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NBA幾十分鐘那些球員就叫累?

涼嗖嗖11


NBA的球員打幾十分鐘就叫累?那是因為真累了!

在NBA的統計數據中的上場時間的走表時間,而實際的比賽時間要比這個長很多:48分鐘的比賽,往往需要2個小時才能完成,加上賽前的熱身,時間要更長。作為球員,運動是從熱身就開始了,而且職業運動員的熱身時間要1個多小時,包括無球的基礎活動和持球的專門熱身,這些活動下來對與沒有訓練基礎的人估計就可以結束運動了。

接下來的運動更加的考驗人的體能了。籃球的項目特點決定了運動員的運動模式:短距離的疾跑急停、頻繁的各種跳躍、短距離的折返衝刺跑等,加上為了爭搶有利位置,在身體接觸後的各種推擠動作,都對體能提出非常大的考驗。運動員在場上的每一秒鐘都要保持高度的緊張,這本身就是一種消耗。加上NBA密集的賽程、魔鬼的背靠背,比賽能在常規時間內結束還好,如果加時,再加時,運動員的體能消耗更大了。背靠背的第一場加時,而且是東部到西部的背靠背,那就更加的煎熬了。因此往往到賽季的中期,運動員的疲累體現就會更加明顯,如果沒有合理的訓練,傷病就不可避免了。

籃球比賽中的跑跳過程,都是大強度的運動模式,能量供應無氧代謝佔到很大的比例,能供無氧代謝的物質在體內的存儲量非常有限,在奔跑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只能在短暫的、不確定的休息中利用有氧代謝去調劑、補充,無氧代謝過程產生的乳酸也是利用這個短暫的時間進行清理。所以運動員到最後只能拼有氧代謝的調動能力和能量供應的功率了。中場的長休息時間對運動員的能量恢復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有經驗的運動員都會根據對手的水平,合理的分配上下半場的運動強度,安排好體力。

另外一個就是與運動員的位置和打法有關了。類似早期的喬丹、年輕的韋德、詹姆斯這樣的打法,真的沒有幾個能撐到全場的。NBA中能打滿全場的運動員還是很多的,但往往沒有幾個人會這樣做。首先這樣做到後期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會受到影響,比賽的強度就會下降,如果對手保持足夠的體力,那麼就會影響比賽的走向,這是球隊不願意看到的。其次,整場比賽都你打了,其他運動員幹嘛呢?所以大家也都是在有限的上場時間內盡力的去參與比賽,消耗自然也就大了,累就很正常了。

所以像NBA這樣級別的比賽,不管是常規賽還是季後賽,十幾分鍾就能讓運動員喊累了!


之心老師談健身


首先NBA全場雖然是48分鐘,但是有暫停和節間休息還有中場休息。這些都算上一場比賽基本能打三個小時左右,而運動員在這三個小時裡身體上一直要保持興奮。因為一旦放鬆過度狀態就不容易調整,這是很不容易的。這些球員身高體重都非常大,整場飛奔下來消耗不是我們普通人可以的。發兩張最直觀的圖片,大家看一下。正版NBA球鞋質量不用我說了,可是在球員們腳上確是夠看了。所以說打一場NBA消耗是驚人的,不可能不累




星星之火125301763


因為確實累啊!

相比普通人,哪怕所謂的運動達人,職業競技體育的強度之大,不是看上去的那麼簡單的。

不要說對抗激烈的籃球,足球了,就是斯諾克這種相對靜態的運動,棋逢對手,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要求,對體力的要求也很高的。

回到NBA,不提那些急停急起,瞬間衝刺,就是進攻防守中的對位,互相對抗,卡位,對體力的消耗就不是數據能提現但實實在在發生的。


單腳行走的魚


提這個問題的人呢,可能有句潛臺詞“NBA打個30多分鐘,就叫累;老子星期天下午去打球,一打一下午,也沒叫累啊!”

