法並不科學,並且還揭露了自己當年把這篇論文給了某位英美石油巨頭的董事長過目,這位董事長讓他將石油的預計油儲量降低,造成一種石油不可再生,並且石油量很緊張的氛圍,以維持甚至拉高油價。哈伯特當時就把論文中的數據改了,提出美國只有1500-20000億桶,而全球石油終極儲量只有1.25萬億桶,並會在1970年達到開採峰值。而事實證明,直到2008年,據統計,全球的原油儲量仍有1.8-2.2萬億桶。當然,這個數據可能仍然有水分。

就是這種事情的發生,讓人們也捉摸不透石油到底量還有多少,到底能不能抽乾,到底是不是可再生資源。因為,總有一種感覺,我們在科學家們的套路之中。

其實現在我們的技術,遠沒達到能採集到高品位的油。以前採油用自噴井;後來需要向地下注水,用水驅油;而現在成本更大,需要用各種化工材料洗出油。高成本,技術提升不高,我國的一些油田開採量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們進行產業產型或能源結構轉變,或進口石油,都是能源戰略。而這些能源戰略建立在石油是不可再生,會被抽乾,又是國家軍事、工業發展不可缺少的東西這個觀點之上。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隨著汽車的普及,人們對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大。目前網上流傳了一些文章,是說石油將在40年後被開採完成為不可再生資源,對於這一消息,許多網友都感到恐慌。如果世界上沒有石油了,那我們的汽車怎麼開走等一系列的擔心都在困擾著人民。其實石油真的在40年後會成為不可再生資源嗎?這時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以前就有人說石油是由動物的死屍演變而成的,對於這一說法其實是真實存在的。其實石油的產生至少得需要200萬年的時間,那說明現在世界上石油的壽命比任何東西的都要長,當然除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其實200萬年還是保守估計,時間最老的可達5億年之久。這些石油隨著時代的演變,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後,構成的身體有機物不斷分解,融入地表層內,經過很長時間的發酵成為今天的石油。

現在我國對石油的開採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人們除了在地表開採還在海上進行開採。因為在很久之前,一些海里的動植物死後,屍體被分解蘊藏在海底最深處,所以海里也是有大量的石油可採的。雖然我國目前石油開發尚在起步階段,通多對外合作已經開發出1000億立方的石油。但是呢,隨著我國目前對石油需求量的迅速增長,不知道會不會在未來石油被開採完。

其實一些專家在石油的計算方面也都有不同的見解,各說各的,具體石油的儲量還有多少,都含含糊糊,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如果說石油的儲量還有很多,那就會造成油價普遍下跌,收入不容樂觀。畢竟物以稀為貴,如果說石油會成為不可再生資源,那油價普遍上漲,只是這其中的套路捉摸不透。

其實我國是一個未雨綢繆的國家,什麼事一般都會提前做好估測,如果石油被開採完了,會發明別的電能、核能來代替石油,其實這都不需要我們擔心。現在的小汽車慢慢都變成充電式的了,就算未來石油被開採完了,也不影響我們的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