咱給他介紹一下NBA的比賽,有多累。

比賽時長

一場NBA比賽,4節總共48分鐘,通常明星球員的場均出場時間在30-40分鐘之間。貌似不多哈。

但是,這些分鐘數僅僅是指的是,場上走表的時間。我在現場看過多場NBA常規賽和季後賽。平均而言,算上中場休息的15分鐘,一場NBA比賽往往持續2.5小時到3小時。

強如詹姆斯,也累壞了

也就是說,技術統計上看,某球員只上場了36分鐘,其實意味著他保持高強度的比賽運動狀態達到兩個小時左右。

另外,球員不止比賽中在運動。在開賽前一到兩個小時,球員就已經進場熱身了。說白了,球員技術統計顯示出場36分鐘,實際意味著他一晚上運動了3個小時以上。你說累不累?

比賽強度

再說說NBA的比賽強度,大夥兒通過電視轉播,都知道NBA一水兒的肌肉棒子,幾乎人人能跑能跳能對抗,這就決定了其高強度的運動性質。

想象不到高強度啥樣兒?給你假想的情景:在野球場上,勾勾手,空位顛投,這不叫高強度比賽。想象一下:你在街球場半場4打4,都是20歲出頭的小夥兒。先到5球則勝利,現在比分4比4,兩方都來勁了,誰都不想輸,這個時候你們雙方的比賽強度可以算高強度了。NBA的強度比上面這種假想的街球高強度,再強個n倍吧。

韋德累了

再給你個客觀數據:運動監測顯示NBA球員在場上時,平均心率大致在170-190之間。沒概念?這個心率,相當於普通人百米衝刺過後的心率,然後讓你保持這個心率36分鐘!很累的!

比賽密度

勇士隊今年的賽程

再者,別忘了NBA比賽,擁有變態的比賽密度。大約160天時間,要打82場常規賽。平均不到2天,就要打一場比賽。還要考慮到有一半的比賽在客場,球員要全美國到處飛行,趕場子。

看看歐洲籃球聯賽,常規賽總計30場;咱們的CBA聯賽,常規賽總計38場:都不到NBA比賽數量的一半。

小結:NBA的比賽強度和比賽密度,累死人,即使對天賦異稟的職業球員的健康也是極大的挑戰。不相信的話,就看看今年開季以來,NBA的傷病率。NBA球星的千萬美金年薪,是他們用天賦加努力(有時是自己的健康)換來的——不容易!咱普通人,還是靜靜地做個球迷吧。

關於作者

王棟 博士,跟我學運動背後的科學,為健康而運動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認證運動生理學家

美國國家體能協會認證體能訓練專家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認證私人健身教練


王棟聊健身


首先NBA一場比賽不算中場休息,期間罰球,發球,叫暫停都屬於場上時間,加上正常的48分鐘比賽,總時長超過80分鐘很正常。在這期間,球員幾乎一直在運動。暫停期間要認真聽教練佈置戰術;



罰球時間,球員都在集中注意力卡位,爭強籃板,這都是需要花費體力的。



球隊進攻期間,進攻方要第一時間落位,做好籃球輪轉進攻工作。鋒線球員要幾時佔據合適位置,粉碎防守方的防禦,在籃下或者三分線內與防守方互相推搡,都需要消耗體力。後衛球員,像艾弗森,威少等球員要利用腳步,速度,突破防守,然後得分或者傳球,加速減速期間需要消耗大量體能,就像是汽車急速加速,駐動過程,不僅耗油,還磨損零器件。分衛比如老流氓,科比,吉諾比利,哈登等等,要有有力的背打,靈活的腳步。甚至是一打三肉搏,都需要消耗體力。鋒線球員除了要擋拆,跑位,還要投籃、扣籃、卡位、爭強籃板,加上龐大的身軀,消耗的能量更大。



球隊防守期間,想要和進攻方保持勢均力敵的局勢,或者粉碎對方進攻佈局,因為身處被動,就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經常打球的人都知道,認真防守要比進攻花費更多的體力和精力。要對進攻方進行預判,防守以及補防。有的時候進攻只需要一兩個人的配合,但是防守需要全隊付出。



還有就是再強調一點,籃球運動員身材魁梧龐大,比普通人重1-2百斤都很正常,在高強度運動中要保持平衡和競爭力,要給他們的心肺帶來難以想象的負擔,所以累很正常。


關關想長高


看了很多人都回答感覺都不知所以然。這個問題要我來回答才能還原事實的本質。

為什麼現在的球員更容易累?然後導致更容易受傷呢?說實話罪魁禍首是我們的宇宙勇啊。

勇士隊依靠小球取得了碩果累累的成績,將聯盟球風帶到了另外一個風格,不停的傳切,然後外線幾桿史詩級的大狙,帶節奏帶的飛起。

之前的比賽內線球員可以安安靜靜的守在內線,有人來再防一下,還是搶個板。基本上體力不會消耗太大,現在每個球隊都有空間型內線,會拉出來投三分,你死守籃下只能被人活活投死。

君不見當初在東部黑姚明希伯特可是對詹姆斯造成了巨大的困擾。如今不需要詹姆斯動手他已經被聯盟淘汰了。跑不出來運動能力缺乏,他已經被現代籃球給淘汰。


更快的節奏、更多的跑動、頻繁的出手意味著球員們要做更多的奔跑,回合數也隨之增加。當初雷阿倫這種愛跑位的射手在聯盟是少數,多數是那種死站一個點的投手,如今人人都跑起來了,沒有給你那麼多機會可以利用防守的空閒去休息。

想當初科比往那一站示意拉開單打。其他人不就可以在旁邊趁機休息一下,如今庫裡過半場把球就丟給格林,就跟湯普森開始了瘋狂的無球跑動,有打過球的都知道在籃球場上遇到這樣的球員,你的體力很容易告急,精神上你要非常集中容不得一刻的疏忽。威少就是還沒有習慣現在的進攻,才會經常漏人。


勇士厲害的地方在於他打球的人多,可以支撐他這樣的打法。科爾頂著被噴用廢雙MVP也還是堅持全集輪換就是他的底氣。而那些沒有那麼多可以輪換球員的球隊,他們的球員就很容易累跟疲勞。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球員很容易累的原因。


大狸子說球


我一直都說NBA是80%的體力活兒,20%的腦力勞動,但就是這種出苦大力的活兒,假如NBA給你機會去上班,你也幹不來,因為這種體力活是高強度的運動,是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運動員才能乾的職業!跟蓋樓搬磚頭是完全不同的!


NBA一場比賽中球員的平均跑動距離大概3500米左右。 按NBA一場雙方上百比分的比賽,雙方至少跑50個來回,算直線的話就是50*28*2,在算上進攻失敗和曲線距離的話在3500米左右!而且,這些跑動距離多數是在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之間,可見強度之大!

記得大學生體育測試跑1000米,跑完都累趴下了!那跑三千米呢? 目前世界最好3000米成績是7分20秒多一點!這是賽跑,是一直跑,但籃球賽場上不止有跑動,還有激烈的身體對抗,這種強度的運動,即使是專業運動員都累得“呵哧帶喘”,想想普通人會怎麼樣?別說30分鐘,就是10分鐘也根本就打不了!記得庫裡三分球準絕殺雷霆那球賽後庫裡怎麼說嗎?庫裡賽後被問到時間還有一些,為何那麼遠就投?庫裡說:“太累了,不想再跑了”

可見NBA比賽,球員雖然只打30-35分鐘,也斷斷續續有幾分幾秒的休息,但是強度非常大,也非常累!為了讓球員有好的能量補充,NBA提供的飲品也是能量飲品,科比現在不也在做這個生意嘛!

所以,不是NBA球員“喊累”,是他媽的真累!我平時自己打球,如果是全場的,我跑個三五個來回就累不行了!

我是BLAH!


BLAH


NBA的比賽時長是48分鐘(不算加時),而一場比賽實際的時間確實要在一個半小時,比賽中會有廣告,罰球,戰術佈置,中場休息,但是比賽時長許多的球員巴特勒也不過場均37分鐘。


在世界上最好的聯盟中,職業球員在每一刻都會保持極高的專注力,將身體的潛能,運動勵志調節到最好的狀態,這是極其消耗自身體力和精神。在籃球場上,每時每刻都充斥著戰術,進攻,防守等行為,面對世界上最好的籃球手,一個疏忽就會給球隊帶來傷害,作為職業球員,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是工作的本分。



很多人認為有了專業的訓練,NBA球員的體能可以達到身體素質的巔峰,但是應對同樣狀態的對手,身體的碰撞,也會來帶過多的消耗,更何況還有那麼多爆炸性的投籃。


體育競技上,隨著水平的提升,對手的水平也是同樣提高的,更加出色的防守與進攻不僅是體力上的磨鍊,更是心智上的。不過也正是如此,冠軍才顯得彌足珍貴。或許正是因為現在廣告的植入帶來更多休息的機會,如果48分鐘完成一場比賽,即使強如鐵人的詹姆斯也是消受不起的。


你好籃球



我們看NBA技術統計上有些明星球員出場40分鐘,30多分鐘就累。覺得我們平時休息有的時候,可以打一下午,第二天依然可以接著打。也沒覺得他們那麼累啊。


其實總是看球的球迷都知道技術統計上的時間都是按表的時間,而停表後的時間並不計算,所以一場NBA比賽一般都是2個小時到2個半小時才結束,甚至達到3個小時。也就是在這三個小時中球員必須一直保持身體狀態在比賽強度上。


而且一場比賽絕不只是這段時間,賽前熱身也需要一段時間。我們看比賽有時候都是雙方在投籃熱身,但此時他們已經做完了其他訓練,身體狀態已經調整到比賽程度。

賽前熱身訓練和比賽的總時間就遠遠多於技術統計上的時間。


而且NBA球員都是世界上身體素質最好的球員,幾乎各個都是肌肉棒子,這就決定著他們的對抗強度也是最高的。而且NBA有著82場比賽,想一想我們CBA只有30多場比賽,球員到了賽季末一樣疲憊,而NBA球員對抗強度,比賽時間,場數遠遠高於CBA,那疲憊程度不敢想象。


本賽季詹姆斯常規賽全勤,季後賽首輪幾乎靠著他一人支撐.搶七即使他這樣變態的身體也堅持不住了,腿抽筋。

所以NBA球員說累絕對是體力已經達到峰值。長時間保持在那樣的身體狀態,對抗下,確實是累。


至誠體育


謝邀。NBA的比賽時4節一共48分鐘,可是這個可是淨比賽時間。一場高水平的90分鐘足球比賽其中的淨比賽時間也不過是60分鐘左右。可是你知道一場足球比賽上下半場+中場暫停一共也就是1小時45分鐘;可是一場NBA比賽,4節比賽+暫停+節間休息時間經常會是2個半小時起步,這還沒算加時賽。

我們用籃球和足球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其實籃球比足球更累。姚明曾經說過,他在火箭後期帶著的護肘和護膝,每場比賽下來休息時都能擠出幾斤汗水。

第一,要知道NBA籃球這種比賽對人的消耗並不是僅僅在上場的那三十分鐘,而是有大量體力消耗在在不走表的時間內,比如罰球時搶籃板位置的籃下對抗。而足球有大量的時間可以悠閒地晃一下。

第二,場地不同,籃球場比足球場小多了,這就造成球員們再不停地進行折返跑,要知道折返跑對體力的消耗遠遠大於直線跑。而且籃球運動員們無時不刻在進行急停、急轉、變向、突破、擺脫、卡位、擠撞的動作。這些動作都是要耗費大量體力的。而足球運動在這方面就少了很多。

第三,籃球上場球員少。如果說足球有11個人,少了其中1個人的話,大家只需要多跑1/10就可以彌補了,而籃球如果少一個人,大家就要每個人多跑1/4!所以為了球隊和隊友,每個人都要無時不刻的跑動,尤其像雷吉米勒、雷迪克、漢密爾頓這樣的射手,無時不刻都要跑動擺脫防守隊員獲得出手空間。

所以你會看到像詹姆斯這麼壯的硬漢在打了30多分鐘時也會抽筋。這並不是他們的體力不好,而是消耗實在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